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谈对现代汉语语法的认识

2012-08-15 00:42曹义和
文教资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单句病句中学语文

曹义和

(江苏省江都市宜陵镇中学,江苏 江都 225231)

一、几个现象的罗列

1.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开人教版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汉语语言知识的设置。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和形式逻辑知识。尤其是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介绍比较全面详尽,从语音、字词、词组到成语,从单句、复句到句群,等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由于循序渐进,由易而难,因此,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愉快。

2.到了九十年代后半期和本世纪初,课程改革大势所趋,新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也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无论是必修的模块,还是选修的模块,都令人眼前一亮;人文性、文化性、情感化、哲理化等是其主要特征,好像没有语法知识这类带有工具性的板块。这不免让教师感到有点迷糊了。虽然说语文教科书中有关语法知识已由过去的“全面介绍”、“系统编排”渐化为后来的“淡化语法”,但没有提出让语法退出历史舞台。何况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语法分析。

3.在初三及高三语文的专项复习中,学生总会遇到许多很茫然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在辨别并修改病句时,很多学生只知道病句的几种基本形式,但细化一下,其中的“搭配不当”这一考点,就涉及“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还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等,无不直接与语法相关。而很多学生对单句成分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去辨析病句了。至于“语言知识应用”部分,无论是压缩话段还是扩写语句,无论是仿句还是排序,等等,那就更不用说了。怎么办?老师只有抽出时间按单句的成分划分先讲一讲,然后才去分析病句的类型和修正的途径和方法。由于在语法这一块吃的是“夹生饭”,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也只是似懂非懂,效果当然可想而知。

4.近观这几年的语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考试试题都十分明确地规定了考查的内容,从字音、实词、虚词,成语、病句修改到标点符号,从单句类型到信息整合,它们都属于语法的范畴。既然考试卷中有这样的考题,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讲语法。当然,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急功近利地去应对中高考,但在目前这种形势中,语文教学的功利性还是比较突出的,我们不能也无法逃避这个现实。

二、几种认识的讨论

1.语法知识在以往地位十分重要,现在的教科书已淡化了语法,说明语法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这种认识颇具代表性,在课改前的人教版教材中十分明显地强化了语法的地位。新课改后,苏教版只是把语法知识当做选修内容仍没有突显它应有的工具性地位。于是,重视语法教学的观点和淡化甚或放弃语法的对立也就产生了。要解决好这个分歧,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淡化语法教学,其次,语法知识在当前以及以后有什么作用,它的价值几何。

2.语法教学是为应试服务,还是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运用能力服务。现在大多数学校面临应试压力,在这根指挥棒下,“考什么,教什么”也就成了必然。语文应试中既然涉及语法知识,也并非单为应试服务,也并非单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服务,其实这两者是统一的。一个是务实,讲求功利效应;一个是务虚,讲求长期效能,并不矛盾。关键是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去把语法课上好,如何在实行课改的今天,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达到“双赢”的目的。

3.如果传授语法知识,是单独利用课时进行,还是在文本讲解中是穿插运用?我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利用什么时间去传授语法知识,只要达到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在语文学科中还有一门知识叫做语法,它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明显,让学生真正学到语法知识的大致内容,并真正能够正确运用。无论在口语交际上,还是在书面表述中,都能自觉地严格地遵循语法规则。至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那就要因地制宜,不求统一。

三、教学方法

1.在文本的分析中,灵活穿插语法知识。

在实施课改后,中学语文教师所用的教科书与以往有些不同,所选文本绝大多数来自中外名家。这些名家所写作品当然也就是名品。而被编入中学教科书的应该更是精品,无论是“形”还是“神”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认真赏玩和仿效的。但作家并非个个都是语言大家,他们的作品(这里专指除诗歌以外的现代文)中也可能有不合语法的语句存在。一位语文老师开过一节公开课,内容就是将中学语文课本中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的病例进行集中,归类并分析,并且给这节课定名为“吹毛求疵”,效果特好,受到了听课专家的充分肯定。我们在备课中,在现代文文本的分析中,如果做一个有心人,和学生进行评点,无形中就把语法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从而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语法“瑕点”。既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又强化语法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在文本研习中,教师要多从正面去引导,对文本中既有文采又符合语法规则的语句多加讲解,并作重点剖析。

2.在平时的探索中,巧妙地讲解语法知识。

中学语文教师一贯教育学生注意观察,搜集素材。养成这种良好习惯以后,就会对周围的人和事发生兴趣,其中就有不合语法的现象。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活教材及时对学生进行汉语语法教育,使学生受到一次生动有意义的语法教育。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做《伤心太平洋》。从内容上看,不知是什么意思,是太平洋伤心了呢,还是看到太平洋伤心呢?怎么也不好理解。从语法上看,“伤心”是动词,“太平洋”是名词,是一个动宾短语,但是“伤心”是个不能带宾语的动词。这个短语,显然是有错误的,是不合语法规则的,如果“伤心”是定语,来修饰中心语“太平洋”,那也应该在两者之间加上结构助词“的”,才能使语意明确。这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违反语法规则的现象在我们周围多得很,这是一种对语言规范化运用的亵渎。我们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反面的东西给学生及时地纠错,以免学生误入胡写乱编的歧途。这对提高学生正确识别病句大有帮助,无形中强化了学生语言运用规范化的能力。

3.在作文的教学中,重点评析语法知识。

作文是综合衡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水准和练习,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驾驭材料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作文指导上往往会强调这几方面的能力训练,在评讲时也是从这几方面入手。而在批阅作文时,首先批阅的就是与语法相关的内容:语言的表达技巧,书写上有无错别字,词语、成语的使用是否有错,语句通顺不通顺,有没有病句,等等。教师在评讲的时候,都会把以上内容作为重点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对写作基本功训练的认识。就是要求学生把话写得完整,写得正确,写得合乎语法要求。教师在评讲时,完全有必要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合语法的语句选取出来进行评析,让学生从中得到教益,以免病句的二次产生,这对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提升学生写作水准是有益处的。

4.在考点的练习中,综合运用语法知识。

进入初三、高三年级,都要进行一轮二轮甚至三轮复习,“轮番轰炸”的“炸弹”无非就是厚厚的迎考复习材料,打开来看,就是一个一个的考点,其中绝大部分是与语法直接关联的。这些在上文中已讲过。关键的是教师在考点复习中,要将这些与语法有关的一个个点连贯起来,让学生能够心领神会。对字音与汉字、汉字与词语、词语与成语、词语与单句、单句与复句、句子与语段等关系要有明晰的思路。因为语法知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知识体系,是一个环节紧扣另一个环节,学生学得比较枯燥单调,效果也不太理想。如果把这些考点进行小综合或大综合的讲练,效果可能会好得多。当然,如何进行综合性的讲练,因人而异,只要达到效果就好。

猜你喜欢
单句病句中学语文
师生讨论改病句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高考病句辨识的两大抓手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五期参考答案
2014年高考病句题归类解析
关于“病句”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