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等值

2012-08-15 00:42陈卫红曾玲琴
文教资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原语等值原文

陈卫红 曾玲琴

(北京联合大学 师范学院,北京 100011)

一、翻译等值理论

翻译“等值”或“对等”(equivalence)作为翻译标准,是现代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语言学派关注的主要思想,很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主张时,往往都离不开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探讨。翻译的等值问题是二十世纪语言学派研究的中心话题。现代第一个明确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是前苏联语言学派代表人物费道罗夫,他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他坚持译文与原文之间完全可以确立确切对等的关系。而翻译等值“就是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并且在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卡特福德对等值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翻译就等值来看,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转换成等值的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在于寻求等值成分,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在于界定等值的本质和条件”。[1]这种等值应该建立在动态,而非静态的双语转换机制上。卡特福德认为,在讨论翻译等值关系时,需要区分“文本等值”(textualequivalence)和“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两个概念。奈达认为作为对应的形式有两种,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和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后期将动态对等换成了强调语用和预警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

翻译等值是相对的等值,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全等。雅克布森在其《论翻译中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有差异的等值”,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学派强调的翻译等值并非是绝对的对称,而是如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引进的等值,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正如威尔斯在《翻译学——问题与方法》中所指出的,由于译者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文本的复杂性和接受者之间的差异,翻译在力求等值的同时,损失不可避免,完全等值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可以说对等值概念的理解中应该包含着对 等值度 的考虑 尽管等值概念具有模糊性,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最高的“等值度”应该是每个译者都追求的目标。

二、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最早由斯博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提出,由格特(Gutt)最早应用于对翻译现象的解释。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翻译是对原语的阐释性运用。翻译过程是一个译者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的动态过程。交际活动的翻译需要将静态的语码模式与动态的关联模式结合起来,以获得语句的全部意义。他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交际的翻译在源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人们对语码的选择所依据的也是关联性。

翻译的关联过程是一个三方互动的、认知和推理的交际过程,它包含着两个层次意义上的明示—推理的交际活动。第一个过程是语内明示推理,译者与原文作者在第一语言内(原语)进行交际。译者通过原文语境进行关联推理,认知原作意图和意义,与原文作者达成认知上的共识。第二过程是译者与目的语读者(第二读者)的交际。译者通过译文将自己认知的原作意图及其相关信息与译文读者交流,从而完成这种三方关系间的跨文化、跨语言交流。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Intentions)与译文读者的企盼(Expectation)相吻合。 因此,译者负有双重推理的责任——理解、认知、转换与表达。翻译是语际间的桥梁,译者翻译原语就是在介绍和传播原语文化。译者应在原文文本明示的基础上,根据原文的词汇信息、逻辑信息及他本人的百科信息做出语境假设,寻找关联,提高信度。

三、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等值

在关联理论下,追求翻译等值的最佳效果,实际上是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达到一种交际效果上的对等,即让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心理反应与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心理反应相似或者相近。根据奈达的观点,这个“相似”或“相近”有其效度的范围。其最低限度应该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应该达到能够想象出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鉴赏程度”,而其最大的近似值应该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鉴赏实质上已经达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水平”。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使译文和原文保持相应的关联程度,记载翻译过程中达到最佳关联。这样才能够使译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交际效果与原文作者和原文读者的交际效果相对应,从而达到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效果。例如:

It is an order from President Bush.

I don’t care if it is from bush,tree or grass.

这是布什总统的命令。

管他什么布什,布头儿,布片儿,我才不在乎呢。

在这则短小对话中,译者用“布头儿、布片儿”来翻译原文中的“tree,grass”,和Bush巧妙地呼应,完美地再现了原文的文字游戏。其效果和原语读者读到“灌木、树木和草木”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石克,湖南人,年五十,官至某县常委。造反起家,性刁钻,厌读书报。或问蒋筑英、罗健夫何人,则答:“一为女中豪杰,一为异国伟男子也。”闻者莫不喷饭。虽不学无术,然精于吃喝。有宴会,不请自至;逢下乡,遍尝风味佳肴,百姓称之为“食客”。

Shi Ke,Hunanese,50,currently a member of the PartyStanding Committee of a certain country...Therefore the commonpeople have nicknamed this party official “glutton.”(居组纯)[2]

George,at the age of fifty,was born in Hunan ...so peoplecalled him “Mr.Gorge.”[3]

在这篇材料中,最难处理的谐音词“石克”和“食客”。以上两篇译文分别作了不同的处理。居组纯的译文整体形神兼备,但是原文作者意在创造的谐音未能成功译出。相比较而言,第二篇译文很有创意,将“石克”译为“Mr.George”,“食客”译为“Mr.Gorge”。虽然这让读者感觉石克有异族人之嫌,但是成功传递了原文创造谐音的交际意图,也不为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在另一层面,达到了最佳关联,取得了动态的等值。

关联理论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任何使用语言交际的技巧必须建立在对交际者心理状况的清楚理解之上,在任何有意义的理解发生之前必须激活认知环境。这对于翻译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当译者预见到了译语读者的反应,以及认知或情感的变化并且适时地做出顺应,他才能够译出被译语读者接受的译文。这时,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等值状态。

四、结语

关联翻译理论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把翻译视为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它抓住了翻译的本质特征,涉及了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交际活动。关联翻译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它提出了总的翻译原则——最佳关联原则。翻译等值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决定翻译战略,以及评定翻译质量的重要理论依据。翻译等值的目标是在翻译这种特殊的语际交流中达到对等的交际效果。翻译等值是翻译的理想标准也是译者努力的方向。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求得在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的同时也能够让译文读者充分理解原文含义及领略原语文化的精华,必要时补偿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以达到翻译等值的最大近似值,或者说原文和译文的最佳关联。

[1]Cat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20-21.

[2]居祖纯.汉英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6.

[3]陈彬彬.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指导作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Gutt,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4.

[5]Nida,Eugene A.and 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6]Sperber,Dan and 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 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猜你喜欢
原语等值原文
测试原语:存储器故障最小检测序列的统一特征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电网单点等值下等效谐波参数计算
基于戴维南等值模型的静稳极限在线监视
汉语国俗语义在维吾尔语中的等值再现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原语效应”在汉英口译中的运用及局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