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理论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

2012-08-15 00:52:35游少萍
武夷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职业

吴 娟 游少萍

(1.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生态学理论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

吴 娟1游少萍2

(1.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本文借鉴生态学理论,分析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提出了高校人力资源生态视角下,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所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生态学理论;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充分了解评估个人兴趣、能力和特点,测定、分析和总结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客观条件,同时结合个人和组织的关系,综合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职业倾向,确定个人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为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有效行动安排。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与所处的环境,结合学校与自身发展的双重需要,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拟定事业发展目标,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进行设想、规划,不断做出反馈和调整计划的活动过程[1]。

自然界中,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演化关系的学科。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由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一定大小和结构的整体,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具有动态复合体。如今,生态学的研究早已进入人类生态学研究领域,同时,人力资源作为一个自然因素,必然要服从于生态学和人类学的自然规律。因此,人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要与社会系统的进化和发展有机协调起来,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对高校的教师队伍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生态学内涵

生态学探讨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将高校教师视为自然、社会复合系统的组成部分,而职业是教师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载体,因而高校教师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与环境环境密切联系。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征,用生态学的思维来阐述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其环境的关系,实现个人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1.高校教师的个性化特征

与其他行业的员工相比较,高校教师属于知识型员工,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十分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另外,为了和专业的发展状况保持一致,他们对工作和学习具有强烈的主动性,能够通过不断调适自我以适应知识、工作的需要。因此,他们的个性化特征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和明确的职业价值观,十分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发展,也使得他们热衷于职业生涯的规划。

2.高校教师的动态化特征

任何职业都需要发展,并且都没有一个不变的统一模式。对于教师的职业而言,它也是一个持续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高校教师的动态化特征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教师的职业能力要适应动态需求的变化。由于日益更新的知识,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自主的不断调节适合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因此,使他们在追求个人专业结构的不断改进中得到满足感[2]。

3.高校教师的职业阶段性特征

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贯穿教师一生的长期的工作过程,它随着职业的发展,年龄的增长,会呈现出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而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高校应根据教师成长的阶段性差异,对青、中、老各年龄段教师区别对待,设计个性化、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行为等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也可称为自然因素,包括光、温、水、热等,而生物因素是指社会因素,是生物间存在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等[3]。与自然界生态系统相似,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也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高校人力资源来说,其非生物生态因子为校园文化、薪酬制度、培训制度等,而生物生态因子则包括员工的素质和人力资源间的各种关系。

二、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一)生态位的确定性原则

生态位指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即占据一定的空间,发挥一定的功能。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物种间存在着四种类型的关系:1.竞争,即生态位的完全重叠,对同一资源有共同的需求 (在生态链中相互抑制);2.中性(生态位的分离,彼此间互不影响,互不干扰);3.合作(生态位部分重叠,彼此互相有利,解除关系后双方都能生存);4.共生(生态位的分离,彼此互相有利,缺少一方,另一方不能生存)。只有这四种关系共存,物种的多样性才得以存在,而任一物种对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其它物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态平衡时,生物的生态位原则上是不重合的,若有大范围的生态位重叠,必然通过激烈竞争来削减重叠的生态位。在自然竞争压力下,物种会通过经过选择和进化来实现生态位的分离,而达到共存平衡的目的。

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是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同样适用于人类。高校教师就是高校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中一类物种或一个“种群”,每位教师都必须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经验、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职业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这样才可以在高校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中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

(二)生态因子阶段性原则

自然界中,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例如,光照的长短,在植物的春化阶段并不起作用,但在光周期阶段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根据生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所必须的生态因子,将促进生物的生长。同理,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也随着年龄的特征呈现出不同的需求,高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年龄段进行阶段性的职业规划,将有助于组织和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达到双赢。

(三)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原则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总是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进入和输出。生态系统不断地摄入能量,并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熵排向环境。

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具有重要意义:1.开放促进了要素间的交流。开放使生态系统各要素间有了不断的交换,促使系统内各要素间关系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系统内生物个体的活动、种群之间交流的变化及适应性对策的变动等都能在开放环境中得到改善;2.开放使系统得到发展。有开放,才有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才可以使生态系统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开放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教师在开放中吸纳新知识、新能量,提高新技能,而学校也在开放中获取新经验,使高校的人力资源系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是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种稳定性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整体的稳定。当人力资源生态系统面临不断变化的内在及外在环境因素的时候,必定会给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会自觉地抵御这种干扰,及时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改变部分结构和功能,使各种变化限定在允许的范围内,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维持在正常的功能,保持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4]。

高校人力资源系统不仅要处理好校园外部的环境,更要必须不断完善校园文化中的培训制度及激励制度来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等来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稳定发展。

