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下农村实现情况蠡测——基于在一个农村镇的初步调查

2012-11-29 06:02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大众化受访者马克思主义

张 旿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十七大号召全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在当代中国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是要在农民中实现大众化。为了真实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传播现状,笔者对中国宣纸发祥地丁家桥镇的村镇干部、事业单位职员、乡村教师、宣纸行业管理者、宣纸手工业者以及农民等进行了相关问题的随机抽样调查。

一、研究目的和样本的选取

(一)研究目的

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应该不断为广大群众所掌握。

2.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人民内部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实效性产生了分歧。解决具体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从根源上真正解决现实存在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

3.中国有接近14亿的人口,而至少10亿是农民。农民是中国任何一次社会变革、进步的主要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场运动中,农民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是我国社会稳定的根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在于农村。了解农民真实的思想状况,了解农民具体的现实需求,以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才能最终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实现大众化。

(二)样本的选取

我们选择问卷调查地——泾县丁家桥镇。丁家桥镇隶属于泾县,泾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8年,泾县就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1938至1941年,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驻扎泾县云岭,周恩来、陈毅、叶挺、项英、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铁军驰骋大江南北,抗日救国。

丁家桥镇位于泾县城西南10公里处,属于徽州边缘地带,长久以来,受徽州文化直接辐射,影响较深,有重文崇教的文化传统。丁家桥镇辖丁桥、后山、李园、小岭、官庄、新渡6个行政村,144个村民组,总面积57.48平方公里,总人口16489人,其中农业人口14462人,人口地域比较适中[3]。

作为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乡镇,丁家桥镇有较为发达乡镇工业、农业、手工业,各个阶层群众皆有很典型的代表性。选择丁家桥镇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实现程度的探索性研究的调查地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此次问卷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共发放问卷500份,第一阶段发放240份,回收208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第二阶段收回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25份,其中有效问卷217份。有效问卷共417份,有效回收率为83.3%。

(三)调研方式

1.利用乡镇开会发放。调查中,同乡镇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职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沟通,了解了基层政策执行者的真正想法。

2.深入农家当面咨询了解。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为农民,其中不乏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众,通过解释、交流、代填的方式完成了访问,这是最农村、最真实、最淳朴的研究。

3.本次调查受访者的个人情况、男女比率、职业分布、文化程度、政治面貌情况都是在总体宏观控制的前提下随机形成的,最终统计结果反映比较理想。

本次问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基本情况,其中包括职业、政治面貌、年龄、学历、性别。第二部分共16道选择题。主要围绕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看法、对自身的理论认知状况的评价以及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及指导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途径等几方面问题设置。本问卷全部为不定项选择题,因此在每一题各选项比率统计之和可能会大于100%。

二、调查结果和初步分析

受访者职业分布情况。本次问卷调查一共回收有效问卷417份,其中农村村镇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员61人,农村教师40人,工人104人,农民104人,其他108人(主要为宣纸及其他行业管理者)。从受访者职业来看,基本上涵盖了丁家桥镇各个阶层。

受访者政治面貌分布情况。417人中有中共党员133人,共青团员89人,群众195人。党员团员和群众约各占一半人数,能客观反映不同政治观点受访者真实的意见和看法。

受访者年龄分布情况。200人中有20岁以下2人,20-29岁67人,30-39岁 98人,40-49岁 162人,50-59岁73人,60岁以上15人。从年龄分布来看,主要以20-50岁中青年为主,这部分人也正是社会中坚力量,他们的观点比较成熟,对社会影响、贡献都比较大。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基本认知状况

本部分问卷设置在前八题,主要是围绕受访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看法以及对自身的理论认知状况的评价以及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等问题进行分析。

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题目中,246人选择了“B、马克思主义是指一个理论体系,她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选项,说明大多数的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有比较正确的了解。本题选择B选项的246人约占样本总数的59%。

图1

因此我们对B选项所选人数进行进一步分析(见图1)。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村镇干部及事业单位职员中选择该项的比率最高,说明平时的学习了解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较多,而农民和手工业者比率最低。同时受访者中仍有13.5%的受访者选择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了解,虽然13.5%的比例不大,但仍值得我们关注,在这13.5%的中,有92.3%受访者为高中以下学历,综合职业因素有81.48%的受访者为农民以及手工业者(见图2),我们不难发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了解的受访者主要为高中以下学历的农民以及手工业者。从此结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农村最基层群体中传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图2

在“您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的?”的问题中,受访者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各种惠民政策、和谐社会建设、民主选举”这几项比较关注,有282人选择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有215人选择了各种惠民政策,有240人选择了和谐社会建设,有208人选择了民主选举。仔细分析这几个选项,很容易发现这些选项正是我党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入人心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问卷调查中,有84%受访者选择中国特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起来想问题、办事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可靠的社会主义,反映了绝大多数群众都对中国特色有正确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在“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的了解状况”的问题中,有117人选择系统学习过,有221人选择掌握不够全面,有46人选择听人讲过,有46人选择还不太清楚。本题绝大多数人都选了掌握不够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基层的真实情况,在理论的宣传方面不仅要有量,在达到量的要求的基础上更要重视质,让老百姓对马克思主义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第三个选项,有11%的人选了听人讲过,这个从侧面反映出在农村基层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受关注程度较低,被谈论的次数也很少,这应该引起重视。

