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悟王维常居“道”①中的处世观

2012-08-15 00:42王巧宏
文教资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王维道家人生

王巧宏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81)

一、逆境出英杰

《旧唐书》本传载:“王维,字摩诘,太原祈人。父处廉,母为博陵崔氏。 有弟四人,曰缙、繟、紘、紞。 ”[1]王维少时做《哭祖六自虚》曰:

念昔同携手,风期不暂捐。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未省音容间,那堪生死迁?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可见王维少年时代便已对隐居生活有了向往情怀。王维人生的第一次波折,是其因伶人舞黄狮子后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事,人生遭遇的起落,让王维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断冒出归隐的念想。他在《偶然作》其三曰: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作为兄长,出于对弟妹的关爱,欲隐而不得隐,只好勉强在淇上做官。他的《淇上即事田园》说: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可见王维在淇上,表面仍做官,内心实已走向归隐。

王维妻约在其三十一岁时去世,《旧唐书》本传曰:“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2]王维原有退隐山林的打算,尝隐居嵩山,但自贤相张九龄执政后,他对仕途又充满了热情与期望。献诗以求汲引,遂后拜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上台,政治上的黑暗,使王维重又走向退隐,四十一岁时隐于终南山。《旧唐书》本传云:“(维)晚年长斋,不衣文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3]

王维晚年,虽还在官上任,但已是身在朝廷,心系山野。最终走上了一条彻底归隐之路。《旧唐书》本传曰:“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4]

纵观王维的一生,荣辱浮沉,心态不断发生变化,从他的诗歌中就可以读出其中厚载着的深沉的人生体悟和情感内涵。在王维的内心深处,无论是做官还是思归,其纯正心态②一直未改,他屡仕屡隐,一方面是心系天下苍生想为其谋福业,一方面又是现实与其秉直的心性背道而驰的矛盾。人生一世,荣辱并存,其间的某些选择,又浸透着悲凉和无奈。可以说,被迫任伪官,给一度正直的王维内心留下了污点。“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王维将其波折人生经历一并归入到他精神中的自由追求,期冀解脱于红尘之外,走向高远。

二、红尘佛道觅古人

王维是盛唐时期身负盛名的山水诗人,其诗歌情思邈远,意趣幽玄,得尽自然与人世的玄妙。诗人的思接千载,正是其将自心与宇宙、天地、生命相接载而达到的一种至境,是其精神境界的外露。其作品中体现的空灵之境,处世中体现的达观之态,内心体现的宁静之思,与其精神信仰一脉相承。在盛唐这样一个文化兼容并包的时代,诗人纯正心态的操守,也正是得益于对古代传统儒释道哲学思想的贯穿统摄,并最终外现为诗歌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王维对此种精神的秉承追求使其拥有了一种大道无形的开阔心态。以下就从儒释道三家思想对王维处世观的影响进行阐发。

(一)山水中悟“道”③

儒家文化是中国正统文化,其主张积极入世思想,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修身立命的准则。

王维少时,对求取功名、建功立业一样怀有美好的愿望。在贤相张九龄执政后,他对实现政治抱负抱有极大热情。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5]儒家讲的“仁政”、“德治”,使早期的王维积极参与朝政,但随着张九龄与李林甫执政角色的转换,施展德政理想的破灭,王维走向归隐。

儒家的中庸之道,被王维延续为处中的人生态度。主要表现在王维中年亦官亦隐的生活状态。王维的一生坦途与波折并存。但他面对逆境,不走极端,在官与隐的取舍上,处理得和谐自然。身在官场,坚守正直;退于别业,能够身心畅达,静坐无妄。做到了进与退的相互调和。此种境界,让人仰之弥高。

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6]如《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人笔下的江流,使人读得出其内心情怀的博大绵邈,让人心迹追随江流,托出一个辽阔广远的大千世界。此种仁智山水的诗境,更为深入地与其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相承契,透露出达人的智慧。也就是赵殿成所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 ”[7]

儒家“天人合一”之说,体现了广大之境。王维诗中所表现的处理自然与尘世的关系,也渗透着这样一种哲思。如其《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于无境之中另觅他境,自由适意地游离于天地心神的思维奥妙中。儒家《中庸》“与天地参”的思想认为圣者应尽量了解自己的本性,以达到了解天地万物的本性,这样才能达到人与天地相通连,王维的诗之所以能发自天籁,道出清妙之境,正是这种思想的外现。

