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12)
“以人为本”这一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管理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实现对体育实践主体地位和尊严的肯定性认识,收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一切管理活动均应以强调人的积极性,人不仅是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管理客体中最主要的因素,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的运用,首先是作用于人,再通过人来发挥其能动作用,最终协调与其他管理要素的关系。管理活动首先是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主体是人,目的也主要是为了人,所以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学校体育管理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基础。学校体育管理者要转变观念,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情感的陶冶,通过一定的身体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而以往的体育教学只注重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训练,忽视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教学工作规程、领导和教研室听课评课制度、办公室查课制度等规范和严格教学秩序,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以确保教学质量。
在社会体育管理中,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不仅是学校的,也是国家的,社会的,归根结底是人民的,体育是公民的权利和福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中,人本思想的体现,就是要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人民的奥运会,“人民奥运”的追求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核心原则,是我国“人民体育”精神的弘扬。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必须之举。
以人为本抓体育管理,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逐步实现人本管理。
一是在健身设施服务方面,要坚持人本思想,要加强对各级各类体育服务设施的管理,规范服务标准,扩大服务内容,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二是在健身组织服务方面,要增加体育组织尤其是基层体育组织的数量,扩大有组织活动的体育人口。提高健身组织服务质量,加强群众性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管理,帮助自发性体育群体增强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开展体育援助服务,培育和发展体育社团,建立体育骨干培训、培养体制,鼓励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活动。三是在健身指导服务方面,要加强国民体质研究和体质监测服务,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系统,形成国民体质监测的预警机制,实施体质监控和追踪研究,定期公布体质监测结果,引导国民关注体质和健身。要加强体育健身咨询、体育健康促进教育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提高市民健身科学化程度。推行公益性和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实行分类指导和体育教学服务。四是在体育活动服务方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提高体育活动效果。大力提倡体育项目创新,积极引进适合不同人群的新型体育项目,对深受群众欢迎、有较好健身作用的新体育项目进行资助。鼓励举办各种体育竞赛、展示、表演活动,吸引国民参与。五是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是要强化体育宣传教育,为国民提供体育情报及咨询服务。建立包括互联网、电话热线、人民信箱、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多渠道信息沟通网,加强体育服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服务为主,构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方便市民获得体育服务。
在体育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搞好体育工作的根本保障。人不仅是体育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体育管理客体中最主要的因素。体育管理中的各项管理措施是通过人来发挥管理的能动作用。体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的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完成的。体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的作用,因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顺利实现管理目标,使公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更加便利,视野不断扩大,身体更加健康,精神实现升华,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开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