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看酷吏的多重人格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2012-08-15 00:42张雨亭
文教资料 2012年8期
关键词:酷吏西汉汉武帝

张雨亭

(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对于“酷吏”这个词,大多数人的理解是滥杀无辜、滥用刑法、目无王法、嗜血成性的官吏。但司马迁的观点显然不是这样,通览《酷吏列传》,可以将司马迁笔下的十位酷吏做一个简单的性格定性:双重人格。为什么西汉的酷吏会具有双重人格?为什么在西汉强盛的汉武帝时期会出现这样十个具有代表性的酷吏呢?我试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酷吏的双重人格之体现

今天人们心目中的酷吏与司马迁笔下的酷吏实际上有着很大的不同。酷吏,就是用法苛酷的官吏,酷吏原先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汉朝的著名酷吏郅都、张汤等都是专门整治豪门、杀人如麻的大清官。这些汉朝的酷吏,酷则酷矣,但他们血性极足,为官清廉。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为官清廉

据司马迁所记,堪称有史以来酷吏第一人的郅都十分“公廉”,熟人的馈赠皆不受。《酷吏列传》这样描述郅都:“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①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②郅都是司马迁花大笔墨写的一位酷吏,所以也可以说是司马迁心中酷吏的代表人物。在写到另一位大名鼎鼎的酷吏——张汤时,司马迁是这样描述的:“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③写道义纵:“其治放郅都,直法行治,不必贵戚。”④司马迁在《酷吏列传》中列举了汉武帝时期的十位酷吏,几乎对每一位都有其廉洁的描述,无论是他们自己的评价,还是别人对其的评价。可以说为官清廉是司马迁笔下酷吏的共同特征。

(二)不畏强权

司马迁所描述的酷吏对不服从法律的人特别是豪门贵族都敢于痛下辣手。郅都执法严酷,甚至连列侯宗室都畏之如虎,称其为“苍鹰”⑤。郅都成名,即是从镇压豪强开始的,针对不法豪强目无国法、肆行无忌的特点,采取了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到任即捕杀闲氏首恶,推行严法,开西汉以严厉手段打击豪强之先河。济南郡首恶被诛,“余皆股票”,不敢再与官府对抗。他在任一年多,号称难治的济南,形势非常安定,“郡中不拾遗”⑥。这种做法无疑有效地加强了皇权的威信,避免了地方势力坐大。

(三)屈从皇权

以上两点可以说是酷吏门正义化的一面,但不能否认其也有非正义的一面。

西汉酷吏最大的问题在于办事不公,断案办事推崇人治,屈从皇权。例如写王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既无势者视之如奴。有势者,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暴。”⑦写张汤,其判案原则是:“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⑧写道杜周:“善候伺,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⑨

在一个人治的社会里,官吏看皇帝脸色行事,歪曲法律条文以为现行政策服务,这是令太史公所痛心疾首的。但酷吏们的这种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接受的是儒家传统的忠君爱国的思想,君命远远大过于个人意志。

(四)滥杀无辜

汉承秦制,保留株连一罪,这从某种意义上给了酷吏嗜血的法律后盾。郅都治济南,动辄灭族;写宁成,杀四百余人,后郡中不寒而栗;淮南王刘安被武帝认为图谋不轨,一家老幼血溅长安城,长安百姓立时惶惶不可终日;郭解死时,追随的几千人竟也惨遭杀戮。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搞恐怖政治,由此可见黎民百姓所受的痛苦。

我们常认为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可称得上是一个盛世时期,但是这些酷吏的存在,使国家的人民隐隐感到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一旦犯罪,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总之,司马迁笔下的十位酷吏都以自己的特点存在于历史上,正义与非正义只能由后人去评说。

二、酷吏何以为“善”

为什么在汉初这样一个以黄老思想治国的国家会出现酷吏?为什么汉武帝时期的酷吏表现尤为明显?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来考虑。

从传统文化的层面来讲,秦汉时期还没有离开上古社会很久,而上古时期,尤其是周朝,被孔子称为君子时代,两军交战尚且以礼相待,可见人伦道德风尚尤甚。秦汉时期,人们还未脱尽礼仪管制下的那种品格,所以汉朝臣子的忠君爱国的思想还特别强烈,皇权在其心中至高无上。

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讲,汉王朝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华夏民族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这让身在这种社会的人民拥有一种自豪感,豪情万丈地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臣子们自然也是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办事。

