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白鲸》中的生态文学思想

2012-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亚哈麦尔维尔玛利

常 静

(苏州职业大学 外语系,江苏 苏州 215011)

一、引言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潮流应运而生。生态文学批评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途径,为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方面做出贡献。生态批评所研究的不仅仅是描写自然变化或反映生态危机状况的文本,所有文学作品,包括古典文学,只要涉及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变化,无论什么角度都可成为生态批评的研究对象。生态文学批评旨在通过文学研读与批判,弘扬生态和谐观,协调人与自然,自然与灵魂之间的关系。小说《白鲸》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亚哈船长曾在出海中被大白鲸咬断一条腿,于是捕鲸之旅成了亚哈的复仇之旅。在他眼中象征自然的大海不再是孕育我们的母亲,而是必须征服、支配的对象。《白鲸》一方面围绕捕杀鲸鱼这条线,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之间冲突、对立的悲剧画面。另一方面借船员以实玛利之口,传递出人与自然可以也应该和谐共生的思想。

二、人与自然的对立面

人与自然的对立面表现在人类不断略取自然资源,人类意图征服自然,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白鲸》描绘了以亚哈船长为代表的捕鲸者疯狂猎杀鲸鱼,最终葬身大海的过程。美国在18世纪便有了捕鲸业,捕鲸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人们聚敛财富的手段。捕鲸的迅速发展是现代人欲望膨胀的结果。人们照亮用的灯油,国王和王后加冕时用的头油,先生,太太和小姐们用以散发香气的龙涎香等都来自捕鲸业。“豪宅府邸,华园美院,它产生于魁魁克的标枪,如果没有捕鲸业,这里与荒僻的拉布拉多海岸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这里所有的建筑和钱财都是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捞来的,都是标枪从大海里戳来的。”[1]P134人类不是适度地捕鲸为生,而是过度地猎杀鲸鱼满足自己的贪欲。捕鲸船载着人类掠夺自然的欲望,成为人类从自然中掠取资源的野蛮工具。作者以同情之笔描述船上鲸鱼被宰割的场面,痛斥人类嗜杀无度的凶残。捕鲸船就像是一座流动工厂,生产车间,一个“加工鲸脂”、“炼取鲸油”的生产流水线。人类如果以自身利益为主体,蔑视自然和其他生物的同等生存权利,则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在第七章中,“我”在教堂前看到了墓地中许多纪念海上丧生水手的纪念碑和许多丧失丈夫,心情压抑的寡妇。每年很多的捕鲸船被鲸鱼撞翻,上千水手丧生在海上。亚哈船长的一条腿被白鲸咬断,海上遇到的另一个船长的一条胳膊被鲸鱼咬掉。

大自然不仅从物质上养育了人类,而且在精神上指导着人类。一旦人类把自己放到了自然的对立面,人类自身就会产生精神危机。“连续不断的四十年的捕鲸生活,四十年的艰辛,危险,狂风暴雨,四十年生活在无情的大海上,和可怕的大海做斗争……这时与其说他是人,还不如说他是魔鬼!”[1]P623亚哈一方面认为自己是自然的受害者,一方面又希望征服自然,最后逐渐疯狂,把自己变成了连自己都不认识的魔鬼。

鲸鱼是美丽的、壮观的,正如神奇瑰丽的大自然,然而人们的过度捕杀,不会带来永久的财富,必然会带来无穷的灾难,白鲸作为自然界的代表与亚哈所代表的人类进行了殊死搏斗。小说中许多大鲸聚合起来,以共同抵抗人类的捕杀,于是无数的捕鲸者尸骨无存,命丧鲸腹。亚哈和他的船员最后也船毁人亡。

三、人与自然的统一面

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在人类社会初期,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极端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人依附,顺应自然基础上的原始的平衡和谐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逐渐把自己从自然中解脱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在,并试图征服自然,将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麦尔维尔在《白鲸》中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生态和谐观,却敏感地嗅到了生态意识的重要性,敏锐地觉察到人类如要摆脱生存困境必须转变思维方式。麦尔维尔借以实玛利之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深思考,表达出自己对大海及海洋生物的赞美。

小说开篇第一章以实玛利大谈他那种莫名的对海的渴望。当他对陆地心生厌倦而心情低落,精神面临崩溃之时,他不由想起大海。海是“驱除肝火,调剂血液循环的方法”。以实玛利作为幸存者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因为文章中他与自然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之所以出海是由于倦了陆地上的生活。在小说中以实玛利运用大量文字对鲸鱼的种类和结构做了说明,传达了他对自然和鲸鱼的热爱之情。在第四十五章中以实玛利采用一些人名来命名每一头所见的大鲸,如汤姆、杰克等,这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平等和尊重。鲸鱼和大海都是自然的象征,以实玛利对鲸鱼的接受与和平共处都表明了他对自然和其他生物的理解、喜爱和宽容。他对白鲸的描述是:“白鲸……那乳白色的庞然大物,好美啊,美的惊心动魄,它被地平线灿烂的阳光一照,在早晨蔚蓝的海面上宛如一块活的乳白色水晶体,移动着,发出耀眼的光华!”。[2]P277在第八十七章中,当以实玛利所乘坐的小船被一头负伤的大鲸拖入鲸群中央的一片水域后,他却意外发现这里如室外桃源般宁静、祥和。一些“幼鲸也许可能它们都还年轻,不懂世故,各方面都很天真,缺乏经验的缘故”,竟向那些猎手们游来。这种纯真对以实玛利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也正是在航海过程中,随着对白鲸传奇经历的不断了解,以实玛利逐渐形成一种对大自然中一切生命的伦理关怀。

本来以白鲸为代表的自然生物生活的悠然自得,人类的贪欲和残杀使它们不得不殊死抵抗,捍卫自己的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根本性质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人从自然界中产生,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自然并非失去人类就不能存在。人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通过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以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和谐相处。

四、结语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解读《白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谐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多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白鲸》之所以被称为“无人能及的海上史诗”,是因为作者对人类生存前景具有前瞻性的关注。麦尔维尔借亚哈的悲剧揭示出人类若还以为可以征服、支配自然,藐视自然中的其他生物平等生存的权利,最终将会受到惩罚。同时借以实玛利之口隐喻性地指出人类必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走出困境。

[1][美]麦尔维尔著.曹庸译.白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美]麦尔维尔著.成时译.白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鲁枢元.生态批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5]马凌.征服与回归:生态思想的文学渊源[J].外国文学研究,2003,(1).

猜你喜欢
亚哈麦尔维尔玛利
多维度的外国文学批评范式
——评《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
麦尔维尔与霍桑的短暂友谊
绿山墙的安妮(二)
小人物皮普对亚哈船长形象的构建意义
命运的舵手:论亚哈船长个人意志对命运的操控*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麦尔维尔研究
注定的悲剧——《白鲸》中以利亚的预言分析
偏执的魔鬼抑或悲剧的英雄——“亚哈”人物个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