论情感教育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 00:42郭子杰
文教资料 2012年8期
关键词:政治课道德情境

郭子杰

(开平市开侨中学,广东 开平 529300)

一、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育”应用于高中政治课程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1.传统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现象。

长期以来,受现行高考导向的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的教育内容。而政治课教学中课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发展中应有的作用,从而使高中生被动地接受政治课内容,忽略在实践中的落实,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等现象,致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2.情感教育能激发学习高中政治课程的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而且还是情感体验和情感培养的过程。认知与情感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渠道,而且还是情感体验和情感培养的场所。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如果政治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讲“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致使高中生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政治课内容,忽视了政治课程原本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如果既动之以“理”,又辅之以“情”,则会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使政治课寓教于乐,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3.情感教育利于提升高中政治课程的实效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由于人的需要是复杂多样的,所以产生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而高中政治老师通过合理、积极、健康的情感,把政治课内容灌输给学生,改变和影响高中生的政治情感状态及其内容,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变不良情感品质为积极情感品质,从而使政治教学成为健全、完善的教学。

二、教师加强情感教育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途径探讨

1.教师要遵循情感教育的规律性。

高中生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情感教育也需与之相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育应符合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感情强烈、易受感染的特点。教师要以愉快的情绪、充沛的精力上好每一节课。积极愉快的情绪是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学习,可以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感受性强。教师饱满的情绪主要是通过表情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讲授和讨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和生动的肢体动作来感染学生,从而产生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引用高中生容易接受的例子,加深记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使学生经由丰富有趣、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步入理性的思考。

2.教师要丰富个人情感,自觉提升情感教学的基础储备。

教师首先必须把自身的情感融入教学内容的境界之中,深入感受、领悟,从而取得二者的和谐一致。以情动人的课堂会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教师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披文以入情”,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和自身的情感结合起来,突出情境熏陶、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

3.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在对教材中优秀的内容进行客观分析时,还须挖掘其人文内涵,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社会的哲理,并联系社会现实、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沟通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亢奋、深沉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

在政治课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有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与之联系起来,会使情感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艺术形式能实现教师所预先设计的情感教育目标,在艺术美的熏陶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自由的释放和陶冶,不知不觉地逐渐排除急躁、轻浮、粗野的性情,从而养成良好情感。还可以通过课堂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创造,形成无形情感教育课程,将蕴含着的文化心理、观念沉淀和精神实质三个方面通过潜意识,以无形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置身于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中能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并能从熏陶中产生一种聚合力量,激发集体荣誉感。

三、构建高中政治课程情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般性探索

高中政治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同时也可以巧设情境,在有限的时空内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既丰富感情,又发展了个性,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以理育情。

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干扰的。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人的认识;另一方面,不正确或肤浅的认识也可以引起不正确的或肤浅的情感,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影响人们对事件的认识。所以,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必须以理育情,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人手,以理智来支配情感。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达。

2.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情境,以境育情。

情绪情感的情境性是指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是以境育情的心理学依据。情境教育法提倡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道德观念的目的。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参观、采访,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使学生了解社会民生,把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

3.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道德教育功能,以情育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个性,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少爱和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不可能有效地积累积极的道德情感。以情育情,也叫做情绪情感的感染性,是以情育情的心理学依据。教师要用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

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自我觉醒,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之中,贯彻素质教育,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进取和积累,才能让我们的高中政治教育取得最佳成效。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依恋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4.发挥优秀文化作品和生动事例的感染作用,以美育情。

优秀文化作品和生动的实例能够使学生将书本的纯理性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能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经常用社会现实例子引导学生评价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热点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评价能力,有利于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而优秀的文化作品,其内容必定是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感人的精神力量,能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恶、丑的痛恨。

[1]祝希杰.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3,(5).

[2]高飞.试论新课程改革下和谐政治课堂的构建[J].政治研究,2010,(5).

[3]蔡立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

[4]李丽.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政治学习兴趣[J].教学研究,2011,(9).

[5]王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活渗透[J].现代阅读,2011,(8).

[6]吴宝传.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刍议[J].教研,2011,(10).

猜你喜欢
政治课道德情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