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合作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2012-08-15 00:51张晓丹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农户农业农村

张晓丹 高 俊

(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 河子 8 32000)

随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以及农户间合作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改变在市场的弱势地位,才能真正获得平等的市场主体资格。以农民的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社作为一个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可以提升农户的谈判能力,通过对市场信息的采集,指导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减小市场风险,切实维护农户的利益。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但在我国现行合作社运营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农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一)合作社数量增长较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放开,我国的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进行独立种植经营的单个农户或家庭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毫无优势可言,于是便产生了合作的需求,以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名称出现的农民合作组织开始不断增多。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开始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阶段。合作社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数量不断增加,从2007年底的合作社发展数26397个,增长到2011年9月底的48.43万家[1],合作社在短短4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合作社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合作社不仅数量有较快的增长,其运行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双重推动下,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为标志的示范社建设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1年上半年,各地认定的省级示范社约7200家,示范社的平均成员达到139人,示范社融合了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肥植保、加工、储藏、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7200家省级示范社中开展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省级示范社达5859家,2010年入社成员的户均纯收入达2.2万元。此外,一些合作社也积极寻求同科研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联合,不断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实行统一的生产技术、疾病防控,制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统一使用肥料、农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到2011年全国已有4万多家合作社实施了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标准,2.4万多家合作社通过了农产品质量认证,2.56万家合作社拥有了注册商标,有的合作社还建立了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2]。

(三)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业合作社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展,由原来单一的技术推广、交流等,扩展到农产品销售、储藏、初加工等经营性业务;服务内容从生产领域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发展模式转变。合作社的产业分布已经由原来的种植业、养殖业、农机业,发展到覆盖林业、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纺织、乡村旅游等各个产业[3]。此外,合作社也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一些合作社积极向外部市场靠拢,寻求外援发展,同超市、学校、城市居民社区等进行对接,以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全国已有万家合作社和超市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在生产、销售等合作的基础上,合作社还在不断的探索内部信用合作,以解决内部成员短期融资困难的问题,合作社的业务范围逐步向金融领域延伸。

二、现行合作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资金短缺,是我国大多数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内部资金不足。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其成员缴纳的会费或者股金,但是合作社成员大多为本地的农民,这些会费或股金往往十分有限,而且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其本身的收益报酬率并不高,合作社运营的收益也就十分有限,内部积累大多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外部资金难以获得[4]。国家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支持投入不足。而且由于我国的农业合作社长期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大多合作社实力单薄,缺少抵押资产,合作社很难从银行或者信用社获得贷款支持。此外由于农业的低收益,低回报性质,很难吸引社会投资资金流向农业合作组织。资金匮乏,融资困难,使得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

(二)人才缺乏

目前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其低收益性以及社会上对农业农民的普遍认识,使得农业很少能吸收到大量的优质人才。农业合作社中也大多是农村中原有农户的集合,而且由于现在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高素质人才也基本不会再转回农业,留在农村中的大多是老弱群体,虽然其中不乏一些农业大户和有一定想法见地的能人,但是就整体而言,素质偏低。现行农业合作组织中缺乏具有合作精神的农业企业家,缺乏专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具有较硬专业技能的财务、营销人员,这就限制了农村合作社的持续良好发展。

(三)运行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许多的合作社没有规范的运行机制,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还无章可循,运营过程中事务处理的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第一,内部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许多合作社没有设立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即使设立也大多形同虚设,有名无实,合作社章程并未起到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合作社的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缺席现象十分普遍,尚未形成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第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大多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利润的分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部分合作组织的分配返还比例过低,有的甚至没有分配。农民所要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些都会影响到成员对合作社的信任,降低合作组织对农民的吸引力,导致合作社的发展受阻。

三、农村合作社的改进思路

(一)完善融资体系,引导资金流向

资金不足严重阻碍着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农村合作社在自身资金积累方面,可以适度放开眼光,在不改变合作社维护农民利益性质的基础上,吸收非农人员或者企事业单位入社,以吸纳社会投资资金,扩充自身资金实力。在外部融资方面,政府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直接资金补贴,或税收优惠等,对农村合作社进行扶持。同时,也要改善现有的融资环境,完善融资体系,在农村合作社很难吸收到商业银行贷款时,应使政策性银行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使合作社摆脱贷款无门的境地,通过政策性银行的投资引导,对社会资金起到一种导向作用,逐步改变合作社难以吸收社会资金的局面。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分担农业风险,使农村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二)建立人才引进以及培训机制

合作社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可以由两方面获得: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由外部引进。近年来国家一直扶持农业的发展,制定了各项为农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农业合作社可以依赖这些政策,制定一些激励措施来引进专业的高素质管理营销类人才,引进懂技术,懂财务,懂市场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教育现有合作社成员获得。合作社可以通过培训内部社员,通过提高社员素质来提高整体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不仅培训具体的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也要相应的给社员灌输一些管理,营销,市场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注重农户理念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对农户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合作意识进行有目的的培养,提高农户的民主意识和合作意识;普及关于农业合作社的相关知识,消除农户对农业合作社认识的盲区和误区,提高农户对合作社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以及相关农业政策的解读,提高农户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5]。

(三)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

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运作机制是合作社有序运营的基础,我国农村合作社可以在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完善适合自身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在管理监督机制方面,应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设立相应的机构,并使这些机构能够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合作社能够在各个机构的协调配合下,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切实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事,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合作社的行为。建立完善相应的合作社监督机制,使内部监事会和外部社会监督真正起到作用,摆脱监督缺位现象。在利益分配方面,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制定利益分配政策,使合作社成员能够真正享受到合作社所带来的利益果实,同时也要保留一定的发展资金,扩大合作社的自身积累,以图后续的良好发展,平衡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

[3]吕新业,卢向虎.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6.

[4]蒋云龙,张宇婷.制约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

[5]常青,张建华.丹麦与中国农业合作社之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2).

猜你喜欢
农户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