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大课间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广大师生锻炼着、享受着、快乐着。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面对教学质量至高无上的现状,对于大课间活动开展多少有点居安思危。要确保大课间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笔者觉得搭台演好“三出戏”至关重要。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演好“将相和”。“将”指学校领导,“相”指教师,意思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有合力。
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关键在于落实。学校要具体做到三个落实:首先是活动时间的落实,学校要将大课间活动时间编入作息时间表,就像课程一样贯彻实施。其次是参与人员的落实,学校要提出全员参与的目标要求,这里的全员参与,不仅仅是学生的全员参与,还有学校领导、学校教师的全员参与。最后是场地器材的落实,学校一方面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购买添置活动器材,另一方面要发动师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制作一些活动器材。关注落实,为大课间活动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持续开展大课间活动与狠抓教学质量有着时间上的矛盾。教师的积极参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孩子来说起着导向性作用。为此,学校在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要努力引导教师做到三个“一起”:一是和学生一起确定活动项目。二是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我们应该提倡,要求学生学会的教师先要学会,教师要能和学生一起学做广播操,一起学打太极拳,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三是和学生一起参加考核,有活动就要有评比,有评比才能有提高。三个“一起”,为大课间活动提供质的保障。
为确保大课间活动高位开展,首先要对学校和教师层面的制度革新,学校要将大课间活动融入到教学计划、排入课程总表,真正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场地器材、有辅导老师、有学校评估、有奖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尽量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开展有效的大课间活动;二是坚持大课间活动与体育科研相结合;三是坚持培训德艺双馨的大课间活动辅导老师;四是坚持“打造一个品牌”大课间特色活动。其次要对学生层面的制度革新,为了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学校可已考虑将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情况视为评选“三好学生”基本条件。人文化的管理制度,必能为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等功能,进行有益的尝试。活动过程要改变以往的只老师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充分让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将习惯性的终极性评价改变为过程性评价,使学生成为活动的真主人,饱尝成功的喜悦,使评价制度真正成为绿色体育、人文体育的通道。我们还可以尝试妙用“大课间活动成长卡”,每个学期初,我们可把学生的体质状况及某项体育技能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记录在“大课间活动成长卡”上,然后将期中、期末测试的成绩和基数进行比较,来评定学生是否得章。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看到进步的阶梯,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热情,体验成功的乐趣。
大课间活动之所以让学生情有独钟,魅力就在于它的内在美和体验性。基于这样的特点,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徜徉文字,捕捉大课间活动的精、气、神”。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体操小将》、《王牌投手》等体育方面的作品,感受体育运动的内在美。其次是让学生“驰骋大课间,体会运动的高、快、强”。我们可组建踩高跷、造房子、花样跳绳、花样皮筋、抖空竹、班级篮球等兴趣小组和“俱乐部”,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自己命名、自选组长、自请教练,并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开展比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真正做到“我选择、我喜欢、我运动、我健康”。
运动的兴趣与对运动的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关注运动往往是从一个个问题开始的,如“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误区有哪些”、“各种游戏的创编有哪些规律可循”等,我们可从这些问题出发,确定一系列关于大课间活动的研究性主题,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通过网络、书籍、家长、同伴等各种资源和途径,在业余时间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将研究主题通过各种形式展示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运动故事、画的运动场面、拍的运动照片等,做成班级网页,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研究性学习和交流汇报,使学生进一步揭开大课间活动的玄妙与新奇,培养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追问、勤于学习的优秀品质。
开展好大课间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领导、老师、学生乃至家长的的共同关注。其实,只要我们心中充满阳光,我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一定会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