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鹏,戴泽平,朱美芳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麻醉科,安徽 芜湖 241001)
患者一般情况:男,45岁。入院主诉:体检发现肝右叶血管瘤3 余年。病史:该患者于2007年12月6日超声检查中发现“肝血管瘤”,一直间断行B超、CT 检查,近半年发现病灶有所增大,2011年6月8日入我院复查B 超提示“肝右叶血管瘤”,约78 mm×65 mm 大小,在介入科行2 次经皮经肝酒精碘油治疗,治疗后无不适。8月5日请海扶治疗中心会诊拟予以海扶治疗。海扶刀(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2],其全名为:海扶牌超声聚焦刀。原理:低能量的超声波经超声聚焦刀准确聚焦于靶组织,能量得到数千倍放大,所产生的高温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和超声生化等效应,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瞬态失去增值、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并最终被机体吸收。过程不可逆,达到“消融”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切除”,不需要多治疗,是一次性手术的概念[3]。
手术过程:术前患者各项检查均正常,各项准备完毕后,患者于8月6日进行海扶治疗,患者入室清醒,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在告知患者及家属麻醉风险并征得其签字同意后,开始麻醉。面罩给氧,常规诱导:力月西2 mg,芬太尼0.2 mg,卡肌宁35 mg,异丙酚80 mg,过程平稳,肌松满足后7.5 号加强管进行插管,插管过程顺利,连接呼吸机,呼吸机模式:VT 500 ml,f 12 beat/min,气道压:15~16 cmH2O,各项生命体征均平稳,海扶治疗中心医生进行胸腔穿刺,右侧胸腔注入500 ml 无菌注射用水,患者取右侧卧位。持续泵注术中维持:异丙酚4~8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h)。手术共耗时193 min,辐射时间4 222 s,功率400 W。术中补液2 000 ml,尿量:200 ml,色偏红呈酱油红色。术后3 min 患者苏醒顺利,呼吸功能恢复良好,自主呼吸潮气量及呼吸频率满足后予以拔管,患者呼之能应、回答切题。观察无异常后送返病房,术后随访病人自述身体恢复良好,无其他异常不适。
海扶刀是我院刚开始实行的新型治疗项目,其创伤小,对某些脏器的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4],如:子宫肌瘤、肝脏血管瘤等[5]。关于本次海扶治疗麻醉体会如下:①海扶刀治疗中由于是利用超声波能量聚集,所以手术过程中会产生高温,从而人体体液的流失并不能单单从尿量上反映出来,因此术中液体的补充显得很重要[6]。②由于本次做的是肝血管瘤,高能量使得肿瘤组织凝固,必然也会影响正常肝细胞的功能[7],因此要尽量减少使用通过肝肾代谢的药物。③本次手术,术前并没有进行硬膜外阻滞,主要考虑患者手术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可能会导致因穿刺口引起的感染,另外超声波的能量会不会通过硬膜外导管传送到硬膜外腔进而损伤脊髓组织目前没有考证,所以术前的硬膜外阻滞慎用。术中体温的保护是该手术麻醉期间应该考虑的问题[8]。④海扶刀手术中患者通常需要特殊的体位,因此实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格外重要。
[1]王焕初,刘景诗.海扶刀治疗肿瘤的麻醉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5):118-119.
[2]HAAR GT,COUSSIOS C.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Past,present,present and future[J].Int J Hyperthermia,2007,23(2):85-87.
[3]HAAR GT,COUSSIOS C.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Physical principles and devices[J].Int J Hyperthermia,2007,23(2):89-104.
[4]汪春风.海扶刀应用浅谈[J].当代医学,2003,9(11):51-52.
[5]DUBINSKY TJ,CUEVAS C,DIGHE MK,et al.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Current Potential and Oncologic Applications[J].AJR,2008,190:191-199.
[6]段霞光,王凌峰,徐洋.56 例烧伤患者麻醉中补液治疗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6):687-689.
[7]金梅良,叶丽群.移动条放射治愈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二例[J].宁波医学,1996(5):292.
[8]冯丹丹,马正良.术中体温保护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0,31(3):27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