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永治(新密市曲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 新密 452375)
在实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怎样依照大纲精神,根据少年儿童特点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少年儿童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呢?我认为必须结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揭露和认识少年儿童心理活动规律,按照客观现实情况,提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1.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育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心理观点分析,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原动力,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一定的学习目的可化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有了目的,有了发自内在的原动力,就必然要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机,就有了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和行动,学生就会表现为废寝忘食,刻苦读书,置疲劳病弱而不顾。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1.2、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生动新颖、直观有趣。如果在上体育课时,准备活动老是慢跑、广播操、讲解老是平平淡淡又臭又长,就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必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不断被提出新的课题、新的难度和数量、质量要求,不断给学生创造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愤”和“悱”的情境,使学生具有最集中的注意力,思维始终处于最兴奋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1.3、适当运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体育教学时,要适当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竞赛,激发人的斗志,调动人们奋起向上、战胜困难和获得优良成绩的进取心。
儿童少年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因此在进行体育动作教学时,主要是使学生突出一个“练”字。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除了教师的正确示范外,肌肉的传入冲动——本体感受性冲动(反复练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为第二信号的语言直观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语言有着巩固、强化或抑制条件反射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动作及时给予“对了!”、“好!”的肯定和赞扬,集中学生的“注意”。“注意集中”可使学生大脑皮层内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这个兴奋中心能使心理活动能更清晰地去反映事物的关键所在,留下深刻的痕迹。对学生的错误动作,教师也要及时给予“不对”、“别这样”的否定、阻止的语调,起到抑制和分化的作用(即兴奋中心的转化)。此外,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在发挥第二信号系统作用的同时,还可用正误对比的示范或设置限制动作的条件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动脑筋、刻苦练,辩微释疑,想练结合,以加速分化抑制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形成。
“因材施教”是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的。在我国教育史上,对学生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的先例枚不胜举。孔子的一些成功的而且至今还被人们沿用的教学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他分析学他的学生时说:“柴也愚(高柴愚笨)、参也鲁(曾参迟钝)、师也群(颛孙师偏激)、由也谚(仲由太鲁莽)”。孔子之所以弟子三千,德才兼备者七十二贤,是因为他深知学生个性,善于区别对待,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既然学生的性格差异如此之大,那么体育教学应该怎样根据学生性格差异因材施教呢?一般说,对身小力薄、生活条件差、不随大众、个性自卑或自暴自弃的学生,不能过多苛责,要通过暗示、表扬和鼓励的办法,使他时时看到自己还有优点和能力,以增强自信心。在动作数量、强度、密度、时间、难度的安排上都要降低标准。对那些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自信心强、动作激烈的学生,表扬和夸奖要有分寸,要适可而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指出他的不足和缺陷,在动作、规格、组织纪律、安全事故方面要严格要求。对那些优越自尊、固执倔强、“吃软不吃硬”的学生,要看得准、抓得稳,心平气和,讲清道理,但不能简单粗暴和压服。在动作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多正面表扬,少批评。对极个别品质较差、动作轻浮、不爱学习、怕苦怕累的学生,要坚持原则,敢于严格要求,敢于大胆管理,不迁就姑息。在面对男女学生教学时,虽教材相同也要区别对待。男生好动,好见义勇为,尚武善斗,好冒险,在做难度较大的练习时,要提示安全,加强保护,不莽撞,要细心。女生文静、灵活、耐心、细微、富有节奏和美感,但是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显得自卑和胆怯,缺乏坚韧性,教师对女学生要扬其长补其短,少做激烈的对抗,少做精力持久的活动,让他们多做些灵活性强,富有平衡、节奏、韵律、美感的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五光十色,千变万化,所以,教学时不能老是一板三眼、千篇一律。教学是塑造灵魂的艺术,它没既定格式,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讲究策略,随着我们的不断实践,会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