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其芳(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1200)
移动技术的快有时候是至关重要的,移动技术快的关键是脚前掌短促有力的蹬地,脚部力量是快速动作的基础,只有脚部力量大,脚前掌蹬地有力,动作才会快。因而,想要解决移动技术中的快速问题,应以提高腿部力量为主导,借此增强腿部肌纤维的弹力,使其能够承担较大的负荷量,肌纤维拉长和收缩都能发挥其正常功能,才能解决其速度问题。
移动技术的稳定性是建立在快字的基础上的,一般来说要求动作的质量,必定会要求它的速度,所以要求速度的同时稳定尤为重要,它的方法有急停,转身。急停:做一步或两步急停时跳得不要太高,太远,要做到重心的下降,保持身体的平衡。
协调灵活的腰胯带动身体迅速转移和调动身体枢纽。腰胯的灵活主要表现在腰胯的转身、摇晃、前送、后收等动作上。正是运用这些动作与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来控制和转移
身体重心,加快动作的速度。例如运球后转身时,身体重心上提,腰胯不转送,不仅影响转身方向和后腿蹬地的力量,而且大大减缓移动的速度。
2.1.1、在进攻的过程中如果前面遇到防守队员设置的障碍或有需要突然停下的情况时有发生。
2.1.2、转身训练
训练时,让学生双手持球,注意将手肘向外下方,如此一来起到保护球的作用,同时,双膝微曲目的在于将重心适当地降低。
2.1.3、变方向跑训练
如果转身还不能摆脱防守队员的话,此时就需要变方向跑。笔者在体育课上,和学生一起假想和思索要求他们自己去亲身体验并总结出:如果要突然向右变方向,我们应当在左足着地那一刻,脚尖稍微向右且用力蹬地,与此同时上身向右转,右足也迅速向右方踏进,重心这样就转移至右方,完成右转。
2.2.1、滑步
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作为进攻队员,自己来防守,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笔者在动作时并对动作方法进行讲解:双脚分开大概与肩同宽,将双膝微曲,如此降低了重心降低,两肘向外抬高大概到与胸部齐平,上身向前微倾。拿向左滑动为例,应借助右足用力向内侧蹬地,然后左足踏左,在左足着地时,右足迅速跟随滑行。同时,强调在滑步时应保持身体的平稳。然后让学生相互之间练习。该方法在比赛中贴身防守时尤为适用。
2.2.2、交叉步
双脚分开大概与肩同宽,将双膝微曲,如此降低重心降低,两肘向外抬高大概到与胸部齐平,上身向前微倾。如果要向右移动,借助左足用力向内侧踏地,如此一来运动员的重心移至右足。接下来,左足向右踏,并位于在右足右前方,两足成交叉状,这有专业性术语叫做“前交叉”,上身稍向右转。当左足着地时,右足立刻快速地向右跨步,身体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持平稳。
对于学校篮球队的学生而言,笔者制订了提高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要求学生以差不多自身体重的荷重,做提重、半蹲和挺举等等,每次视学生的状态做3到5组。每周训练两次。为了提高篮球队学生肌肉长时间工作的力量,在具体的训练中让学生以最大力量的八成左右,借助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或卧推等等等训练方式促使学生的身体达到最大负荷。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校篮球队的学生年龄大多在l3~17周岁之间,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征,他们各项素质的发展都非常快,适应性强。具体在速度的训练上应做好以下几点:(1)反应速度的练习应结合学生的观察力、时空判断能力的训练同步进行;(2)动作速度的练习,应关注中学生肌肉的可塑性并给予增强,同时也应该看到肌肉的可伸展性及肌肉内部和肌肉群间的协调性;(3)移动速度的练习,应重视提高学生的非乳酸无氧供能能力和ATP再合成的能力。
应注意到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性,融合多种体育运动于训练之中。例如,长跑有利于提升篮球队员心血管系统机能,促使肌肉的耐力得以增强,同时也增强了血乳酸的清除能力,让学生在打比赛的时候供能效率得到切实地提高,同时也在训练中提升了学生赛后的恢复能力。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让大家都意识到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体育的学科地位也跟着逐步上升,将学生培养为有运动意识和会运动的人,促使其在运动中感受到身心愉悦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篮球教学只是实现目标其中的一个手段,我们应该借助体育课这个平台给学生熟悉更多的安全且有益于身心的项目。
[1]刘文臣.中学篮球教学训练中的篮球意识培养[J].运动,2011,(10).
[2]于江.对中学篮球运球技术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