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晖
(临海市 人大常委会,浙江 临海 317000)
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滇西隐吏,浙江临海沿江镇兰道村人。他癖嗜山水,性喜游玩,从小就怀有玩遍九州、走遍天下的夙志。隆庆四年(1570),他与郡人王亮、钟化民一同游学于浙江杭州天真书院,从此“无时不游、无地不游、无官不游”①《康熙临海县志·王士性传》,王士性《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版,第359页。,开始了“壮哉”、“难哉”、长达二十多年的旅游。万历元年(1573),王士性中举人后,游浙江金华、丽水之地。五年(1577)中进士。翌年出任确山知县。明万历间,社会风气逐渐转向崇尚经世务实,许多读书人亦以模山范水为了解社会的实践方式。王士性自上任之日起,就悉心观察这个位于河南南部,他所活动的政治舞台。确山“南多稻田,近楚俗,北乃旱地,渐见风尘。其城四里,曾经流贼入屠之。今城中民不二三百家,又多缙绅巨族,女墙睥睨七百余,有城而谁与为守?且贸易、店铺、谷粟皆聚于东门之外,一燎则城中坐困矣。县后与学校又皆空地,气象萧索。余故移一集于城中空处,使人烟喧闹以招徕。目下生气且集,场既立,店舍渐兴,则谷粟可以次入城,而此归市之民即守城之众,亦以默寓百年久远之计”②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42页。。县境常有山西人赶着羊群经过,羊群“动以千计,止二三人执箠随之,或二三群一时相值,皆各认其群而不相乱,夜则以一木架令跳而数之。妓妇与肩酒殽者日随行,剪毛以酬”③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66页。。在任期间,他屡游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后升礼科给事中,游泰山、华山、恒山。给事中官不大,但权不少。王士性恪守职责,稽察违误,秉笔直书,甚至不怕冒犯自己的座主和首辅申时行。十二年(1584)三月,御史丁此吕因奏疏得罪了首辅,而尚书杨巍为迎合首辅旨意,要外放丁此吕。王士性闻知后,毅然上书,弹劾杨巍阿谀首辅,蔽塞言路,为丁此吕申张正义。十三年(1585)母丧归。守制期间,游浙江、江苏、山东。十六年(1588)除母服,北上,复任原职。不久,他上疏请求召还顾宪成、顾允成、邹元标等,因此而忤旨,被迁吏科右给事中,外放四川参议。四川山水以险著称,在那里,他考察了著名的长江三峡:“江水发时,一夜遂高二十丈,至滟滪如马,此海内水口之奇也。江行在两崖间,天造地设,如凿成石岘,其狭处,谓非亭午不见日,月影亦然。霜降水涸,仅如溪流,自四月至九月,石险水深,行人不敢渡,为其湍急,舟一触石则如虀粉。蜀舟甚轻薄,不轻又难为旋转,谚云:‘纸船铁艄工’。蜀江篙师,其点篙之妙,真百步穿杨不足以喻,舟船顺流,其速如飞,将近崖石处,若篙点去稍失尺寸,则迟速之顷转手为难,舟遂立碎,故百人之命悬于一人。上者犹可牵船,篾缆名曰火仗,长者至百丈,人立船头,望山上牵缆人不见,止以锣声相呼应而已。犹幸寡崖无树木句罥,上者但畏行迟,不惧触石,所谓‘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也。若火仗一断,则倒流碎石,与下无异。夏水下川,则虽一日江陵,真以身为孤注也。巫山神女庙,宋时范成大谓有神鸦送客,余乃未见。滟滪实一石,远望之乃似碎石合成者,土人谓其下有三足,如鸡足也,某年大旱得见之”①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06页。又见到了令人心惊胆跳的铁索桥:“松藩有铁索桥,河水险恶,不可用舟,又不能成梁,乃以铁索引之。铺板于上,人行板上,遇风则摆荡不住,胆怯者坐而待其定方敢过。”②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12页同时察看了古今以为奇产的“蜀锦、蜀扇、蜀杉”,还有不太为人所知的“铺板”。十七年(1589),王士性转为广西布政使,途中登衡山。广西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新天地。王士性惊喜地发现:“广西水自云、贵交流而来,皆合于苍梧”③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12页,尤其是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更使他乐游不疲:“桂林无地非山,无山而不雁荡,无山非石,无石而不太湖,无处非水,无水而不严陵、武夷。百里之内,独尧山积土成阜,故名天子田。