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婷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甘肃 兰州 730060)
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意大利作曲家,他的创作架起了一座跨越两个时代沟通的音乐桥梁,被誉为欧洲歌剧的奠基人之一,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与同时代文学史中莎士比亚不相上下。他不仅构建了音乐戏剧的基础,而且最早显示弦乐颤音及拨弦弹奏的音色效果,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1567年5 月15 日,克劳迪奥·朱安·安托尼奥·蒙特威尔第在克莱蒙纳的圣·拿撒勒与切尔索教堂洗礼。至此,蒙特威尔第这个名字载入史册。
他的父亲巴尔达萨尔·蒙特威尔第是一名外科医生,克莱蒙纳医学院的创办人之一。巴尔达萨尔的婚姻之路很不平坦,从东方的玄学角度而言,貌似克妻之命,接二连三地失去爱妻。1565年娶第一位妻子玛达雷纳·茨格南尼,继生下蒙特威尔第后,1571年又生下女儿玛利亚多米提拉,1573年生下了日后成为加尔达湖畔的萨里的乐长——次子朱里奥·塞瑟尔,她于1576年因病去世。1576年娶了第二位妻子乔万娜·伽第欧,但是七年后为他生下三个孩子的这位妻子也去世了。1584年娶了第三位妻子弗朗切斯科·科摩,未为他生儿育女。蒙特威尔第是家中的长子,自幼喜爱阅读古典书籍,聪慧好学,早在担任克莱蒙纳大教堂唱诗班男童时就开始接受音乐教育。
虽家庭经济不富绰,但望子成龙的巴尔达萨尔为了使儿子接受良好的系统的音乐学习,将两个儿子拜师于克莱蒙纳大教堂乐正马可·安东尼奥·因杰涅里。这位与浮夸虚饰的音乐相对抗的、功力深厚的保守派音乐家,他的风格趋向于尼德兰乐派的复调,以宏伟的乐章和细腻的歌词著称。同时,他还是一位公认的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蒙特威尔第跟随因杰涅里不仅学习了对位和作曲技术,还有弦乐器的演奏。
蒙特威尔第深受因杰涅里的影响,吸收了老师身上法国北方的合唱风格,并积累了作曲与合唱的技巧。15岁的蒙特威尔第在1582年发表了第一部作品,此后又陆续有作品专辑问世。在他前三部作品:1582年的《三声部宗教歌曲》、1583年的《宗教牧歌》和1584年的《三声部小坎佐纳》的扉页上都署名“因杰涅里之学生”,足见其对恩师感激的培育之情。
然而事实上,蒙特威尔第在这位乐正门下的作曲训练,既没有帮助他立即谋到职位,又没有使他迅速赢得声誉。年轻、勤奋、极有才气的蒙特威尔第,分别于1587年和1590年出版了《牧歌集》第一卷《牧歌集》第二卷。
1589 年,蒙特威尔第前往伦巴底市,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希望能递补米兰教堂乐团指挥的空缺,在未如愿后于1590年来到艺术重镇曼图亚。
在重要的文化重镇曼图亚美好的艺术环境中,蒙特威尔第开始了他人生中一段极其活跃的音乐活动。最初的几年里,发展得并不顺利,他身兼小提琴手及歌唱家,工作主要是参加公爵宫廷大厅每周的音乐会和圣芭芭拉教堂宗教音乐的演奏。
1592 年,蒙特威尔第发表了《牧歌集》第三卷,献给了温琴佐·贡萨加公爵,字里行间流露出渴望被重视的需求,题词中写道:“献给我的主人,尊敬的曼图亚公爵陛下。”
1595 年,温琴佐公爵出征匈牙利对抗土耳其,蒙特威尔第随侍公爵出行,被任命为部队的乐队队长,在休憩时指挥制造活跃的余兴气氛。随着这支全副武装的远征军队,蒙特威尔第陪同公爵经过因斯布鲁克、林茨、维也纳和布拉格。这段旅程虽令蒙特威尔第大开眼界,增长了难得的见闻,但自理的不菲出征费用也给他在曼图亚的生活蒙上了阴影。
回到曼图亚半年后,被蒙特威尔第尊称为音乐推动者和慈父般的良师益友——宫廷乐团的指挥贾谢斯·德·韦尔特去世,蒙特威尔第认为凭借自身的出众才华,以及出任过远征队长的经历,可以成为韦尔特的后继者,但是45岁的贝内代托·帕拉维奇诺成为继任者,当时只有29岁的蒙特威尔第深感被忽视,再度感到十分抑郁和失望。
