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是在助跑道上沿直线助跑,跑进中用单脚起跳腾空,然后双脚落入沙坑的田径运动项目。
跳远比赛以跳的远度决定名次,因此跳远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观因素有,肌肉力量、速度、技术、上下肢配合、心理等。
研究表明,起跳时合理的摆臂技术可维持身体平衡、增加起跳速度,但没强调上下肢协调配合对运动成绩所起的效果。武金陵认为跳远就是跳出最大的水平位移并运用图像分析法对位移速度、水平距离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合理摆臂提高跳远运动成绩。
Adrian Lees通过测定20名成年男子原地摆臂和不摆臂跳高的力量、动作、肌电数据,得出摆臂使立定跳高成绩更好(比不摆臂高0.086m)。原因是一摆臂能传递能量;二增加关节力矩产生更大肌肉力量;三在跳高动作结束前,能量从手臂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但后两种理论的生物力学结构还未被验证出来。跳高、跳远同属非对称性运动项目,因此可将摆臂运用到跳远运动中。通过摆臂能维持身体平衡和调动身体能量,提高运动成绩。还有研究表明跳远摆臂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能提高运动成绩。
尽管摆臂动作对提高跳远运动成绩显而易见,但目前国内外专注于此方面的研究仍很少。在跳远运动中摆臂对提高成绩这一理论的结构至今没有。
冯树勇认为整个跳远技术结构是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腾空作用是挖掘技术和成绩,绝对不容忽视。下肢肌肉力量决定跳远成绩。跳远技术环节的腾空步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起跳力量,在保持起跳时水平、垂直速度的同时通过高度及持续时间来提高跳远成绩。在跳远腾空阶段,摆臂维持身体平衡在一定限度内,为推迟着地时间和合理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起跳是跳远中心环节。摆臂技术虽然辅助平衡、增加起跳速度和调动身体能量的作用,但会直接影响起跳环节的技术动作。起跳环节的好坏,通过合理摆臂技术与高速状态下的腾空步动作技术相互配合,直接影响成绩发挥。
跳远起跳过程从技术层面讲,在快速摆臂的同时,起跳腿强力蹬伸,使人体获得向前向上的动力。摆动腿屈髋肌群强力收缩,与起跳腿共同完成起跳。同时应重视快速摆臂技术与腾空步的协调配合。
跳远,要获得好的运动成绩是起跳腾空时尽最大努力且两臂后摆,使躯干和两腿继续向前。通过摆臂可以增加跳的远度及防止身体在下落前的前旋。
田径项目跳远运动技术评价指标有两个。
反映人体运动在时间和空间所表现出的差异。
三级跳远高水平运动员成绩间的差异由于技术上的因素。罗陵在对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三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李延熙在上板速度上已接近世界优秀选手,存在的不足从身体素质来看是肩髋摆动肌群的力量差造成的。文中建议他训练中加强盆带肌群的力量练习时,应注意肩和上臂动作协调配合。但没有提到的是,他可以通过摆臂调动身体其余部分的能量同时弥补肩髋摆动肌群力量差这一弱点,最终提高运动成绩。
国外学者曾对跳远起跳过程进行了三维的运动学分析,他们认为跳远运动中得出的运动学指标都是相互关联的,且速度、技术和肌肉力量之间的关系也密不可分。
与运动过程中人体内力和外力有关的各种特征指标。
动力学分析可知,跳远快速摆臂技术加大了蹬地腿对地面作用力,同时蹬摆结合,增大步幅,提高步频,使身体保持向前的水平速度,提高了身体重心,提高了起跳环节动作的整体效果。起跳中通过合理摆臂技术、肌肉收缩力量加强且与高速起跳中增加髋、膝、踝关节的紧张度结合,有利于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起跳是跳远的一个中心环节。在跳远运动中,通过摆臂不仅能维持身体平衡、增加起跳速度和调动身体能量,增加起跳效果。总之,摆臂动作是提高上一步做跳远起跳腾空步成绩的保障。使人体在起跳技术环节里损失最小的水平速度而获得最大的腾起垂直速度,最终获得好的运动成绩。国内外目前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低且没有进行研究。不同的摆臂对跳远成绩产生不同的效果,腾空步及起跳速度等方面也对起跳效果有很大影响,最终影响跳远成绩。
[1]武金陵,徐永楠.摆臂在立定跳远蹬伸起跳阶段中的生物力学分析.科技信息,2010.
[2]冯树勇.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罗陵,刘春伟.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三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