独七星山一片平芜,故名省春岩。……李序斋闻余言笑曰:‘尚欠二句。’余曰‘何也?’李曰:‘无县非人,无人而不傜僮;无人无妇,无妇而不蓬跣。’众乃大噱。”④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17页除了优美的风景,他也记下了殊异的风俗,傜僮之俗,祖宗有仇,子孙至九世犹兴杀伐,有所谓的“打冤”、“著事”、“堕禁”、“赔头”。谚语云:“傜杀傜,不动朝,僮杀僮,不告状”。“傜僮之性,幸其好恋险阻,傍山而居,倚冲而种,长江大路,弃而与人,故民夷得分土而居,若其稍乐平旷,则广右无民久矣”⑤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19页。在广西两年,他曾为交通极为不便的少数民族居住地怀远、荔波两县择地改建县城。十九年(1591)升云南澜沧兵备副使。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占总人口十之六七的各族人民“布列各府,其为中华人惟各卫所戍夫耳。百夷种曰僰人、爨人。各有二种,即黑罗罗、白罗罗……大率所辖惟僰、罗二种为多。僰人与人杂居,充役公府。罗罗性疑,深居山寨,人得绐而害之。广南、顺宁诸府俗好食虫,诸处好食土蜂。南徼缅甸、木邦、老挝、车里、八百、千崖、陇川、孟艮、孟定,俱女服外事”⑥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29页。正因为其地与缅甸、老挞、越南等接壤,所以官方与民间的外交诸事也往来较多。“缅人于壬辰岁(万历二十1592)以贡物入,余时在澜沧。犒之牙象一,母象一。番布古喇锦、金段诸布帛皆与中国异,一金瓯嵌碎宝极工”⑦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26页。云南的风俗也与内地不同,如妇女“生子三日后,以子授其夫,耕织自若。男子皆髠首黥足。人死则饮酒作乐,歌舞达旦,谓之娱死”⑧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30页。云南有著名的火把节,它的来源的和详情如何呢?王士性告诉我们:“云南一省以六月二十四日为正火把节。云是日南诏诱杀五诏于松明楼,故以是日为节。或云孟获为武侯擒纵而归,是日至滇,因举火祓除。或又云是梁王擒杀段功之日,命其属举火以禳之也。二十后,各家俱燃巨燎于庭,人持一小炬,老幼皆然,互相焚燎为戏,烬鬚发不顾。贫富咸群饮于市,举火相扑达旦,遇水则持火跃之。黑盐井则合各村分为二队,火下斗武,多所杀伤,自普安以达于云南,一境皆然,至二十五乃止。”⑨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30页在云南两年,王士性最倾心向往的则是大理:“乐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曾不能兼,惟大理得之。大理点苍山西峙,高千丈,抱百二十里如驰弓,危岫入云,段氏表以为中岳。山有一十九峰,峰峰积雪,至五月不消,而山麓茶花与桃李烂熳而开。东汇洱河于山下,亦名叶榆,绝流千里,沿山麓而长,中有三岛、四洲、九曲之胜。春风挂帆,西视点苍如蓬莱、阆苑,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且点苍十九峰中,一峰一溪飞流下洱河。两河崖之上,山麓之下,一郡居民咸聚焉。四水入城中,十五水流村落,大理民无一垅半亩无过水者,古未荒旱,人不识桔橰。又四五月间,一亩之隔,即倏雨倏晴,雨以插禾,晴以刈麦,名‘甸溪晴雨’。其入城者,人家门扃院落捍之即为塘,甃之即为井。谓之乐土,谁曰不然?余游行海内遍矣,惟醉心于是,欲作菟裘,弃人间而居之。乃世网所撄,思之令人气塞。”①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23页真可谓是大理的恋人。从中我们还可看出,他对官场似乎已看透,对官宦生活已厌倦,只是身不由已罢了。云南任上,他力革当地人欺诈盘剥内地商贾的宿弊;丽江产金银,但地方官狡黠而横行,他曾冒死折服之。至此,他的足迹已两上五岳、遍长江南北上下,吴、越、楚、滇、粤、蜀等。万历二十一年(1593),升大理寺少卿,改任河南提学副使。二十二年(1594)升山东参政。二十三年(1595),因王士性在官屡有政绩而被召入京,为太仆寺少卿,掌管皇帝的私人事务——舆马和马政,兼提督京营。明中叶以后,巡抚为一省的最高长官,一般以重臣任之。当时河南缺巡抚,明神宗旨意以王士性为巡抚河南都御史。按例,旨意是不容许任何人违背的,但是,王士性早已绝意功名,萌生退隐林下之心,对于这个莫大的荣耀,一再坚持不受。遂改迁南京鸿胪寺少卿,掌管朝祭礼仪,闲暇较多,《广志绎》即成于此时。万历二十五年(1597)冬,晋南京鸿胪寺卿。翌年三月因久患消渴病(即糖尿病)而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二岁。其一生宦迹河南、北京、四川、广西、云南、山东、南京等地,而足迹踏遍当时全国版图两都十三省中的两都十二省。东遍江浙,西遍四川、云南,南遍两广,北遍北京、山西,含今宁夏、甘肃。