1599 年,32岁的蒙特威尔第迎娶了其同事、小提琴手贾科莫·科塔内欧的女儿——宫廷女歌手克劳迪娅·卡塔内奥为妻,婚后她为他生下三个孩子。同年,蒙特威尔第随侍温琴佐公爵,踏上生命中的第二次远征旅程,再次被任命为临时乐长,前往弗兰德,收获颇丰,不但了解到最新的法国音乐动态,而且通过跟音乐家们的接触交流,得到复调的启发。
1601年,担任曼图亚宫廷乐长的帕拉维奇诺突然逝世,迫不及待的蒙特威尔第在两天后致信温琴佐公爵,希望出任宫廷乐长一职,并最终如愿以偿。继任后,蒙特威尔第面对着要求高、任务重、薪水微薄的工作,使得手头拮据的他,忙得无暇作曲,自1592年后整整11年间没有任何新的牧歌作品问世。
直到1603年才发表了《牧歌集》第四卷,这部由瓜利尼诗篇改编的歌集,有着引人瞩目的强烈情感色彩,不协和和弦的应用和处理手法鲜明,再次显现了蒙特威尔第出色的创作才华。
1605 年出版的包括19首牧歌的《牧歌集》第五卷,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是蒙特威尔第最畅销的作品之一,15年内再版次数不少于8次,另一方面是其引人瞩目的创新性,这是他第一次发表通奏低音牧歌,在这些牧歌中,乐器参与到演奏之中。
1607 年,蒙特威尔第的三声部《音乐戏谑》出版,在序言中,其弟朱里奥·塞瑟尔论证了“第一实践”和“第二实践”的区别。正如克劳德·帕利斯卡在《蒙特威尔第指南》中所述:“如果没有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在第5本牧歌集中为了回应阿图西的批评,写了封澄清自己立场的信笺,以及他的弟弟在《音乐戏谑》中对蒙特威尔第那封回信的注解,那么蒙特威尔第年轻的创造力将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如此绚烂的痕迹。”
同年2月24日,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处女作 《奥尔菲斯传奇》在公爵官邸首演,“音乐剧在欢乐的气氛中成功地上演了,公爵虽然已经观看了多次排演,但是观赏完这次正式的演出后仍然感到没有尽兴。所以将要安排第二次演出。另外,今天城里的所有女士几乎都来了”。但是,就在蒙特威尔第获得成功的喜悦不久后,生活中的悲剧却给他蒙上了阴影,9月10日,妻子克劳迪娅在克莱蒙纳逝世。
第二年,痛失爱妻的蒙特威尔第怀着悲恸的心情,创作了两部及其重要的作品,一部是献给温琴佐公爵的儿子、王位继承者弗朗切斯科,为他与玛格丽特·迪萨菲亚公主在1608年的嘉年华结婚庆典上而作的歌剧《阿里阿德涅》,另一部是芭蕾舞剧《忘恩者的舞会》。
此时蒙特威尔第的创作力已达到了巅峰,但是得到的不过是少许空洞的赞美之词,精疲力竭的他精神濒于崩溃,与曼图亚宫廷的关系也急剧恶化。于是他决定辞去曼图亚的职务,带着孩子重返老家克莱蒙纳。他在辞职信中写道:“尊敬的彻普先生,当您知道了我在曼图亚感觉并不幸福和快乐后,我希望您能看在上帝的份上,说服陛下体面的辞退我,因为我知道,只有那样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但尽管有诸多不满和怨言,蒙特威尔第仍然奉召返回,至此将注意力转向宗教音乐的价值挖掘。
1610 年,蒙特威尔第创作了《阿里阿德涅》的五声部牧歌版本——著名的《阿里阿德涅的悲歌》,受到文学家多尼极高的评价:“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创作的同类作品中,最优美动听的乐曲。”同年,前往罗马游历,将精心创作的宗教音乐作品献给罗马教皇保罗五世,谋职未果,却开拓了艺术视野。
1612年2 月18 日,温琴佐公爵谢世,在曼图亚耗费了二十多年的心力之后,蒙特威尔第黯然离去,前往自由风气弥漫的水都——威尼斯。
