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明
(武夷学院 艺术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陈源村叶宅建筑的文化与环境特征的研究
沈志明
(武夷学院 艺术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通过对叶氏花厅建筑与环境的分析,探究其生态人居环境和历史文化内涵。叶氏花厅建筑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思想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具有选址合理、布局巧妙、构思灵活、园林艺术精湛绝伦等特点,集中反映了闽北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审美倾向。其鲜明的地域文化、宜人的人居环境、精湛的建筑构造,充分体现了在生态人居环境方面的成就,对于研究闽北民居、廊桥建筑、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价值。
花厅;宅内廊桥;人居环境
叶氏花厅位于浦城水北街镇陈源村下处潭4号。叶氏宅第俗称100间,花厅为叶氏宅第主体建筑之一,由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观前富商叶琳所建,咸丰八年(1858年)毁于战火,现仅西花厅保存完好;是福建目前仅存的唯一一座最早的清代宅内廊桥建筑。整个建筑简洁朴素,是闽北住宅建筑艺术的范例和代表。
政治、经济、宗教、风水以及传统文化的相互交融,这种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现象,对历代闽北民居建筑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清代中期,浦城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南北文化交往日益活跃。这座古城沉淀了千年历史文化底蕴,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发展,建筑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叶氏花厅建筑。从内容到形式的影响,主要体现有以下二方面:
叶氏宅第造园指导思想可以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来概括。其中,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主导,追求“意”的闲适与优雅,寓情于景,以景衬思,形成了丰富的山水文化的内涵,是叶氏宅第的造园艺术重要特点之一。造园手法上,借鉴和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营造形式,将墙廊、桥屋、山石、花木、融合在园林里,构成一个幽静、雅致、清寂的美妙艺术境界。在整个空间组织中,不但加强了地形、建筑、理水 、园路等有机组合,而且极有概括力地营造成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反映传统造园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在历史的进程中,宅内廊桥代表着一种文化。南宋绍兴以后,受福建泉州万安桥成功建成石拱廊桥的影响,闽北掀起了石拱廊桥的高潮。由于结构、施工操作工艺简单等特点,传统的石拱廊桥是民间广泛应用的造桥表现形式。其功能结构中蕴藏着原始性和质朴性,是当时闽北地区的廊桥建造艺术和地域审美的结合产物。
商贾仕宦将廊桥建在宅内,反映一种乡土情感、价值观、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人文景观的营造与整个闽北文化体系相呼应。
据《福建省志·名城名镇名村卷》资料记载,浦城水北街镇观前村观前码头 “为商贾仕宦北上中原、南下福州的必经之路,也是物产集散的重要码头。每日往来舟船甚多,兼之此地风光秀丽,过客均在此停舟系泊。沿溪的酒肆歌楼、客舍货栈密布,街市繁荣”。[2]依山傍水的陈源村,距观前村只有八里路,可以说是观前村后花园,因此当地的许多商贾仕宦为了家族的兴旺选一最佳的环境,即所谓的”好风水”,都在此建宅立庙。
座落于陈源村的叶氏宅第,其背依山林、环境清幽、视野开阔、前临溪流,小溪绕宅而过,溪流自山间缓缓流出,屈曲蜿蜒于围合的是山间之上,沿河流形成多个与外部联系走廊,使整个空间闭合而又通气。这种大吉的风水环境,体现了住宅选址的一个原则就是“藏风聚气”。符合中国风水观“人秉天地之气以为生,故人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用”(《履园丛话》)。“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道天地”。[3]观前村富商叶琳决定在此建叶氏宅第“百间”大院,希望人丁兴旺、财源茂盛、家运恒通。
