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强(唐山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因此,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我国的体育教育将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1.1、创造力就是指一种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是揭示事物内部新的联系,处理好新的关系的能力。创造力应包括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评审和选择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人的创造力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得来的。它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1.2、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这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2.2、给学生展示创造力的空间
创新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时间。例如,课的准备部分可放手让学生创编,学生自己指挥,自己练习,练完后学生自己讨论、讲评、补充,充分展示学生们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在结束部分让学生根据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创编整理运动或放松操。提供给学生大胆思考、创新的机会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勤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新体验。
2.3、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人脑能在过去的认识基础上构造出来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或形象的能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根据别人的描述去感知未曾感知过的对象,创造出新形象。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活动必须借助想象。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是体育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
2.4、设疑难情境,激发创造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设“疑”布“障”,让学生带问题去想,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多角度思维,主动对知识技术探索。例如,在练弯道跑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内倾斜?为什么推铅球出手角度在38-42度等。教师还可以用正确示范和错误示范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错在那里,为什么会错。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多角度思维并积极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5、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民主气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能在良好的民主教学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加快教学观念的更新,加大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精心设计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创造能力,培养创造精神的新教学方法。为此,体育教师要求做好以下几点:①注重学生人人参与;②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下,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学习机会;③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见解,延缓评判;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提出问题时,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提供帮助;⑤学会倾听、微笑、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态度要和蔼可亲,要用不同的语言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现。
2.6、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创造力的培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实践也是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比如,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亲自去动手,进行组织编排,裁判等实践活动;又如,课的准备部分、结束部分可放手让学生去组织。总之,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观念和意识,无论是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都要有创新,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掌握各项基本技术、技能的同时,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刘平清.论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