“46岁的蒙特威尔第担任了全欧洲闻名遐迩的圣马可大教堂乐长”。掌管着大约30名歌手和20名器乐演奏家,并授课作曲和负责教堂全面的音乐事务。这个精力充沛的行政管理者和出色的音乐组织者,重组了圣马可教堂的礼拜仪式及其表演方式,拓展了乐队的传统保留节目,他的励精图治收效不凡,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蒙特威尔第在威尼斯头几年精神十分振作,他既热爱这座城市本身,又爱授予他的荣誉,到处受人尊敬,“这儿没有一位上层人物不尊敬我、称赞我。我演奏教堂或宫廷音乐时,我向您发誓,全城的人都要来听”。言谈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所受的礼遇颇高,与在曼图亚的遭遇形成了天壤之别。
但蒙特威尔第同曼图亚宫廷,仍保持着藕断丝连的联系,不断为其提供歌剧新作:1615年献上芭蕾剧《蒂西和克洛里》;1616年开始《戴提黛的婚礼》作曲工作;1619年谱写了亚历山德罗·斯特里吉奥的历史剧《阿波罗的悲哀》;1627年为曼图亚王室谱写喜歌剧《佯疯的利克里》。
1628-1631 年,蒙特威尔第连遭不幸。起先,长子马西米连诺因被告发阅读禁书,而被宗教裁判所拘捕,在蒙特威尔第四处奔走申诉数月后,才被判无罪而释放。后在曼图亚继承战中,在奥皇军队攻占并大肆破坏中,蒙特威尔第为曼图亚王室所作的,尚未出版作品全部丢失。之后瘟疫闯入威尼斯,有近五万人丧生,全城及附近地区停止一切音乐活动达18个月之久。
1631 年,威尼斯的瘟疫结束后,蒙特威尔第开始为圣马可大教堂的感恩礼拜,创作庆典弥撒曲。事务缠身的蒙特威尔第,仍然挤出时间创作钟爱的世俗音乐体裁——牧歌,分别于1614年出版了标题为“配有古钢琴的通奏低音伴奏的五声部”《牧歌集》第六卷,1619年以协奏曲为标题的《牧歌集》第七卷,还有1638年以《战争与爱的牧歌》为题的《牧歌集》第八卷。
年逾古稀的蒙特威尔第,在目睹了自己的八卷牧歌集公开发行后,仍有佳作不断问世。这包括:1640年发表的宗教音乐作品集《道德与精神之林》、1641年在威尼斯首演的新剧《尤利西斯还乡》和《埃内亚与拉维尼亚的婚礼》,以及为皮亚琴察王室西所作的芭蕾剧《爱情的胜利》。
1642 年,这位75岁老人的扛鼎之作——最后一部歌剧《波佩亚的加冕》问世,这部蒙特威尔第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使他的创作生涯攀上了无法超越的巅峰,“音乐与戏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与平衡,在表达人类感情方面取得的成功标志着现代歌剧的诞生”。在穿越三个世纪时空后,依然是契合现代爱乐者心灵的旷世佳作。“单凭晚年的这两部歌剧,足以使蒙特威尔第跻身于最伟大的音乐戏剧大师行列”。
1643年11 月29 日,在最后一次克莱蒙纳和曼图亚之旅后,蒙特威尔第于威尼斯辞世,享年76岁。威尼斯共和国为他在圣马可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这是一场王侯般的葬礼:因为音乐之王告别了我们”。数日后,遗体在弗拉里荣耀的圣母堂,安布罗斯小教堂下葬。
然而,巴洛克的兴盛很快就把这位伟大的、重要的、著名的作曲家的音乐淹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将蒙特威尔第冲刷得甚至被人遗忘,但世人若想在今日一窥——16到17世纪音乐形式的转变,其捷径就是通过这位威尼斯巨匠的牧歌。
蒙特威尔第一生共创作了9卷牧歌集(生前出版了八卷,第九卷发表于他去世后的1651年)、21首宗教牧歌、21首三重唱、15首三声部谐谑曲、10首二声部谐谑曲、近百首宗教作品和几部堪称精品的歌剧,如《奥尔菲斯传奇》、《坦克雷迪与克罗琳达之争》和《波佩阿的加冕》等。这些并不包括其已经失传的众多作品。但是,其从未涉足过纯器乐作品。
[1] 曹耿献.“第一实践”和“第二实践”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
[2]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汪启璋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