叶宅坐北朝南,西花厅坐西朝东,方向75度,由东西两院及天井组成,中间以两墩三孔石拱廊屋桥分隔,桥建在天井中,东院面向廊桥屋。桥西侧为天井,做花台,上立前后两个花架,花台由石板和石柱支撑形成。因为廊桥建在天井之上,桥下养鱼,而且还设计了两个石头做成的花架。它前后两个花架,一高一低,有起有伏,构图完美。利用那条绕屋而过的溪流引来活水进入天井水池,灌满水的水池里养着鱼。北侧开拱形边门,是通往花园的必经之地。西院面向廊屋,单进厅。厅内部较大,视野开阔,从厅内观景,山映月照,历历在目。宅内设置四方天井,一重天井一重厅,以便于采光、集雨、通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叶宅布局的合理,不仅体现在以宅内廊桥为主的园林里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形成融传统建筑、人文景观、自然山水于一体的闽北民居建筑园林,在细节的处理上也充分体现其构思的巧妙之处。
巧妙安排,独具匠心。单墙廊桥跨水而立,两墩三孔石拱廊屋桥,桥屋面为歇山顶,东面是木栏杆,方柱4根,西面是镂空花墙,墙面饰钱纹。上部用青砖砌成清水墙,廊屋顶部灰塑四组斗拱,有上下四层。廊屋桥孔高1.95米、宽1.70米、拱径0.85米,桥墩深(桥宽)1.45米,桥顶宽0.35米。用块石或条石砌筑成拱券状,两墩三孔石拱。桥上覆木构桥屋。桥面以方砖铺设,用大小卵石铺砌桥边河底,甬道用块砖铺砌,略高于两侧地面。桥身低矮,虽桥面较窄,但重心稳定,比例协调,均衡稳定,造型美观。
以单墙廊桥的形式来分隔东西两院,增添了它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其建筑工艺巧夺天工,且用材考究,雕刻精细,建筑形制和风格迥异于周遍建筑。
叶宅的装饰题材丰富,以中国传统装饰题材为主,进行多元题材的组合,形成突出的装饰效果,是叶宅花厅装饰的特色之一。
宅园里的镂空花墙用砖砌成,质地结实,加工精细。廊壁上,精心构造了钱纹三座花窗,图案各异,蔚然壮观。墙面饰钱纹,图案呈现为圆圈中有内向弧形方格,似圆形方孔钱。由钱纹构成整个纹饰格局,构图作四方连续排列,由钱纹构成整个纹饰格局,纹饰之练达考究,精彩纷呈。叶宅把钱纹运用于墙面装饰,在装饰图形语境的表达上,主要体现其荣华富贵。
镂空花墙的形体之美,足可以与廊争高下。墙体饰有钱纹三座花窗,一方面有利于通风采光,内外景色通透,在强烈的阳光下会出现多样的光影变化。增加景物层次,取得似隔非隔的效果,景外有景的美学感受。墙面嵌画,画面有我国传统典故传说以及寓意吉祥的花卉鸟兽图案,形象的真切,场面的生动,做工的精巧细腻,其形式美及装饰美的丰富变幻,达到令人忘归的艺术效果。
门与窗是宅的颜面,是其兴衰的标志。叶氏宅门窗的设计十分重视“风水学”
以接天气、汇地气迎吉避凶,将“气口”、“气道”原理用与门窗的设计上。另外,叶氏宅门、窗比例尺度关系讲求适合。尤其设计的砖雕月洞门,形态尺度纤细,其作用不仅引导游览,沟通空间。另一作用在于叶家娶媳妇衡量形体的标准,只有身材高挑的窈窕女子与门形相吻合才能嫁入叶家。
叶宅墙内漏窗的运用较频繁,起到露景、透气主要作用。墙上的窗洞形状多样,有圆窗、八角窗等,附以壁式窗罩,既美观又有其实用价值。透过漏窗,隐隐约约看见丰富多彩的景观。在洞门、漏窗的整体设计上,形成园景向空间继续渗透,视觉空间处理较为灵活,造成曲径通幽的空间意境。通过门窗的独特形式来体现叶氏宅所蕴含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
受“水为财源”的传统观念影响,叶宅在造园理水上,除了合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水源,还运用 “引泉注水”之法。平地凿池,将活水引入天井水池,并以石架桥,构屋建舍。在区域分隔上,体现水之轻盈柔和,屋舍之俨然态势,两者动静相依,增强了错落交错的视觉跳跃感;而在庭园,以水为中心来设景布点,采取以虚带实的艺术手法,置泉于桥旁,小潭从泉下而生,泉边光影斑驳,让潺潺清泉终年不竭,寓动于静。廊桥与泉水的美妙结合,使叶宅花厅在粗犷的意境上,加以水的“柔和”,获得以刚柔并济的动态空间的美态。
结合周围景观呈中心布局,以廊桥分隔东西两院,突破了严格的中轴线格局,使空间区隔灵活性强,富有变化。廊桥与主厅,在空间上有密切的联系。园主人留出足够完整的空间来满足宴聚宾客需要。全园景色秀丽,庭院错落分布,构成一个景观富于变化的艺术空间。通过夸张、概括、呼应、映衬、虚实、对比等一系列艺术手法,写意的表达出充满节奏的韵律感,可称得上“观之能入画”。
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将景、廊、墙等多元要素融合于园林空间之中,使其变单一为整体性。桥的穿插形成了视觉上的冲击,线性形体的连续性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利用了线形元素——桥,作为整个建筑室内空间的喉部,各个主要部分在这里完成了连接和过渡,内与外的统一体现出对空间处理的丰富经验,形成有起有落的空间乐章。在室内空间中也体现出了很强的公众引导性,廊桥将门厅与主厅相连,花厅内廊桥临水,廊桥或景洞等交错相成,纵横叠加,形成分而不隔的流连,以增强空间距离感,在视觉上丰富园景。
