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雯婷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0)
幽默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幽默动作(如卓别林的哑剧)、幽默画(漫画)、幽默音乐和幽默语言。本文只讨论以语言为表达方式的幽默。幽默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会话幽默以言语行为为主要表现方式,可以用来化解矛盾、说服劝诫、应付尴尬场面等。本文将语用预设的相关理论与幽默研究相结合,旨在为幽默语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预设也叫“前提”、“先设”和“前设”,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用预设的概念最早由哲学家斯塔奈克提出,目前对于它的定义还存在一些分歧。菲尔莫尔指出语用预设是 “通过一句话来有效地实施某一个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基冯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将语用预设解释为 “发话者对受话者可能会毫无疑义地接受的内容所做出的假设”。而何自然认为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
语用预设的合适性要求预设必须和语境紧密结合,因为预设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如果说话人不考虑语境因素,故意违反预设的合适性,则有可能闹出笑话,造成幽默。正如吕光旦所说:“幽默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1)在课堂上,老师营造一种诙谐幽默的活跃气氛。
老师:“马克思都知道吧?美国大家都去过好几次了是吧?”
学生:“知道,不过我跟他不熟。”
老师在上课时候,故意违反预设的合适性原则,明明知道大家都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知道同学们从来没有出过国,故意说大家都去过美国好几遍,实际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激励大家要谦虚谨慎地好好地学习。
(2)两个关系很好的朋友一起走在路上,一个一不小心在过马路的时候擦到了别人的车子。
A:怎么不小心点,你身强力壮的,把人家车撞坏了怎么办?
B:我没事,还好只是挂到了衣服。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两个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关心自己的朋友,故意说会不会把人家的车撞坏,言外之意是路上要小心有没有受伤,以这种方式来避免朋友尴尬。说话人考虑到了朋友被撞倒后的紧张心情,很大程度上用这种违反预设的合适性来产生幽默。
在幽默的实现中,幽默的创造和理解之间的协调十分重要。要想达到预期的幽默效果,双方必须有共同的知识储备及认知基础,这样才有可能成功进行沟通交流。如果一方说出的幽默言语并不能被对方理解,幽默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幽默会话一定要以知识共知为基础。
一个病人到医院看病,当病人看完病,医生把开具的药方给病人,病人拿到手中看了看,问:“您是大夫吗?我怎么看不像呢?”医生回答:“怎么了,您有什么疑问吗?”病人:“您写的字我怎么都看得懂。”
该对话中的幽默效果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答话者预设了提问者知道“医生的药方只有自己才看得懂”。问话者对医生的身份产生质疑,让医生紧张,以为自己的处方出了什么问题,他很自然地利用这一预设的共知性开了一个玩笑,诙谐地回答了医生疑问的问题。
预设是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单方面作出的,并未与听话者沟通协商,因为不一定会为听话者所共知,却可以达到听话人没办法拒绝的语用效果,利用语用预设的这一特点也可以实现幽默,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
(1)两个年轻人刚开始谈恋爱,男孩害怕女孩拒绝自己的请求,所以对女孩说:“咱们一会儿是去看电影呢,还是欣赏电影呢,还是到电影院呢?”
女孩微笑地回答:“那还是去看电影吧。”
男孩很聪明地预设了三个选项,但是选项的内容都是
WENJIAOZILIAOILIAO一个事情——看电影,让女孩没有办法做出其他的选择,还逗女孩微笑地做出了选择。
(2)当我转身离去,你在我身后无助地哭泣和撕心裂肺的痛楚,让我刹那间明白我是多么爱你,我猛转身将你狠狠抱住,哭喊道:“这猪我不卖了!”
例二是一则短信,大家都可能以为短信中的“我”是跟自己的爱人说话,那么“我”哭喊道的那句话就该是:“我再也离不开你了!”但它出乎读者的预期,打破读者的心理定势,引导他们做出不同寻常的期待,让结果出人意料,造成读者心理扑空,产生幽默的心理。
由于语用预设具有主观性,因此听话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断去预设说话人的意思,甚至故意曲解。在会话幽默中,听话人就常常“利用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和发话人的语用模糊实施自己对说话人的主观曲解,制造幽默效果,或者借此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进入另外一个语义范畴,产生强烈的语义反差。
“爸爸,我哪儿也不去,就愿意进公安局。”
“好小子,胆子不小啊,人家怕进公安局,你却志愿进公安局。”
“进公安局”可以指去公安局上班,也可以指因为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而被传唤或者逮捕,儿子要进公安局工作,而父亲却转换语义,又岔开话题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并按自己的预设作出了相应的回答。这样一来,他巧妙地避开了对问题的直接回应,同时又避免了不回答可能造成的尴尬局面。
日常会话中,人们经常会将一些信息以预设的形式隐含在话语中。这些隐含的信息从表面看可能会被忽略,但仔细推敲,却令人回味。许多幽默的产生就是利用预设的隐蔽性造成的。
甲:下边,我看看。鱼翅就更不要点了。
乙:鱼翅有也别吃了,我吃鱼翅有一回就卡住了。后来用馒头噎醋泡都不好使,到医院用镊子拿出来的!不吃那玩意。——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
赵本山扮演的是一个老农民,因为地域的限制,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鱼翅”,所以头脑里并没有“鱼翅”的概念,也可能是老农民故意把读音相近的两个字混淆了,让听话者明白鱼翅这道菜就不要点了。老农民说话间隐含的信息是,鱼翅可能有点贵,还是不要点了。设计符合逻辑,同时使这个农民形象愈加真实亲切。
会话幽默的产生与语用预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许多幽默言语就是通过预设来实现的。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幽默,掌握相关的语用预设知识将对会话幽默地理解会获益匪浅。
幽默通常以含蓄的语言呈现出来,要理解幽默必须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在推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知识。学习预设的相关理论,如预设的触发机制、语用预设的特征等,可以让人们对话语中隐含的预设信息的敏感度增加,从而更容易抓住会话幽默中的制笑点。此外,语用预设本身就是一种语用推理,熟练掌握并运用预设能够于无形中提高人们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对会话幽默的理解。
在对幽默的理解中,如果涉及的是听者熟悉的文化,往往较容易理解;而如果是跨语言文化,则会有一定难度。这主要是由于文化预设的存在。当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彼此不了解的预设,从而造成理解障碍。西方人的一些幽默语言难以被东方人理解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因此,要想更好地欣赏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就要认识文化预设,并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文化知识范围,实现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得文化预设的理解。
幽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了幽默,生活平淡无趣,作为现代人有幽默感、有欣赏幽默的能力很重要。当然我们还可以从预设的其他角度来讨论幽默现象的产生。例如:焦点转移、语义模糊等现象都可能影响预设而产生出幽默话语。本文运用语用预设理论对英汉言语幽默进行了分析,其中也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加以改进。
[1]胡范铸.幽默语言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2]王勇.由关联理论看幽默言语[J].外语教学,2001,(1).
[3]Givon T..On understanding grammar[M].New York:Academi Press,1979.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摘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8,(1).
[7]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8,(1).
[8]方传余,王蒙.会话幽默中的曲解策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