(二)静观人世的玄妙之“道”④

唐代,社会崇道之风盛行,王维的一些诗篇,也经常会偶现道家老庄的思想印痕。王维对道家的接受,一方面是其自身心性的使然;另一方面是现实遭贬的经历促使他以道寻求精神解脱。如《过太乙贾生房》:

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共携松叶酒,俱参竹皮巾。攀林遍云洞,采药无冬春。谬以道门子,征为骖御臣。常恐丹液就,先我紫阳宾。

诗中可知王维曾与贾生一起在太乙山隐居学道。道家对王维的影响多体现在心性修养的炼造,使其能从广阔的视角来体察人生,以豁达的宇宙观对人生意义进行探求。如《赠房卢氏琯》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岂复小千室,弦歌在两楹。浮人日已归,但坐事农耕。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诗人用道家的无为之思,来解脱自我的精神郁结,决心远离尘世名利,看淡人生荣辱。

《淇上即事田园》云: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这也是对老子主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思想的承接。王维将自我对道家的体悟化为诗中的无为之境,在一派民自教化的祥和淳朴中,作者乐居其中,幽居守静。

道家自然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在王维的诗中也多有体现。如“愿奉化无为,斋心学自然”。所谓“自然”就是不假雕饰,保持内心的质朴和纯真。其“与世澹无事,江海自然人”与庄子思想一脉相承。而此种自然融于诗中,则表现出一种澄澈透明之境,还有 “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诗人潜心体验自然真源,自由地遨游在山水田园中,心境清虚淡泊。故他的田园诗往往能于朴素中品出真味。

(三)遁入空门之静

王维的佛学信仰,已是历代研维者不争的事实。《旧唐书·王维传》说:“维弟兄俱奉佛,居常疏食,不茹荤血。”遁入空门成为王维晚年的自然归宿。从王维的诗中常见佛教“空”理,成为其对佛家法理深切体悟的例证。

《谒璇上人》云: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余生幸能养。誓从断荤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佩,空性无羁鞅。

表明自己决心潜心修佛,摆脱尘世束缚。在安史之乱时期,王维曾慨叹:“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现实的人生苦闷,违背真心的煎熬,诗人在无处排解之际选择遁入空门,用佛法禅理调解自身矛盾,驱除妄念和烦乱。

佛家的“空”,是指不为名利情羁绊,泯灭内心妄想,获得超然智慧。从诗中可见他对此已深有了悟。如:“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又诗第二首云:“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

还有:“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王维对空理的彻悟,使他对世俗纷扰和名利诱惑不再执著,对人情世故和宠辱浮沉也抱着豁达适意的态度,不为世俗所累从而能超脱于世俗之外,使心灵得到解脱。

如他一些诗句:

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六首》)

独有仙郎心寂寞,却将宴坐为行乐。倘觅忘怀共往来,幸沾同舍甘藜藿。(《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酌酒与裴迪》)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疑梦》)

从这些诗句中,都可看出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和堪破世事的旷达。

可以看出,王维思想中的佛道二家是贯彻统一的,王维秉承二家自在无碍、无牵挂的人生境界之旨,并将其演化为一种心灵解脱和心性解放的处世原则,无不让人对其人生境界和人格精神感佩敬仰。

注释:

①道:这里的道,并不是指儒家、道家等一家之言的道,而是架构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与宇宙、时空、生命相关联的一种人生哲思和生命态度,代表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心态发展的道。

②纯正心态:本文所论的纯正心态,是指一种人生的价值操守,是一个人修德尚贤的品行和不逢迎屈尊的节操,能坚守自己内心的中正之所和精神境界的纯净追求,物质不陷于人间的各种执著之中,思想并能超脱于红尘之外。

③此中“道”指儒家之理。

④此中“道”指道家思想。

[1]旧唐·王维传(卷一百九十(下)).北京:中华书局,1997:4342.

[2]—[4]旧唐书·王维传(卷一百九十(下)).北京:中华书局,1997:4343.

[5]杨伯峻著.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82.

[6]杨伯峻著.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62.

[7][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

[8]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80章.

猜你喜欢
王维道家人生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人生中的某一天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