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政策的评价方面,问卷得出以下数据。23.5%的受访者选择了“A、理论本身很好,执行也算得力,问题在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39%的受访者选择了“B、理论本身很好,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执行层面的问题”,11.5%的受访者选择了 “C、理论脱离现实,很难解决现实问题”,还有14%选择了“D、不知道如何评价”。本题A、B选项一共有62.5%的人选择,说明了62.5%的人认为当前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政策很好,但这其中有39%的人认为政策的执行有问题,这也是最多数人的观点。由于本题A、B选项的联系与区别的特殊性,对选择B项的163位受访者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在所有受访的村镇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员中有72.13%的人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政策很好,但执行层面存在问题(见图3)。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是通过他们去执行的,执行的效果他们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可见在理论执行方面确实存在问题,需要改进。这也是在今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过程中应该重视的。

图3

(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实现途径的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284人、306人、219人选择了电视、报纸、网络作为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渠道,而不同的个人情况对这个问题答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我们以40岁为界,将样本中所有受访者分为两段,即40岁以下年龄段、40岁以上年龄段,分别对选择电视、网络的受访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40岁以下有66.4%选择了电视,而40岁以上这有68.26%的受访者选择了电视,两者基本持平,这说明了电视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在选择网络的情况则又较大不同,40岁以上受访者有49.6%选择网络,而40岁以下选择网络的则有55.69%。两个年龄段的比率均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电视仍是信息传播最重要的渠道,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更热衷于使用网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必须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这三个最主要的传播渠道,当然也不能忽视其他媒介的作用,这为今后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途径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三)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态度的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表示有171人(约占总人数41%)认为广大干部的模范行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最有效的活动。这表明很多的群众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现过程起到模范作用。除此之外,121人选择了文化下乡活动,120人选择了各级党政部门宣传,说明文化下乡活动是农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传播活动,而各级党政部门宣传也是很有权威的传播活动,因此最有效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应该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具体不同职业受访者对各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认可度比率见表1。

表1 不同职业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的认可度

在 “您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最重要的素质有哪些?”的调查中,有229人(约占总人数55%)认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结果反映了广大农村群众对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盼望,希望理论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要能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同时156人选择了模范行动,这同前面传播活动的调查又吻合起来。而这一题中只有约10%的人认为学识渊博最重要,这正反映了基层群众对现实能力以及模范行为的看重。对于我们马克思理论传播者来说,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这也为党的政策制定者、广大基层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员树立了努力的标准。

通过以上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今天的大众,尤其是农村基层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程度,不仅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有关,更与理论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惠民性、传播主体的高素养密切相关。基于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在基层农村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须在处理好大众化过程中受众层面、渠道层面、理论传播者层面三方面问题:

1.理论受众层面

通过对丁家桥镇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基层农村受访者有以下特点:(1)绝大多数受访者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正确的理解,且理解的程度与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有较大关系,说明当前各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2)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当前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十分认可,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但对目前理论政策的具体执行有不同认识,为数不少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基层的政策执行存在问题,其中包括很多基层政策执行者。因此针对以上特点,笔者认为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并认真调查研究不同社区群体的理论认知状况、对理论政策的期望与要求,把握共性的同时兼顾个性化特征,通过努力使马克思经典理论真正走入基层群众的生活世界;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当今受众者的内在实际需求、兴趣趋势,通过对受众需求针对性满足,实现有亲和力和实效的传播,让理论真正能够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最终深入人心实现大众化。

2.传播渠道层面

调查结果表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尤其要因人而异,不同的社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都会有很大的差别,但目前电视、报纸、网络仍为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主要渠道,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今天各传播媒介的发展态势和创新形式。通过加强与完善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介渠道的建构,提升宣传标语、广播等传统渠道的作用,创新手机等新媒介渠道,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高效、迅速、有力,群众喜闻乐见又容易接受的传播。

3.理论传播主体层面

通过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对理论政策有很高的认可,但对政策的传播、执行层面有不同的意见,这也凸显出理论传播主体层面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职业传播者的素养,专业理论水平已经不是理论传播者唯一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的精神,以及传播者本人的道德品德水平、带头模范作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

三、几点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统计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是高的。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到62.5%的人认为当前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政策很好,能够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大多数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对党和政府是信任的。在访问过程中,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在基层农村,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现在的政策是好的,努力通过辛勤劳动、正当经营改善生活发家致富,说明了我们的农村是稳定的,这正和网络上虚拟世界的一些以偏概全甚或落后言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前,我们也对一些浮躁的言论感到不安,通过调查,加深了我对当前社会现状的认识以及未来发展的信心。

2.长期以来主流媒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活动是有效的。通过调查来看,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效果比较明显,尤其是新兴媒体网络,虽然其影响目前还不及电视、报纸,但相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网络将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我国政府致力于民生工程建设,这在农村已经大有成效,农民的农业税减免、新农合等惠民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农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使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并不断提高了生活和生存质量。通过基层反馈普遍拥护的声音,也为各级领导制定新的决策提供了信心与动力。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最重要的素质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在实践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这反映了广大农村群众对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盼望,希望理论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传播要能深入农村,了解农村,真正为群众做实事、解决困难。

当然,我们也通过调查统计数据中看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实现程度中的一些问题:如有的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常识还缺乏了解,有的简单的将生活的改善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有极少数的群众通过网络不加区别的听信各种的宣传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清等,这正说明了继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本次调查,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些原先的认识:首先,我们这些社会科学的研究者、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要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去研究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为政府解决人民群众的具体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其次,我们的学术研究要是真实的、具体的,不是简单的从理论到理论,而应该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得出的研究结论和处理问题的结果要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研究的目的就是为党和政府提过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解决现实问题。再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中蕴含极为丰富的智慧,因此我们的学术研究要不断从民众中汲取思想养料,善于总结和发现这些思想养料。

最后,我们还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实现充满信心,这份信心不仅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还来源于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拥护。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2]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149.

[3]胡春风.丁家桥镇概况与建制沿革(中国宣纸发祥地——丁家桥镇故事第一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

猜你喜欢
大众化受访者马克思主义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