三、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在生态学原理下的构建

(一)合理确定教师的生态位,使人才竞争与共生协同进化

高校在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中,要融入生态位的思想,实现个人与职业环境的最佳匹配,有利于减少择业者间的生态位重叠,实现生态位的分离,从而真正做到“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做既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增加其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又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他们对职业的满意度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合理的确定教师的生态位,就是要从系统的稳定性和和谐的角度对整个人力资源系统进行宏观定位,注意人才生态链和的共生性层级性,不要片面的强调某一生态位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它个体的重要作用。在以教学为主的高校,一般只是注重教学人员的培养,往往忽视了行政人员岗位的重要性,这对人力资源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生态位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工作志向、兴趣与他工作的氛围是否匹配。例如,一些教师的个人兴趣及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更适合教学工作,而一些教师可能更擅长科研方面的深入研究,另外一些教师则在行政方面展现才华。即使对于同一学科的教学或科研人员来说,也要注重同一学科的不同研究方向,使不同特长及不同需求的教师的生态位尽量的分离,保证高校人力资源的教师职业的多样想,否则造成高校内部大量人力资源的内耗,不利于高校的协调发展。

虽说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鼓励竞争,使人才群体在优胜劣汰中不断发展壮大,但过度的竞争会造成教师缺乏安全感,使学校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加剧人才的流失[5]。因此,我们在强调竞争的同时,更要注重良性的竞争,并根据人才系统的不同需求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做到共生、合作,达到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

(二)根据不同生态因子,将教师职业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有机结合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由于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我们在对人才生态链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正是其开眼界,积累基础专业知识,形成初步学术观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教师要多学习、多研究,选准自己的专业、学科和方向,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配合其职业特点,采取青年教师博士工程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坛新秀评选等项目来激励年轻教师更好的成长。对于中年教师来说,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 有所研究、有所作为,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经验。此时,职业规划激励重点是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和提升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在进修培训上,可以多鼓励他们参加国内外的访问,增加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在职业晋升中,高校应全力支持他们职称的晋升,如开设教授工程培养计划,使他们在学术领域中更快更好地脱颖而出,实现价值的飞升。而对于老年教师来说,身体各方面都有所衰退,其职业生涯的重点应该是如何使他们发挥传、帮、带作用,发挥工作的余热。在学术发展的道路上,应鼓励他们多做中、青年教师的导师,指导其论文的发表和提升学术上的研究。

(三)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开放,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要融入到开放的人力资源系统中,不断地与系统内、外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维持系统正常的运作。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注重社会环境和职业变化的发展动向,把握职业演化的规律,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变化环境中,适应新知识、新信息,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高校在开放的系统中,要及时建立高校教师的个人信息库,随时掌握教师专业成长的档案,更新教师发展的动态,并为教师多提供交流的平台,如开设一些学术沙龙活动,使教师能在职业规划中更加及时调整努力的方向,共建教师和学校的人力动态师资资源。

(四)不断优化教师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内涵,保证系统内外稳定

高校的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不断地与其内、外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调整系统的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来达到系统的稳定性。

对于高校的外部环境而言,受到当地的政策、经济水平、人才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高校要及时地根据变化的形势、调整的政策,更改的市场需求来调整校内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动,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之处而避短,做到高校人力资源与外部环境的有效整合和相匹配,做好高校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外部环境的稳定,才更利于其内部环境的稳定。

对于高校的内部环境而言,高校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下功夫。一是招聘工作上,注重不同需求的员工的素质,做好所需招聘人员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力求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二是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训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手段,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根据教师的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并将每位教师的培训情况纳入教师成长档案,健全培训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在设计奖惩机制时要考虑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在每个阶段的需求,利用激励理论,有针对性的对教师予以有效的刺激、引导与鼓励,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的发展[6]。

高校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优化稳定,需要其与内外环境的相统一,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不仅得到高校的政策支持,使自我发展得以充分发挥,教师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对高校献策献力,最终促进高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保证了生态系统共生的稳定性。

[1]汪霞.关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44-47.

[2]安蓉,王梅.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J].职业教育研究,2007(4):68-69.

[3]贺继红,杜恒波.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企业人才集聚对策[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3):48-49.

[4]颜爱民,李顺.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8):167-170.

[5]王海峰,罗发友.制造型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管理系统的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2-103.[6]张文昌,于维英.基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人才分类管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67-68.

Ecology Theory on the Teachers Career Plan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 Juan1YOU Shaoping2

(1.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2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

The paper applies theory in ecology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career planning.Propos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cology that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career planning should defer,under the 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s ecology vision.

ecology theory;teache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reer planning.

G647.23

A

1674-2109(2012)01-0101-04

2011-11-10

吴娟 (1982-),女,汉族,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生态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52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人力资源服务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