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霞(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我国已将素质教育的培养列入到了教学大纲中,并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科目,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篮球运动也一直被学生所喜爱。如何利用好高校的篮球课程,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高校篮球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1.1、教学内容的千篇一律:随着高校门槛的降低,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多。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无论是年龄差异,还是基础技术差异,这都使得篮球教育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都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篮球的教授和实践,学生不免产生厌倦情绪,使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2、过分重视技术的训练:篮球运动作为学生喜欢的一项体育项目,尤其是男生在课余时间最受欢迎的一种运动方式,同时由于篮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竞技性、群体性等特点,教师重点强调对它的技术、技巧性的学习,过分重视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而忽视了它在教学中的体育价值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相应的素质未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1.3、理论和实际未能有机地结合:在高校的多数篮球课堂上,教师只是对一些简单的传球、投篮、运球等技能进行传授,而相应的理论知识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谈及,并未真正地系统性地使学生学习,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整体素质下降。同时在篮球运动中,技术和身体素质是相辅相成、互相提高的,任何单方面的偏废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好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相结合的教法,把训练学生的耐力、速度、弹跳力等素质加入到基本的练习中,使其相互促进,合二为一。这样才能有限的时间中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发展身体素质的目标。
2.1、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强化群体意识,增强学校的体育氛围。为此,我们要注重课外活动的组织,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篮球技能和技巧应用在平时的运动中,特别是对篮球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组织和动员,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并以此来锻炼身体。
2.2、理论指导实际。以篮球理论作为基础,既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篮球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运球为例,采用对其过程的理论讲授,将运球的力度和物理相关知识相结合,说明四肢的协调性和球的运动规律是其过程的重要因素,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再加上老师在不同情况的示范,既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自我调整,又能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技巧的学习。
2.3、竞技体育应增强其大众性和娱乐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娱乐休闲性的体育项目应运而生,而篮球作为其中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高校篮球课程应以此为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篮球改革和体育改革,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发展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高校也不能放松对专业运动员的培训,忽视对他们竞技模式的规范性和严谨性,造成比赛的整体水平下降。高校只有统筹兼顾,全盘考虑,才能使篮球课程走向辉煌。
2.4、努力构建现代体育体系:高校体育改革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以造就全民健身运动人才为培养目标,充分使用高校体育器材和场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力度建设现代体育体系,为高校篮球改革指明方向,对高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全面人才做出贡献。
[1]贡晓芬.篮球选项课技术教学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
[2]李杰凯.论现代体育教学观及其教学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3).
[3]吕晓辉.体育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4).
[4]曹竟成.高校篮球改革探析与尝试[J].体育与科学,2002,23(5).
[5]曲宗湖,扬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