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丹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交流通讯工具的普及,互联网传播门槛逐渐降低,并出现了大量满足用户及时参与、简要表达、随意发表、快速交流等要求的服务,微博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之一。2009年,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此后,中国很快进入微博时代。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新兴“微X”词语的出现,如微公益、微奥运、微新闻、微创新、微交易、微阅读、微时尚等等。以下,想从词语模的角度对“微X”形式的新词作一些语言学方面的考察。
“词语模是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①“微X”是一个后空型词语模,模标在前为“微”,模槽在后,在模槽中填上新的语素或词语,就成了一个新的词语(或词组)。
其实,“微X”形式的词语模原本就存在,笔者翻阅1999年版的《辞海》,发现收录的“微X”形式的词语就有几十个,如微带、微脉、微晶、微星、微波、微米、微秒、微分器、微气候、微电机、微化石、微指令、微重力等。那么,新出现的这些“微X”词与原本存在的有何差别与发展?
查阅《辞海》②,“微”有如下义项:
(1)细;小;稍
(2)贫贱
(3)衰败
(4)幽深
(5)隐匿
(6)暗中察访
(7)非;无
(8)小腿生湿疮
(9)小数名。长度为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圜度为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10)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
(11)古国名
(12)姓
首先考察模标“微”的语义。我们发现“微X”旧词中,“微”的意思基本都为“细;小;稍”,或为英语词缀“micro-”的意译,其作用都是修饰模槽中的内容,多出现于自然科学、电子科技等领域。而“微X”新词中,“微”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继续沿用“微X”旧词中“细;小;稍”的意思,我们记为“微1”,如微创新、微整形;其二是新生义,即“微博”的缩略形式,我们记为“微2”。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由于用户每次用于更新的信息通常限定于140个字符以内,故此得名“微”。③我们发现“微2X”词是在微博盛行后,在社会上尤其是网络媒体中广泛出现的,如“微简历”由“微博简历”缩略而来,“微民”由“微博网民”缩略而来。“微2”除“微博”义外,还有“简练、快捷、碎片化”的意思。因而,“微2X”词在发展过程中,有部分词语逐渐脱落了“微博”的意思,又逐渐转化为“微1X”,如微情书、微热点。因此,就其理性义而言,新“微X”词中的模标有“微1”、“微2”两种意思。再从色彩义上看,新旧“微”也有一定差别。传统中国以大为美,“微”的色彩义为中性,有时偏贬义,尤其“当它用来修饰‘艺术’时,其定位甚称‘微渺’。我们可以鄙薄其地位之微贱、贡献之微末、进步之微小、力量之微薄(社会意义之微),可以强调其体积之微小、尺寸之微细、物质之微量、层次之微观(产品意义之微),也可以突出其定位之微茫、含义之微妙、功能之微弱、费用之微薄(运作意义之微)。不论怎么说,似乎都是以贬义居多”。④但新“微X”词中,“微”却带着新潮时尚、与时俱进、富有创意的意味,为广大网民、媒体所追捧,可见此时“微”的色彩义已渐渐变为中性偏褒义。
再看模标“微”的适用范围,“微X”旧词多出现于自然科学、电子科技等领域,为专业术语,如“微脉”是医学用语,“微气候”、“微星”是自然科学领域用语,“微电子”、“微机”是电子科技领域用语,使用人群相对较少。而“微X”新词则不然,广泛流传于社会各领域,如文学艺术领域的“微电影”、“微艺术”,社交网络领域的“微博”、“微信”,电子商务领域的“微交易”、“微支付”,日常生活领域的“微环保”、“微整形”等。 可见,在网络普及、提倡简单快捷生活的现代社会,“微X”词的范围已大大扩展,且为时尚人士不断追捧、创新。
李宇明认为“词语模及其基式有三个主要来源:继承、引进和新造”。根据以上考察,“微X”词语模是继承了原有词语模,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理性义、微变色彩义发展而来,在网络时代有着很强的能产性,且适用领域较广。
所谓模槽,是指词语模中可以填入一系列具有相似深层语义特征的语素或词语的空位。⑤以下,从音节及词性对模槽“X”进行分析考察。
首先,从音节来看,“X”绝大多数都是双音节语素或词语,与模标“微”构成一个“1+2”音步的三音节复合词,如:微头条、微专题等,读来朗朗上口。另外也有少部分“X”是单音节的,与模标构成双音节词,如:微评、微企等。
从词性来看,进入“微X”词的模槽“X”大部分为名词,动词次之,还有极少部分形容词,举例如下:
(1)微+名词
微艺术 微角色 微社区 微作品 微人物
微群体 微媒体 微内容 微电影 微奥运
微感言 微时代 微文化 微小说 微诗学
微表情 微文明 微视频 微情书 微生活
微动力 微民 微博 微信
(2)微+动词
微创新 微创作 微阅读 微传播 微叙事
微评论 微加工 微交易 微支付 微消费
微投诉 微整形 微交流 微聊 微购 微播
(3)微+形容词
微时尚 微绿⑥
仔细考察,我们发现在动词中,又有大部分是动词兼名词的兼类词,如“创作”、“阅读”等,而形容词中也有部分是形容词兼名词的兼类词,如“时尚”,因而,模槽“X”主要体现为名词性,少有动词及形容词性。
模标标示词语模的词性,是指由同一词语模构成的词族在词性上呈现同一性。⑦“微X”中的模标“微”虽然是形容词性的,但在构成词语模时,却是起到限定修饰后面模槽的作用,经过考察发现,无论“X”是什么词性,前面加上“微”后都具有了名词性质。这样一个名词性质的词语模,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少数情况下还能充当谓语。
微电影的故事性和互动性,使得消费者乐于观看进而转发,为客户形象持续加分。(新浪娱乐,2012.9.3)
