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行为作业的设置与思考

2012-08-15 00:42蔡秀芳
文教资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思品行为习惯设置

蔡秀芳

(玉环县城关四中,浙江 玉环 317600)

初中思品课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是从“德”方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但目前一方面大部分学校的思品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怎样教、教什么都以“中考考纲”为唯一目标,围绕中考的指挥棒运转,没有发挥思品课应有的德育功能。另一方面,学生又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中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影响,产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吃苦互助精神欠缺,缺少责任意识,自制力差等问题。导致各校学生违纪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像我们这类地处城乡结合处的农村学校。学校往往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而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思品课的育人作用,切实发挥学校德育主途径的功能,是始终摆在每一位思品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初中思品课中通过 “设置行为作业”这一途径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转化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具有较好实效性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思品课行为作业设置的现实意义

所谓的行为作业是相对知识性作业而言的。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某些指导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后,然后根据所教内容及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向他们提出或布置的将所学知识化为亲身经历的一种实践性作业。

1.行为作业的设置能更好地发挥思品课的德育功能。

思品课的课程总目标是:通过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通过对《目标》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思品课实际上就是一个要求学生把知识内容通过学习内化成一种道德认知,一种价值取向,再在这基础上外化成一种道德行为。而要完成这种“内化”必须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要真正达到思品课的德育目标,需要学生亲身实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下的思品课教材在内容和编写上突出了道德教育与行为训练有机结合的特点。特别是初一的思品课,基本每课的课后都有行为训练或实践活动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在教材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行为作业,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道德的践行达到知识的内化,充分发挥思品课的德育功能。

2.行为作业的设置能促使学生知行合一,提高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思品课在解决学生的道德认知上还是有一定成效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试卷上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并不那样做。这种“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反映了思品教学在解决学生“知”与“行”的统一方面还存在问题。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而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课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感的熏陶和行为的引导,使学生不能亲身感知并践行所学知识。这种缺少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知与行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品课的教学实效性。

根据知行统一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强化认知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行为实践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在学习《诚实守信勇于改过》这一内容时,我们为学生布置了以下行为作业:1.收集一则关于诚实守信勇于改过的事例(最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下节课将抽出几位同学来说说自己手中的故事。2.谈谈对考试作弊现象的看法,以书面材料的形式上交。3.进行“考试不作弊”的签名活动。事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无人监考的考试,并在无人监考的考试后,调查询问个别同学:是否同学都遵守了承诺,对于无人监考你们是怎么想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考试过程中,我们一直非常注意学生诚信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学生在所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行为实践;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又加深了对课本理论观点的理解,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了思品课的教学实效性。

3.行为作业的设置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内外很多教育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认为通过学生的亲力亲为能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美国的杜威就提出了在“做”中学的观点,让学生在完整做完每一件事的过程中,了解实际境遇,体验实际感受,遭遇实际困难,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获得新体验,增强信心,培养“面向不断变化社会的实用人才”。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观点,主张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布置的行为作业可以弥补书面作业的局限性。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亲身实践,能够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所体验、有所感悟,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行为作业内容的设置及实施途径

行为作业内容的设置比知识性作业的编设难度更大,更需要教师用心挖掘,仔细研究推敲。教师设置的行为作业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行为特点,符合学生思想道德认知及生活实际,都是学生应该做到而且是可以做到的。行为作业的设置还须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因为我们设置行为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所以它应是教材内容的深化和延伸。比如初一思品课就可以在:自我认知、健康的情绪、情感、人格的培养,适应能力、调控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设置行为作业。

行为作业的实施途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或班队课中,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亲历亲为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感悟道理,规范行为。这远比教师纯粹的说教有用得多。二是千万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主阵地,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的影响最大,家庭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所以行为作业的设置要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构建起自己的道德标准。比如:在学习《尊敬老师孝敬长辈》这一内容时,我们开展了“让妈妈放心”这一主题活动,布置了:①为家长准备一次午(晚)饭,具体要求:制定一份菜谱,上市场买一次菜,回家做一回饭。②小组合作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家里做些什么?并制订服务家庭的实践计划。在这项实践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感受颇深。这些都不是课堂上经教师口耳相传就可以达到的。三是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社会是学生最终都要走入的精彩复杂的大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应是青少年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最好途径。在学习了《保护环境》这一内容后,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2-3个星期内完成一份关于《青马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要求小组成员通力合作,确定调查的方向、对象、内容、步骤、方法等。然后合理分工,各施其责。最后把调查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归纳总结,完成调查报告。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关于行为作业的检查评定与存在问题的思考

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行为作业,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行为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评定。通过检查评定,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作业完成情况和自己与行为目标的差距,可以及时获得信息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这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行为作业的完成情况,为教学和进一步设置行为作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行为作业的检查与书面作业的检查方式截然不同。除了有些同样也可以以书面形式上交检查外,如:心得体会、活动计划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进行检查评定。如检查法,就是说有些行为作业已经布置并要求学生实施有段时间了,学生到底有没有认真完成,有没有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还有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什么问题等,教师必须留心观察,及时督促巩固。除了检查法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召开学生座谈会、向班主任了解情况、跟家长及时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行为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于完成较好的及时予以表扬、肯定,没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够好的,及时发现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寻找原因,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为了加强学生对行为作业的重视,同时也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分等环节,再结合学生平时行为作业的完成情况,形成学生的行为作业成绩,成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置行为作业进一步提升思品课德育功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如:德育过程是一种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复杂过程,如何让学生把我们布置的行为作业长期坚持实施并最终成为自身的一种行为习惯;如何充分挖掘中思品课教材中蕴藏的可以实践操作的内容,并把它设计成学生可以乐意完成的行为作业;如何进一步完善行为作业的检查、评价体系,使其更科学更高效等,都是思品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刑安仁,潭伟才.中等学校政治课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毛永贵.加强思品课德育实效性的思考.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中学卷.

[3]各学科教学指导纲要.浙江省教育委员会制定.

猜你喜欢
思品行为习惯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