王士性在史书中被誉为名臣:“端亮有雅度,立朝矜尚名节,为士类所称”②万斯同《明史列传稿·王士性传》,王士性《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版,第356页。。但真正垂于后世的,还是其一生的旅行和对地理学方面的贡献,表现形式为游记和诗。代表作为《五岳游草》(十二卷)、《广志绎》(六卷)。《五岳游草》写于万历十九年(1591)以前,当时王士性在云南。此书记叙了他所到过的五岳及诸多名山胜川,并绘有地图,及自己作的诗。图和记共七卷,诗三卷,不尽于记与诗者为“杂志”二卷,是一部以游记形式记述其宦游海内的原始实录。《广志绎》是王士性晚年之作,生前未及刊行。该书是于《五岳游草》,《广游志》以外,追绎旧闻,以补未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其体全类说部,未可尽据为考证”。“说部”之语若仅就书中某几条迷信的记载而言,的确不错,但就全体而论,则就以偏概全,失之大谬了。其实这本书的史料因为出于作者的亲历身经,所以价值是很高的,多数记述至今仍为人称道引用。这里且举二例以证之。一记北京风俗。“都人好游,妇女尤甚。每岁,元旦则拜节。十六过桥走百病,灯光彻夜。元宵夜市,高楼珠翠,毂击肩摩。清明踏青高梁桥,盘盒一望如画图。三月东岳诞,则耍松林,每每三五为群,解裙围松树团坐,藉草呼庐,虽车马杂沓过,不顾。归则高冠大袖,醉舞驴背,间有坠驴卧地不知非家者,至中秋后,游踪方息”③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8页。二记性别转换之奇闻异事。“大同右卫军马坤女年十七,将适人,化为男子,嘉靖戊申七月也。后隆庆间有李良雨者,又化为妇人,妇妆见客不羞”④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63页。前一例不言而明,后一例亦已被现代科学证明是生理的特异现象。后来大多数人对此书的评价都很高。有云:“是书该而核,简而畅,奇而有本,逸而不诬。其志险易要害、漕河海运、天官地理、五方风俗、九徼情形,以及草木鸟兽、药饵方物、饮食制度、早晚燥湿、高卑远近、各因时地异宜,悉如指掌。使经纶天下者得其大利大害,见诸石画,可以佐太平”⑤杨体元:《刻广志绎序》,见王士性 《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3页。
“蝉蜕尘表,车辙马迹遍天下,所至登高览胜,寰中佳山水一一属其杖履,入其品题”⑥屠隆:《五岳游草序》,见周振鹤:《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版,第25页。“幽岩绝壑,支筇独往之时;通邑大都,倾盖高谈之会。合胜情与胜具,千山争迓星舆;话某水与某邱,一生半经雨屐。因而擘窠作字,拂壁题诗,续《招隐》之吟,葺漫游之录”⑦宋世荦:《重刻广志绎序》,见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页,这就是王士性的旅游写照。追踪他的足迹,研究他的生平,我们不难发现,王士性与前代和当代著名旅行家的最大区别是,他的行走天下既跟仕宦生涯紧密结合,“意气凌霄,一官为寄,天下九州履其八”⑧《康熙临海县志·王士性传》,见王士性《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版,第359页,宦游所至,辄登临山水间,穷极幽奥,作游记数十篇;又与学术研究息息相关,“穷幽极险,凡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无不精订。他若堪舆所述,象胥所隶,千名百种,无不罗而致之”⑨《康熙临海县志·王士性传》,见王士性《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版,第359页。既不时发出治政感慨,又常常作些科学报告。巡视与旅游,治政与学术,奏疏与诗文,相辅相成,互为增益,这是他作为旅行家的个性和典型所在,是他的独特之处。正因为此,他成为我国历史上集思想家、科学家、旅行家于一身的第一人。