从君主的个人层面来讲,汉前期出现了几位贤能之君,他们能够体贤下士,任用贤能。例如,汉武帝对人才特别的重视,他说:“……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休,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⑩这充分表明了汉武帝对人才的渴求。有这样的皇帝,让臣子感觉到信心十足,认为自己胸怀理想有实现的可能,使得他们忠君思想深深植根于脑海中,甚至不惜使用一些非常手段来报效皇恩,处置对皇权不利的人或事。

三、酷吏何以为“恶”

西汉前期出现大量酷吏,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是有密切的联系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高祖刘邦将秦灭亡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分封同姓诸侯王共同拱卫国家,所以汉初统治者大分诸侯。然而随着各诸侯国实力的发展,诸侯势力膨胀,一步步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形成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局面。到了汉景帝时期出现的“七国之乱”,就是各个王国和中央皇权矛盾冲突爆发的集中体现。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需要用铁腕手段去镇压,这也是汉武帝不得不大量任用酷吏的原因之一。

(二)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有意恢复国家的经济实力,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因而人民受的剥削较轻,安居乐业,极少有百姓触犯法律之事,而犯法者多为皇亲国戚、功臣列侯。

汉武帝时期的宰相田魵为保护自己在山东的属地丰收,竟然决口黄河,淹没生灵无数,这使得阶级矛盾骤起,汉武帝为了安定民心,不得不使用酷吏来处决田魵。西汉前期的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比较重视对民心的安抚,任用酷吏处置犯法贵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三)汉武帝个人欲望膨胀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一步步分化瓦解各个王国的势力,其在位期间中央集权制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汉武帝在位时间长,这让他深刻感受到了权力的美好,在他统治后期,他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封禅巡游,这些无不需要人去为他安排,而这些被忠君爱国思想牢牢束缚的酷吏是他很好的工具。同时,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是法家的主张,酷吏的行事手段也和武帝的治国主张不谋而合。

(四)司马迁个人情感的发泄

作为汉武帝时期严酷统治的受害者之一,司马迁在认识到封建统治的残暴的同时,亦产生了反抗意识和同情人民的心理,对于让其遭受非人磨难的帮凶——法家思想和酷吏,司马迁深感厌恶。

四、结语

一个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也是它最悲哀的时期,因为这意味着它将马上走向衰败,或许汉武帝时期,盛世浮华中已潜藏了各种危机,睿智的太史公也许早已看出,因而在《酷吏列传》中,仅武帝一朝就出现了十个酷吏,汉王朝的尊严需要酷吏维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这十人只是酷吏中较有典型性的代表而已。司马迁在结尾处写道:“至若蜀守冯当暴挫,广汉李贞擅磔人,东郡弥仆锯项,天水骆璧推减棰成,河东褚广妄杀,京兆无忌、冯翊殷周蝮鸷,水衡阎奉朴击卖请,何足数哉!何足数哉!”⑪可见,酷吏之多,已经到了数不胜数的地步。司马迁作为一个有历史良知的士人,紧紧抓住当朝当代的现实问题,充分反映了他作为一代史学家“不虚美,不隐恶”的著史精神。

注释:

①司马迁著.史记(卷一二十二)·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9,(第1版):3133.

②司马迁著.史记(卷一二十二)·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9,(第1版):3133.

③司马迁著.史记(卷一二十二)·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9,(第1版):3144.

④司马迁著.史记(卷一二十二)·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9,(第1版):3146.

⑤司马迁著.史记(卷一二十二)·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9,(第1版):3133.

⑥司马迁著.史记(卷一二十二)·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9,(第1版):3133.

⑦司马迁著.史记(卷一二十二)·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9,(第1版):3149.

⑧司马迁著.史记(卷一二十二)·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9,(第1版):3139.

⑨司马迁著.史记(卷一二十二)·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9,(第1版):3153.

⑩页班固著.汉书(卷六)·武帝纪.中华书局,1962.6,(第1版):161.

⑪司马迁著.史记(卷一二十二)·酷吏列传.中华书局,1959.9,(第1版):3154.

[1]李巍涛.汉代酷吏溯源.唐都学刊,2011,(03).

[2]延慧.西汉酷吏产生之原因探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8).

[3]杨宁宁.从《史记》看西汉酷吏的性格人生.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4]马文贤.探寻汉代酷吏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决策探索,2008,(07).

[5]赵炜著.仕途的玄机——透视两汉酷吏的官场沉浮.重庆出版社,2011-04.

猜你喜欢
酷吏西汉汉武帝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西汉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古代酷吏“打黑”只是个传说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古老的皮影戏
酷吏酷吏,都是酷毙的节奏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武则天的酷吏政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