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民族危机意识教育途径新探*

2012-08-15 00:43刘新庚邓三品
外语与翻译 2012年4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民族大学生

刘新庚,邓三品

(1.中南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中南大学学工办,湖南长沙410083)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缩小世界各国间的距离,出现了所谓的“地球村”现象,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淡化了原来的国家认同,而滋生出全球意识,出现了所谓的“新认同政治”。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部分大学生对此缺乏警惕性,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盲目乐观,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忧患意识正在逐渐淡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从来就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竭力宣扬腐朽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得部分大学生在价值目标选择上功利化和世俗化,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强调个人本位主义,而忽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各高校有责任通过加强这一群体的民族危机意识教育来强化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如何才能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民族危机意识教育,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笔者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与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实践,对实施大学生民族危机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了一些探索。

一、围绕教育主题努力创新教育方式

民族危机意识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合拍、与形势变化同步、与思想实际接轨。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和大学生民族危机意识教育工作的的实践,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

(一)寓民族危亡警醒教育于基本国情教育之中

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思考和解决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依据。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危机意识教育,是由中国国情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危机意识教育时,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国情危机意识教育。只有让青年学生立足现实国情,才能让他们看到“盛世危机”,从而树立危机意识,探索解决危机的办法。

国情危机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在国情危机意识教育内容选择上,应密切结合大学生学习的特点,重点选择我国在科技、经济、资源、环境、国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其与国外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将来的发展趋势和为我国带来的潜在危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落实大学生国情危机意识的思想落脚点。一方面,国情危机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甚至是可以用数字量化的。如我国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核心部件或核心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这种现状对我国经济的制约显而易见。现实的、有根有据的国情危机教育比抽象的描述更有说服力,效果也更明显。另一方面,需落实学生面临国情危机的思想出口。通过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和辩论、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思想和观念。避免大学生了解国情危机后,感到无法应对,无所适从。如针对若干行业核心技术受国外封锁的现状,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并使其认识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将有效地化解此类危机。国情危机意识教育的普及和加强,除了利用讲座和形势与政策课程外,在专业课中融入危机意识教育的作用将更有实效。我国在很多领域存在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核心技术的缺乏和落后,而专业课内容和存在危机的各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更为接近。在专业课中融入危机意识的教育,可使学生更具体、深入地认识到危机的本质,也容易找到应对危机的措施,因而其教育效果也更突出。

总之,寓民族危亡警醒教育于基本国情教育之中,可使当代大学生立足国情,正视危机、反思差距、创新求进。通过教育使大学生理性认识危机,了解危机的来源和应对措施;培养大学生正视危机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了解危机的客观现实,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危机的了解,使大学生形成为应对危机而自觉提高和培养创新意识。

(二)寓民族自强自立教育于国际形势教育之中

目前,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密切,这些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发展中的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近年来,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关系,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得到全面发展,与所有亚洲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不断发展变化,现阶段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也增加了许多新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再加上我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领土、边界、海域、岛屿划分及归属方面的争议,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更是借机推波助澜,因此,我们必须让青年学生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有清醒地认识,从而让他们树立足够的危机意识。例如,我们可从多方面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作出归纳:

(1)祖国统一还面临着严峻形势

近几年来,大陆和台湾两岸交流不断加强,但是,阻碍大陆和台湾两岸交流和破坏祖国统一的不利因素也逐渐增多。一是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时有抬头,如2008年3月的台湾陈水扁政府“入联公投”等,企图在法理上实现“台独”。二是台湾当局加紧推行“务实外交”,在国际上不断拓展空间。三是台湾当局加强了“以武拒统”的军事准备。四是国际敌对势力奉行事实上的“一中一台”政策,阻挠和破坏我国的统一。

(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与海上8个邻国均有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问题之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二是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除此之外中国在东海、黄海与周边一些国家在海域划分上的矛盾还存在严重分歧,一时也难以解决。

(3)边境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印度在中印边界坚持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致使中印边界谈判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和印度边界争端短期内难以全部解决,特别是印度加紧在临近我国西藏地区聚集军队,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