从叶氏花厅造园的角度看,十分讲究内部陈设布置和外部环境的掩映衬托。厅内陈设布置较为典雅,主要以家具、匾额、字画、对联、盆景为基本材料,采用中轴对称式进行布局。在厅正中依墙摆平头案,而悬挂在墙壁、梁柱上的匾、对联、字、画,其书法、雕刻和色彩,均发挥着装饰的作用。墙面上布置的陈设和家具上下相对应,墙面和陈设品之间的大小和比例关系十分协调,留出相当的空白墙面,组成完整的视觉效果,加强了园林气氛。
这种程式主要来自长期的封建礼仪,凸显主人家世和地位气派、庄重。明显地反映当时的主人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十年浩劫,厅内匾额俱毁,只剩下残缺不全的上联,“海阔天高气象”。其材质是杉木的,方斗大字,字体草书,附比较简朴的装饰样式;用笔丰润,气势开张,而题对典雅,书法精妙,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还是一园史料,其格调高雅,艺术精湛,令人震撼,更体现了作者的气势不凡,韵味醇厚。
综而观之,叶氏花厅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其建筑空间布局具有典型意义。首先在于它生态环境意义上的特殊性,是真正诉之于视觉意义上的文化风景;其次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或是廊桥建筑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它是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复合的产物。保护叶氏花厅对研究福建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张家骥.园冶全释——世界最古造园学名著研究[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9.
[2]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武夷山志 [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5).
[3]亢羽.中华建筑之魂——易学堪舆与建筑[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181.
Research on the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Character of Ye’s House Architecture in Chengyuancun
SEN Zhiming
(Art Department of 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vironment lived with human beings and its content of historical culture from analyzing on the architecture around Ye’s Flowerlike Hall.It has been embodied the concept,hided rich resource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with somany characters with reasonable address-choosing,good designing,quick-minded thinking and fine garden art.It reflects Minbei specified architecture character and historical cultural content and its achievement.It should be much more important value to study Minbei architectural standard of folk residents and its custom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flowerlike hall;indoor veranda bridge;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lived with human being
TU241.5
A
1674-2109(2012)01-0059-04
2011-11-17
沈志明 (1963-),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传统建筑与环境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