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娟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中小学基础教育是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基础教育培养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的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观念。因此,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课程改革的实施尚处在尝试与探索阶段的今天,研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汲取精华,对我国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外三大教学法主要有: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首先: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其强调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观点认为: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特点。而达尔克罗兹也正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如何保证学生对音乐的深刻体验和把握,采用一系列活动与身体反应相结合的训练实验,创建了体态律动学[1]。从三大教学体系的主要思想就可以看出: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是组织音乐教学的基点和根本。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孩子们着想,使他们也能够愉悦地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快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提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等。”从三大教学法的教学组织中可以看出这正与我国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相吻合。如:1.奥尔夫教学法把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综合在一起。内容是童谣、儿歌、游戏、谜语、谚语。奥尔夫认为这种综合的教学形式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也是最接近儿童生活的。2.达尔克罗兹将视唱、练耳和读写乐谱的活动与肌体动作结合起来。他开设了融视唱、练耳、表演和即兴演奏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高级视唱练耳[1]这种综合性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要参与音乐、反应音乐,使学生加快了耳、眼、身体、和大脑四者相互反应交流的时间。3.柯达伊所提倡的儿童音乐教学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给学生的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因此可以说:三种教学法的思想都综合了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注重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奥尔夫教学中无论是节奏练习还是形体动作练习,教师并不限于教授某些技能,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作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达尔克罗兹的即兴教学目的即:以一种想象的、个性表现的方式,发展学生使用律动材料和声音材料的技能,以培养学生创造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即兴手段包括:律动、言语、故事、歌唱及各种乐器。柯达伊在其具体教学内容设置上也融入了培养学生创造力这一理念。反观三大教学体系的共同特点和内涵的同时,也就找到了为什么在三大教学法原则下的音乐教学深受学生喜欢的缘由——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综合运用多种音乐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目前,我国各县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校(含农村小学教学点)53万所,占全国中小学校总数的88℅;在校生1.62亿,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81℅。”这是一组相当庞大的数字。无疑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我国国民的整体音乐素质的高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直以来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而成了国民音乐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随着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这一问题已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专家和学者们的重视。
在农村教学目前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利用三大音乐教学体系的主体性,综合性,以及创造性来展开农村音乐教学是我们应当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那么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究竟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农村音乐教师作为农村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者,首先在观念上,要对三大教学法能够运用到农村音乐教育中充满信心。虽然有些教师认为三大教学体系对于学校条件较好(有专门音乐教室、专业音乐教学设备),学生素质较高的地区或学校容易实施,但对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具体实施教学则是难上加难。但笔者认为不尽全然,农村教师可以通过相关书本、碟片、网络等手段来学习三大教学法内容,尝试将其运到具体教学中。笔者在访谈中就了解到:一些农村音乐教师,自费购买相关的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录像带,对着碟片琢磨教学法的特点,并结合当地学生特点,将其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其次,当地学校应当提供相应的支持,加大农村音乐教师在职后培训中的力度。增设与三大教学体系相关的培训内容。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音乐课在人们的认识和理解中,就是“唱歌”课,似乎除了教“唱歌”,再没有其它的东西,课堂教学枯燥,没有新意和创意。这是由农村音乐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的,但这并不代表农村小学就不能开设乐器课,在奥尔夫教学体系中,采用奥尔夫音条乐器包括低、中、高音木琴,低、中、高音钢片琴和中、高音钟琴,虽然农村音乐教育的环境不能提供标准的奥尔夫乐器,但只要农村音乐教师开动脑筋,也可以通过自制乐器的方式开展奥尔夫教学形式。如:不同音高的打击类乐器,可以用玻璃杯装入不同高度的水来代替。用木棒敲击这种自制的“木琴”,也能达到让农村小学生感受不同音高和节奏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采用易拉罐蒙皮做成的自制鼓,铅笔盒套皮筋制成的小型弦乐器等等,将这些自制乐器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为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即兴演奏、歌唱律动,朗诵和“声势”进行伴奏。这样做既利用国外教育思想丰富课堂教学,又能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了快乐和成功。
奥尔夫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活动“叫人名”的游戏。在问了两个音节数不同的孩子的名字之后,就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叫唤,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既学会了两种不同的节奏,又训练了二部喊,让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形式。奥尔夫的这种创造性活动为学生们营造了一种音乐艺术的氛围,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从访谈中了解到:一位农村小学老师为学生不能准确掌握麦膧麦节奏时值而困惑,后来通过组织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分成组,选择一首含麦膧麦节奏的乐曲,甲组第一声部吹口哨,乙组第二声部唱歌词。甲乙组同学边吹边唱,边麦膧麦用手轻击桌面,打出麦膧麦节奏,练习直至熟练。通过这一游戏的形式,学生很快掌握了的节奏特点。农村小学活动中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创造性学习中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体会到了音乐效果的综合美感。
柯达伊曾经说过,“一首好的民歌本身就是一部完美的杰作。”因为民间歌曲凝聚了许多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民歌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歌曲朴实、有趣,易于孩子接受。通过民间歌曲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孩子对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找到民族的根基,唤醒儿童“我是谁”的民族情感。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包括各种民歌、戏曲、歌舞、器乐等形式,多彩纷呈。这些民族民间音乐材料与当地民众的方言、习俗、民间文化紧密相连,是音乐的“母语”,最易为生活在这一地域环境中的少年儿童所接受,农村学校可以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本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出发,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
新课改的实施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科学的课程理论指导。柯达伊教育体系从总体上说是建立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基础上,高度重视童年形成性格时期的音乐教育,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作为课程的进度安排的主要依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活动环节中在要求学生主动上台表演,独唱,或者是师生互动环节时,学生都不是十分积极,有时候甚至出现冷场现象。在课下与学生交流中,学生们说:“老师,我怕丑,那么多人我害怕,要是我一个人在底下唱我愿意。”学生的这种心理意识与农村学生生活的环境,接受的观念方式有关,但是,这种心理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如小型文艺汇演,歌咏比赛,音乐周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信,体验成功。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相信农村学生也能自信地歌唱!
“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是柯达伊的一句名言,也是他重要的音乐教育思想之一。新艺术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精神也是面向每个儿童,并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标的音乐教学理念正与柯达伊的思想不谋而合。希望伴着新课改的实施,国外三大教学法在农村学校音乐课堂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曹理,繆裴言,廖家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篇)[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田成仁.创造性地开展农村音乐课教学[J].青海教育,2007,(3).
[4]冯亚.柯达伊教学实践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12).
[5]屠兰兰.简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