(4)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如2008年3月14日西藏达赖集团打着宗教信仰的幌子大肆进行“藏独”分裂活动,在拉萨制造一系列的“打、砸、抢、烧”事件,此后达赖集团在国际上制造多起冲击我驻外使、领馆,破坏和阻碍奥运“圣火”传递,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同时新疆境内的“东突”民族分裂势力也不断制造事端,破坏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5)美国“霸权”主义和国际局部争端对我国环境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战略,视我国为长期战略对手,力图以政治、经济手段“西化”、“分化”、“遏制”中国,与我国存在着根本利益冲突,具有威胁我国安全的军事实力和潜在企图;西方超级大国亡我之心不死,东面的强邻也不愿反思侵略历史,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不断谋求成为军事强国、政治强国;其他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中东问题、国际能源问题等无不影响我国国家安全。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党和国家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危机意识教育时,必须结合国际形势的发展,适时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充分认识强大的国防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牢固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自觉投身到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去。

总之,危机意识的强弱,是检验一个国家、国民成熟与否的试金石。危机中不仅诞生强国富国,也是强国富国得以持续其位势的法宝。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他们危机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国民的危机意识。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民族危机意识教育时,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这一教育主题,努力创新教育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激励他们不断创新,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二、强化主导作用大力改进教学环节

高校的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危机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这一主阵地的主导作用,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育效果。

(一)强化世界时事热点的师生互动讨论环节

民族危机意识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合拍、与形势变化同步。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危机意识教育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世界时事热点,在课堂教育中更要强化世界时事热点的师生互动讨论环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时事热点问题的能力。这种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如下。

(1)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精选当前时事热点问题拟定一个讨论的话题,可以先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讨论,最后由教师作出点评和总结。这样的讨论式教学,既能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2012年5月24日,美国国务院再度发表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与往年一样,这份报告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品头论足,唯独没有提及美国自己。有关中国的章节亦与往年如出一辙,中国的人权状况毫无悬念地又一次被“恶化”了。我在教学中,针对这一时事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美国发表涉华‘人权报告’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组提出:炒作少数个案是该报告的惯用手法。美国永远只盯着极少数违反中国法律、破坏社会秩序的人,将其美化为“人权卫士”,为其鸣冤张目,干涉中国司法主权;有些组提出:很多所谓“人权卫士”都离不开西方在金钱等方面的扶持。纵观历史,在发展中国家培植“异见人士”,服务其战略目的,已成为美等西方国家热衷的伎俩;还有些组提出:西方深受债务危机冲击,自信心和优越感严重削弱。在这种复杂心态支配下,美国更是高举“人权”大旗,以达到抹黑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目的。然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相互分享各自的观点,最后由教师作出点评和总结:美国年度涉华人权报告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一个政治化、沉迷于傲慢与偏见的美国,它实质上是披着人权外衣的政治报告。美国企图借此达到抹黑中国形象、扰乱中国的安定团结,从而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讨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他们透过问题的表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对他们实施了民族危机意识教育。

(2)辩论,让学生在正反观点中得到启迪

教师可以就当前时事热点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的学生名单,让学生在课外充分查找资料、准备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模拟辩论赛,按照辩论的规则,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辩驳、论述,最后由教师及时点评和总结,并对各种观点加以梳理,引导和深化。例如,针对2009年开始中国日益加剧的“南海危机”,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正方)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和(反方)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的辩论,通过辩论,同学们对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针对我国建造首艘航母和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散播的“中国威胁论”,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正方)军人为和平而存在和(反方)军人为战争而存在的辩论,通过辩论,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国防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辩论式互动能让学生在互动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的灵感,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倾听和包容他人的思想,并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感碰撞的环境。

(二)加强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环节

民族危机意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之间本身就是相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突出强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危机意识教育时,不但要紧跟时代步伐,还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接轨,在课堂教育中加强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环节。

首先,要教育当代大学生,让他们了解历史、了解国情,了解当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方能爱之切。

其次,要教育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深刻地体现了个人对祖国的道德关系,是一种有着深刻意义的思想品德。大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对祖国和民族正确的认识、依恋的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通过维护祖国利益和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的行动,来展示自己的爱国主义品德。

最后,坚持“知行合一”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特色事业的伟大实践。大学生立志报效祖国,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是,当代大学生又很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如何做到“二合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教育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让他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享受到成功带来的自信和勇气。