湖南益阳市大学生村官组建志愿者服务队,致力于发展农村微公益。(《中国青年报》,2012.8.30)
“创意擂台”提倡创意与环保并重,不论是选手的才艺展示还是嘉宾的表演都彰显着创意与微环保的理念。(广东新闻网,2011.8.12)
庭审微播促进司法公开,不到一年粉丝过万。(新华网山东频道,2012.8.29)
(1)微博的兴盛,产生大量微博衍生缩略词
如前面所言,微博的衍生缩略词是“微X”新词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微校”—“微博校园”、“微招聘”—“微博招聘”、“微时代”—“微博时代”,因而,现代社会中微博的大行其道为“微X”新词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些缩略词在传播发展过程中,一些逐渐脱落了与微博相关的含义,如“微情书”,原来是指流传于微博的简短情书,现在却指短小精悍的情书。此外,还产生了更多与微博没有直接联系的词语,如“微旅行”、“微环保”等,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微X”新词族。
(2)快节奏的时代,追求简练、快捷的生活方式
现在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更简练、快捷的生活方式,“微”因为其小、细、快的特点,更加适合这样的时代,于是社会各界,一种“微”的理念便开始普及开来。“微小说”“微电影”能在小幅文字、屏幕内快速描摹人生百态,“微阅读”可以通过概略的文字、简明的图画阅读世间变迁,“微情书”能用简短的文字第一时间表达内心情感……“微时代”的到来,就意味着快节奏生活的到来。
(3)个性化的年代,追求与众不同
现在,也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宣扬个性,纷纷追求与众不同。要有所不同,短时间内,巨大的差别是很难做到的,于是便走向了“微”。“微创意”能通过一些小改变在不经意间给生活带来惊喜,“微环保”能通过举手之劳为环境带来益处,“微公益”能积聚点点滴滴的社会能量,最终集成一体带来令人瞩目的变化。“微”满足了人们追求细微差别,彰显个人特点的需求,于是它广受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喜爱。
(4)网络时代,求新心理的驱使
网络时代,也是一个求新的时代,“微X”新词作为新产生的词,自然就受到欢迎。现在,“微”俨然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与时俱进的人都要在“微世界”体验一把“微生活”,甚至于政界都开始了“微博问政”。而且因为“微X”词语模的类推行、能产性,正有越来越多的“微X”新词产生,这也为“微X”词族的繁荣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微X”词语模是继承了原有词语模,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理性义、微变色彩义发展而来的。模槽“X”绝大多数为双音节名词性成分,“微X”词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少数情况下可充当谓语。“微X”词具有较强能产性,这是网络普及、微博兴盛、生活节奏快、追求个性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注释:
①李宇明.词语模[M].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②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③喻国明.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M].新华出版社,2011.
④黄鸣奋,谭雪芳.论泛网络时代的微艺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⑤禹存阳.现代汉语词语模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6.
⑥来源于“微绿行动”,主要是借助微博、论坛等微观的平台或方式来宣传环保、低碳等绿色行为,引导大家留意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环保的小细节、小技巧,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⑦同5.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 高君网络新词控[J].语文学刊,2010(3).
[3] 黄鸣奋,谭雪芳.论泛网络时代的微艺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 李宇明.词语模[M].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5] 谢柯.网络语言“X控”族词的特征及译法探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3(5).
[6] 闫春慧.新词“控”掌控网络[J].语文学刊,2010(2).
[7] 禹存阳.现代汉语词语模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6.
[8] 喻国明.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M].新华出版社,2011.
[9] 张佳.从“微X”浅析“微”的类词缀化现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1(11).
[10] 张静.论ACG借词——控[J].文学教育,2011(9).
[11] 张曼.试析新兴词语模“X”控[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
[12] 邹晓玲.异彩纷呈的网络“微”族词[J].语文建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