一、作为官吏思想家,他是典型的经世致用民本主义者。王士性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人文关怀,官场任职更多的是关注国计民生。“忠君报国爱民”,“治国齐家平天下”是他一生的理想。他忠诚刚正,勤政廉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且很有台州式硬气和从政谋略,常结合当地的山川形胜、民情风俗而对政务、军务等提出看法,其中多有高论新见,尤其是实事求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思想。如当时山东的备倭府沿袭以前做法而设在登州,王士性即根据登州的地理特点,及倭寇活动规律等,提出“备寇者须知我险,须知彼情,难刻舟以求剑也”①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61页。,备倭宜在安东的用兵思想,为朝廷所接受。就连登泰山,他也要从中观政,“泰山香税乃士女所舍物,藩司于税赋外资为额费。夫既已入之官,则戴甲马、呼圣号、不远千里、十步五步一拜而来者,不知其为何也?不惟官益此数十万众,当春夏间,往来如蚁,饮食香楮,贾人旅肆,咸藉以为生。视嵩山、庐岳、雁荡、武夷,士大夫车骑馆榖,专为邑中之累者,其损益何啻星渊”②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54页。,体现了人文关怀。他治政“按奸豪夙盗、悉置诸法。议四礼,以易鄙俗”③《光绪台州府志·王士性传》,见王士性《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版,第361页。。曾上疏建言国是,在一份长达几千字的《敷陈天下大计,乞赐圣明采择,以定国是以光盛治疏》中云:“首陈天下大计,言朝廷要务二,曰亲章奏,节财用;官司要务三,曰有司文纲,督学科条,王官考核;兵戎要务四,曰中州武备,晋地要害,北寇机宜,辽左战功。疏凡数千言,深切时弊,多议行”④万斯同:《明史列传稿·王士性传》,王士性《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版,第356页。。并认为“朝廷用人,不宜专取容身缄默,缓急不足恃者”⑤万斯同:《明史列传稿·王士性传》,王士性《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版,第356页。,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时弊。此外还有关于国家忧患、重视人才、革除积弊、整饬内部等的建议。在任职地方期间,为不给他人骚扰当地百姓的可乘之机,他舍弃所爱。如在四川任上,“曾分守右江,闻融、怀以北夷人有掘地得板厚止寸余、坚重如铁、胜建昌十倍者,一片易数金,数十家共得之,云是孔明征羌归途过此,伐山通道入土年深者。余欲觅一蜕乘,恐差役缘此为奸以挟夷人,乃寝”⑥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08页。。每逢空闲,除了观赏当地的山川风物外,很重视调查民情,能正视现实,结合职责,把玩游思考的结果推广落实到百姓的生计之上,做出了不少千秋功绩。他拥护行政区划的设立要以维护国家统一为最高原则,认为行政区的跨省界隶属,是一种犬牙相制,防止地方割据的治国方略。尤其可贵的是,他善于抓住行政区划的区域性特点,从差异性、动态性、生态性入手进行比较思考,提出浙江可以钱塘江为标志,分为泽国、山谷、海滨三个区域,并进行了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独到分析:“两浙东西以江为界,而风俗因之。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鞶帨。多巨室大豪,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非市井小民之利。浙东俗敦朴,人性俭啬椎鲁,尚古淳风,重节概,鲜富商大贾。而其俗又自分为三:宁、绍盛科名逢掖,其戚里善借为外营,又傭书舞文,竞贾贩锥刀之利,人大半食于外;金、衢武健负气善讼,六郡材官所自出;台、温、处山海之民,猎山渔海,耕农自食,贾不出门,以视浙西迥乎上国矣。”⑦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67页。同时又举填海造田为例,提出“天下事不可懦而无为,尤不可好于有为”⑧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9页。,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要敬畏天地,遵循、利用自然规律的思想观点。也是从这点出发,他大大赞赏了杭州和绍兴对环境顺其自然而稍加改造,前者成为旅游佳地,后者成为鱼米之乡的做法。并从自然环境与人相生相克,影响习性、风俗、祸福等关系上,分析了各地的饮食习惯:“海南人食鱼虾,北人厌其腥;塞北人食乳酪,南人恶其膻;河北人食胡葱、蒜、韭,江南畏其辛辣,而身不自觉”,作出“此皆水土积习,不能强同”⑨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3页。