三、运用网络平台着力提升教育效果

各地方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危机意识教育时应充分发挥信息网络高速度、多媒体、交互式、开放性的优势,努力创新教育手段,变“面对面”的教育模式为“键对键”的网上互动,把民族危机意识教育触觉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扩展到课堂教育以外,着力提升教育效果。

(一)发挥网络“集装箱”功能增强教育的知识性

教育网络具有“集装箱”功能,在信息的存储容量、存储期限以及检索便利上,传统纸质载体都无法与计算机网络相比。

因此,各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集装箱”功能,通过在网络上设置针对意识形态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的不同学习模块,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从多个领域向学生渗透民族危机意识教育。同时,应紧跟形势发展变化,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适应广大学生需求,普遍开辟热点追踪、时事风云、国防论坛、外军瞭望、今日关注等特色栏目。让广大学生随时都可以学习浏览、获取信息、接受教育。

(二)发挥网络“交互站”作用增强教育的开放性

教育网络具有“交互站”作用,可以作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重要交流工具和平台,所有人-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管理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工具与同行或是专家交流互动,而且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往往可以以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出内心的体验、收获与疑惑,探讨和分享彼此的观点。

因此,各地方高校应借鉴因特网设置“聊天室”的做法,普遍开设诸如“大学生国防论坛”、“中国发展中的困境”、“三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南海危机”等栏目,并结合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网上辩论、谈心活动,让广大学生认清形势,树立清醒的危机意识。

(三)发挥网络“高速路”优势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教育网络具有“高速路”优势,网络具有知识更新快、时效性强的特点,而民族危机意识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合拍、与形势变化同步。

因此,各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高速路”优势,采用动态数据库设计,发动学科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精心收集整理互联网上的优秀教育网站,并添加到数据库,同时附上网站简介和使用说明,使广大学生可以方便地访问这些网站以获得所需的最新信息和各种教育资源。此外,还可以充分运用弹出式网页和电子邮件技术,广大学生只要打开网页,电脑屏幕上就会立即弹出适时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使教育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例如,中菲舰船南海对峙是近期大家关心的时事热点,学校教育网站可以运用弹出式网页,让广大学生及时了解这一热点时事的最新动态,相互交流,让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借助活动载体积极拓展教育空间

民族危机意识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须与实践接轨,各高校应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借助活动载体,积极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形式。

(一)借助民族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强化民族危机意识教育

重大节日纪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危机意识教育的有利时机。各地方高校应针对每个节日的不同特点,赋予不同的教育主题。为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民族危机意识,营造浓厚的氛围。如在国庆节或“八一”建军节举行唱红歌比赛,歌颂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呕歌党的光荣历程;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日组织观看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纪录片,揭示“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召开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学生运动座谈会,弘扬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借助这些文化活动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把教育内容融入到社会活动之中。让青年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让他们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创新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依托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活动深化民族危机意识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过程。社会实践活动,按活动形式分为学术科研实践、校园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志愿服务,其中社会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拓宽参与社会实践的新途径,也是我们深化民族危机意识教育的新思路,如北京奥运会的“青年志愿者”,2003年开始实施的“西部计划”等。

各高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感悟,学生经过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为,引发思考、触及心灵、升华体会、深化认识。通过深入贫困地区的社会实践,了解国情、体验民情,增强艰苦创业、立志成才的意识,树立为祖国发展作贡献的理念;通过深入革命老区的社会实践活动,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英烈,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坚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通过深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目睹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从而更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此外,在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辅导员和带队老师始终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例如,通过大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实践,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少数民族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用自己的行动增进民族融合,加强少数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在社会实践中,还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差距很大,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整体还不富裕,整个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崛起,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而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民族危机意识,为中华之崛起而奉献自己的青春。

[1]唐春波.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9,(8).

[2]刘西华.加强国情危机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3]王献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互动模式的探讨和运用[J].党史文苑,2007,(8).

[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5]刘邦祥,Montteram G,Forrester G.基于网络的反思和协作学习-促进中国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变化[J].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05,(9).

[6]纪传仁.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3).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民族大学生
我们的民族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多元民族
大学生之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