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莹(辽宁中医药大学军体部 辽宁 沈阳 11003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呈现出越来越好的一种态势,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动手能力的减弱以及传统教育的弱化,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体育课进行补充重塑。
首先是在身体方面的影响。由于在现在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和升学率无关的各种体力锻炼以及劳动技能培养内容给忽视掉了,直接导致现在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身体素质极其孱弱。最近某个高中组织运动会,整个比赛项目中体力消耗最大的居然是800米赛跑而不是正常的5000米长跑,即使这样,参赛选手们在参加完比赛之后也是汗流浃背,甚至还出现了呕吐现象。与这个示例相配套的就是我国学生中的肥胖病患者比例大幅度提高,十五六岁100公斤的孩子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体育课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强化,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对祖国的未来造成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在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上。由于现在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越,家长们为孩子们所付出的也越来越多。在当前的升学压力下,学生家长一般也会选择让学生脱离繁重的家务劳动,转而把精力投放到学习上。由此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心理越来越强,在面对一些自己有能力面对的小问题的时候反而缩手缩脚,无法自理。由此引申出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消极逃避心理发展程度变得极为严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无法进行自力更生的行动,而是指望别人过来帮忙,自己只需要躲到后面就好。这也直接导致了现代学生对于毅力以及勇气培养方面的缺失、自卑感的爆发以及自信心的严重受挫,极大降低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潜力激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体育课程培训,将会对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以及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产生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
首先,高质量的体育课程培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好处。身体的健康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无法在当前的新世纪新背景下进行更好的价值创造活动。而当前在升学压力下学生们很难保证得到充足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那么高质量的体育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身体对于锻炼的需求,还可以通过各种有创造意义的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在当前新课标“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学生们应该学会懂得强健身体的意义,对体育健身事业产生强烈的热爱。只有这样,体育课的本质才能被完整的展示出来,学生也能够从中受益。
其次,高质量的体育课对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勇敢顽强的精神、机智果断的心理素质以及培养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以及开朗大方的优良品格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现在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等多种方面的复杂因素,学生们在独立性、顽强性等方面有所欠缺,同时还有许多比如自私、骄傲等缺点作为共性缺点。但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就是合作性、挑战性,个人主义在体育项目中并不受到欢迎,只有和队友精诚合作、开拓进取,才有可能成功。同时,体育运动成功往往是经过几十次几百次的训练得来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等各种优良品质。如果没有这些品质,学生们将来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就很难有自己的突破以及发展,而这些东西并不是坐在教室里面就可以掌握的。只有亲自试验过了、努力过了,学生们才能明白这些精神的重要性以及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含义。
体育教学在学生所受到的德智体劳教育体系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使命,因此,体育课质量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的成果。因此,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要过硬。教师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专业素质和理论素质。只有专业素质过硬,教师这“一桶水”才能给学生倒出足够的“一碗水”;理论素质过硬,才能够对自己所负责的科目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带给学生知识上的富余。
其次是要在正确处理当代师生的新型关系的同时,对课堂纪律进行保持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授课效果还能使学生对老师“心服口服”,认真吸收所学的知识。
最后教师应该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因材施教,使优秀学生“吃饱”,一般学生“够吃”,困难学生“开小灶”,使学生充满信心,获得更好的成绩。
体育课的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优质的体育课能够给学生带来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强健的体魄。只有抓住了体育课的特点并加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健康才会得到极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孔祥武,李依军.中日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2]郑芳.浅谈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