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型人才与职业教育

2012-08-15 00:42阳小宇凌建伟
文教资料 2012年29期
关键词:创新型意识人才

阳小宇 凌建伟 隆 平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5)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强盛取决于创造性劳动,归因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育是对人才的培养与打造,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能力,掌握所需的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过程。职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相互融通的,职业教育是形式,人才培养是目的。

一、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

创新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是潜在能力的迸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结果。创新人才的要素中创新品质是基础,创新思维是关键,创新技能是保障。

(一)创新品质,包括创新人格[1]和创新意志。

创新品质表现为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和自由性、主动性、好奇性、挑战性、征服欲、坚韧性等;创新型人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和进取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等可贵的创新品质。具备这样的品质,才会有为求真、求新而敢闯、敢干的大无畏勇气,才能构成创新型人才的强大精神动力。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标,有意识调控自己的行动,克服一切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创新意志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使个人潜能全部发挥出来的内在动力。创新是一个探索未知领域和对已知领域进行破旧立新的过程,充满各种阻力和风险,可能遇到重重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要获得一点点进步都困难重重。因此,创新型人才每前进一步都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了既定的目标必须始终不懈地进行奋斗,锲而不舍,遭到阻挠和诽谤不气馁,遇到挫折和失败不退却,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自暴自弃,不轻言放弃。只有具备这样的创新意志,才能不断战胜创新活动中的种种困难,最终达到理想的创新效果。

(二)创新思维和观察的敏锐性。

创新思维包括思维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独创性等,是创新的基本前提[2],创新型人才具备思维方式的前瞻性、独创性、灵活性等良好思维品质,才能保证在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时做到独辟蹊径,找到事物的根源。

纵观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直觉能力、深刻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以及一触即发的灵感和顿悟,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时地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创新型人才的观察力应当很高,能够入木三分,发现事物的真谛,具有善于在平常中寻找不平常的创新观察能力。

(三)创新技能。

包括作为创造基础的基本知识技能,获取和利用新知识信息的能力、操作应用能力和创造技法等。

创新是对已有知识的发展,在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越来越深刻的今天,要求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广博而精深的文化内涵,既要有深厚而扎实的知识功底,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又要精通自己专业并能掌握所从事学科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这是从事创新研究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才有更为宽广的眼界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型人才拥有的信息量越大,文化素养越高,思路便越开阔;完备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具有学科综合化意识[3],有助于增强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严谨而求实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探索,这样才能有科学的创新实践。

二、职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

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其中以创新人格的培养最为重要。

现代教育倡导素质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

职业教育现阶段常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障理论知识,注重技能培养[4],以任务引领式的方法,理实一体化形式进行教学,将创新型人才培养融入职业教育的教学实施中,形成创新职业教育,其表现形式有多种。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素质的培养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人将创新意识比喻成足球运动员的射门意识,具有强烈的射门意识,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时机,破门得分。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便不能运用发散性思维获得“猜想”,创新活动便无从谈起。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中的任务引领式,用分析的方法,从目的追索到原理,采取“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教育方法。每当遇到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鼓励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发挥联想,训练学生把不同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进行综合分析。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时,不是重视标准答案,而是鼓励从多种途径解决。

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发现:从原理构思到产品形成,有很多途径。学生应摒弃依赖既定程序解答各类问题的做法,教育学生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冲破创造发明不可攀登的思维定式,从而激出创新积极性。历来,我们的教与学都太习惯于“定式”和“正向思维”,忽视“悬念”和“逆向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5]。有科学家说:“如果能把两种不同的思维结合到一起,你的思想就会暂时处于一个不定的状态,然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种思想‘悬念’使思考能力之上的智力活跃起来了,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新思想、新设计和对问题的质疑。在职业教育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情境比纯理论教学课程教学要丰富得多,所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考。

(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

自主创新性融入职业教育中可以很多方式表现:

1.以专题项目研究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的角色及责任是不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专题研究项目,比如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由学生自己主导学习的方向及内容,自主选择专题,运用电脑等各种现代媒体吸收知识,以个人学习或小组研究方式。教师可随时给学生以协助和指导,学生自己定期进行自我评估,以心得、总结、论文等形式进行评价。

2.必修和自修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给学生以充足的自学时间消化必修课内容,并自学相关的知识,用相关原理分析技能训练中所面对的问题,不仅知识掌握牢固,还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促使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3.项目导向和任务引领学习模式。调查社会职业需求,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教师根据项目导向设计出富有时代需求性的具体任务,刺激学生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为寻求解决问题而充分调动学习的创新潜能,进入真正的创新学习状态。

4.完全自主式学习模式。学生来源不同,成长环境各异,熟悉领域和兴趣爱好各有特色,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想学习的东西[6]。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就会在学习中获得喜悦和满足。学生一旦懂得自主学习之道,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走出自己的路来。学校的责任是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要求,提供各种资源,必要时聘请校外专家来给学生以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等都是设置需要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活动的途径。

5.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学生的思维活跃,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学生往往比较胆怯,不善于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7]。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只要思路正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往往是善于思考的学生才能提出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可以辩论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有胆量、有机会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尝试自己的创新体验。

(三)通过创新评估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

学生有了创新热情、创新意识,创新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了;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走弯路、甚至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此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及时进行创新评估,及时为学生指明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使学生明白创新不仅是新颖、独特,而且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最重要的是具有效益性强的特点,创新评估应成为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三、结语

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民族兴旺的需要,将创新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中,将为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1] 周标,楼晓.高职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7):41.

[2] 邓小妮.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9-50.

[3] 赵志群.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4-27.

[4] 谢莉花.职业技术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44.

[5] 王少君.浅议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7):35.

[6] 李玉静.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与融通——国际的视野[J].职业技术教育,2011(12):46-50.

[7] 游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4):64-65.

猜你喜欢
创新型意识人才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