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自全(萍乡市第九中学 江西 337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以下几方面开展教育教学: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是学校体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能够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事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说,我们的老师认真的上了体育课,但他们只注重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而没有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要促使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里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没有运动项目的划分,而是以技能、认识、情感、行为等作为学习的依据。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所谓直接兴趣是指由体育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体育中新颖的活动内容、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新颖感、兴奋感、刺激感等,都可促进学生产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
众所周知,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因此通过学校体育,可以给予学生体育文化的熏陶,通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体育知识和健康理论的传授,能够使学生了解体育的意义和作用,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为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打好基础,使其它素质的发展成为可能。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科学性的揭示,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手段和锻炼方法内涵的理解,能够使自己在锻炼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更具有个性特点,并为创造性地运用体育知识,使体育进一步发扬光大创造条件,由于体育本身固有的特点,合理的运用体育手段和方法,对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意志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等方面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所有这些,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教学中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在传统学校体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他们只能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恶和反感,就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和健康课程标准,要改变现状我们就可以学习上述别人的先进经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对动作技术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其本人的理解并进行模仿性练习,这样就真正发展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进行体育训练,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就不会感到“身顺心违”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会根本改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体育与健康中始终十分重视的教育目的。其中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一教育的实现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和进行行为来指导进行的,还应该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与国家和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期望联系起来,从而进行体育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教育。
总之,我们只要能够遵守上述方面进行体育教学,并不断充实、改进和创新,相信一定能真正改变我们体育教学的现状、使学生在提高锻炼能力,促进他们自我运动的积极主动性和培育参加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在建立终身体育兴趣的同时,能理解安全健康和自主健康生活,塑造人格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提高全面素质需要强壮的体魄,强壮的体魄是获得文化知识、优秀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的载体,我们不仅要使每个学生在学校有一副强壮的体魄,同时我们还要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学校教育赋予体育与健康学科责无旁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