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率本位思想对中小学体育课改的影响分析

2012-08-15 00:50林伟伟邓雁方白艳丽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升学率特长生文化课

林伟伟 邓雁方 白艳丽(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1 、前言

近年来,教育改革成为热点问题不断被推向风口浪尖,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饱受争议。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考察对象,学校体育不断努力的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改革。然而,素质教育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并未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无形之中,体育课改不光没有变成真正的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为升学率而继续“服务”。学校体育最初的宗旨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锻炼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等,但是,无论课改之前还是课改之后,学校体育改革在实施过程中被人为的改变成了为升学率而服务的工具,这偏离了学校体育的宗旨,也不符合学校体育的目标。

2 、管窥课改之前升学率主导下的中小学体育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之前,体育课一般被当做“豆芽科”,上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相对靠得住的身体,迎接考场上的“腥风血雨”。同美术课和音乐课一样,在考试冲刺阶段,体育课的取消作为一种必要的“牺牲”,为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升学率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育部门领导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自然被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学校各方面工作都紧紧围绕升学率展开。因此,中小学体育课上与不上最终还是为升学率服务。

2.1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目的下的体育课

升学率的提高离不开学生在文化课上的拼搏,文化课的学习虽然是脑力劳动但也需要必要的体力作为代价,在长达几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没有身体作保证难以坚持到最后甚至会影响升学率。体育课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从一定程度上获得放松,客观上也可以取得锻炼身体的效果。因此,中小学体育课在进行阶段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按照教学大纲以及课程设置来安排的,但是,从其最终目的来看终究还是作为提高升学率一个必要工具而存在。

2.2 、“牺牲体育,换取升学率”目的下的体育课

在教育体制改革之前,中小学体育课被占用甚至完全取消的状况很明显,至于课外活动对于面临中考或者高考的学生而言不啻为一种奢侈。首先,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学生文化课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升学率的高低。升学率一旦降低很容易引起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怀疑,甚至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迫于社会以及上级的压力,出于学校升学率的考虑,学校领导不得不默许各科文化课老师占用体育课的时间,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其次,学生在面临中考或者高考的时候,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也面临着对体育课以及课外活动的取舍。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各种考试,学生必须做出选择,而能够让学生牺牲的时间除了体育活动时间以外很难再有其他选择。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学生很难有自主选择的余地。第三,来自于家长的压力。学而优则仕在中国处于主导地位已经维持了几千年,尤其是在学生家长心中根深蒂固,加之我国一直以普通教育为主体,学生的成才之路大受限制,由此在学生家长看来,考大学似乎是孩子赢得未来的唯一出路。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学生家长宁愿孩子牺牲更多的休息活动时间,以保证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精力为将来拼搏,因此对“牺牲体育,换取升学率”的思想持支持或者默许态度。在这三方面的合力下,中小学体育课被占用甚至完全取消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3 、教育改革后升学率主导下中小学体育浅析

伴随着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应试教育饱受诟病被取缔的趋势已经不容改变,但是并非意味着当前我国已经成功转型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推行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考试在升学过程中仍然作为选拔学生的主要方式而存在。在大部分地区,教育质量的评价依然依靠升学率这一标准,应试教育甚至在部分地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伴随着各类辅导班的火热兴起,考试成为检验辅导效果以及学校教育质量的双重试金石,加上各方面利益链条的结合,使得素质教育真正推行阻力重重。

3.1 、“达标合格,确保升学率”目的下的中小学体育

教育改革的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真正改变学校选拔学生的标准,考试仍然作为考察学生能力的主要方法而存在,升学率评价指标依然在起作用。这就意味着中小学基础教育仍然需要为培养“应才”而努力,而没有如期望那样培养英才。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往往以体考项目为主,强调达标化、竞技化,忽略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这种形势下的体育课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顺利通过体考,确保升学率。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中小学对待体育态度虽然有所转变,保证升学率依然是最终目的,中小学体育仍然同其原有宗旨相差甚远。

3.2 、“广开渠道,提高升学率”目的下的中小学体育特长生教育失衡

教育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引发了新弊端,特长生的招收培养成为学校为提高升学率而觊觎的对象。这种“广开渠道,提高升学率”目的主导下的中小学体育出现了新的特点。

首先,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体育特长生的招生考试近年来成为舞弊造假的重灾区。体育特长生考试不及格以及各级别运动员证书造假等行为的泛滥严重干扰着招生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这些舞弊行为的存在不仅打乱了教育选拔的公平性同时也极易在学生心里引起寻求捷径好逸恶劳的心理,妨害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由于体育成绩转变为硬性指标而文化成绩要求相对较低,“重武轻文”现象严重存在。作为学校中的一个比较小而且特殊的群体,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重视体育成绩而忽略必要文化课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第三,体育特长生人数激增,大量非体育特长生的涌入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非体育特长生的运动成绩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只要达到及格水平,这些学生可以凭借相对良好的文化课基础获得更大的升学优势,许多真正特长突出的学生却因文化课成绩薄弱遭到淘汰。

虽然上述现象的存在干扰着体育特长生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选拔机制的公平性,但是,从客观上看来,却为学校升学率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教育改革仍然没有改变应试为主的选拔机制,学校教育质量好坏依然依靠升学率体现。从客观上看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但是,中小学体育仍然作为为升学率提供服务的工具而存在,并未真正的实现原有宗旨。

4.2 、建议

首先,教育改革应致力于拓宽成才渠道,建立健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分流,确保升学不是学生成才的唯一途径。普通教育为主体,职业教育不够重视限制了学生成才的路径,是造成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主要原因。人才培养路径的拓宽可以有效的减轻普通教育的压力。

其次,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教育改革中升学选拔需要建立新的选拔机制,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建立多重评价标准,从根本上解决升学率占据主导位置的问题〔3〕。

第三,完善中小学体育自身建设,改善现有的体育特长生培养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育部调研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报告.素质教育调研组编著.共同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魏有为.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3]邱烈峰.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6).

猜你喜欢
升学率特长生文化课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谁是体育特长生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河南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至5%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消除体育特长生考前过度心理焦虑策略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