的结论。他综合旅途所见、所思,大胆预测了全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即重心将逐渐从江南的苏杭转移到贵州,广东。任职云南时,当有人建议开金沙江以通舟楫,使云南特产顺江而出四川、下湖南、江苏。他听说之后,十分高兴,“多方侦之,绘为图,乃知此江下武定境皆巨石塞江,奔流飞驶,石大者纵横数丈,小者丈余,间有平流可施舟楫处,仅一二里绝流横渡者也。若顺流而下,两岸皆削壁,水若悬注,巨礁巉岩承其下,自非六丁神将安能凿此?过万人嵌,深潭百丈,杉板所陷,舟无不碎溺者。又皆夷人所居,旁无村落,即使江可开,舟亦难泊,适为夷人劫盗之资也”①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21页。。经过这样的调查研究,综合考虑后,他果断拒绝了此事。另外,对西湖旅游的鼓吹,对雁荡夜色的赞美,对钱江潮成因的追问,对浙江倭寇之乱形成的分析,建议以疏法治理黄河,恢复黄河故道等,无不充满了政治智慧和真知灼见,贯穿着人地关系理论的辩证思想。
二、作为官吏科学家,他是我国人文地理科学的先驱。在科学方法上,他注重实证,反对籍耳为口、假笔于书,强调事必躬亲,实地考察。他每至一地,必探究万物,遗泽科学。游记中所涉及的地质、地貌、地形、气候、考古、人文、民俗、物产、制度等各种学问,以及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的见解,都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研究结果。如为探栖霞洞,他秉炬前行五里余,作了仔细的观察:“自灵川至平乐皆石山拔地而起,中乃灵珑透露,宛转游行……人物飞走,种种肖形,钟乳上悬下滴,终古累缀,或成数丈,真天下之奇观也。广右山多蛇虺,独不藏匿,洞中极其清洁。若舟行阳朔江口,回首流盼、恐所称瀛海、蓬莱三岛不佳于是”②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13页。,“平乐以上,两岸咸石壁林立,则溪中皆沙滩无石,舟堪夜发。平乐以下,两岸土山迤行,则江中皆石矶岩笋,动辄坏舟”③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17页。,对钟乳石成因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作了正确的推断。并对桂林石由单纯的观赏推及到开发应用,“桂林石细润,灵珑奇巧,虽雕缋不如,胜于太湖数倍,一种名灵芝盆,觚岸如荷翻状,其洿隙成九曲之池,大小随趣,以置净室前,种小花树其上,养金鱼数十头,亦奇赏也”④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17页。。又如“朗陵近有煤山,然土嫩未成,余曾凿烧之,无焰,想百余年后用物耳”⑤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42页。。他对天文,地理等知识颇为了解,极感兴趣,并“善水刻漏”,旅行之际常对此进行考察。当听有人说,云南的“夏日不甚长”,即“以漏准之,果短二刻。今以月食验之,良然。万历二十年五月十六望,月食。据钦天监,行在乙亥夜,月食八分一十九秒,月未入见食七分一十七秒,月已入不见食一分二秒。初亏在寅一刻五更三点,正东。食甚在卯初刻,在昼,复圆卯正三刻,正西。食甚,月离黄道箕宿七度八十八分二十七秒。据此,称月食不见一分乃卯初。余在云南救护月生光一半以上,不及三分尚见。岂地高耶?抑算者入昼总以不见称耶?又已食八分,天止将明,未及昼也。则信似日稍短耳”⑥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20页。。其书中对当时的典章制度、农民起义、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的情况也作了较真实可信的记载。从现代地理学的观点看,王士性对地脉、地貌、气象、水系、异像(佛光、海市蜃楼、地震、月食、慧星)的记录和研究,至今仍具历史价值。如记山西地震。“地震时,蒲州左右郡邑,一时半夜有声,室庐尽塌,压死者半属梦寐不知。恍似将天地掀翻一遍,砖墙横断,井水倒出地上,人死不可以数计。自后三朝两旦,寻常摇动,居民至夜露宿于外,即有一二室庐未塌处,亦不敢入卧其下。人如坐舟船行波浪中,真大变也。比郡邑未震处,数年后大首瘟疫盛行,但不至喉不死,及喉无一生者,缠染而死又何止数万。此亦山右人民之一大劫也”⑦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62页。。尤其对西南石灰岩地区岩溶地貌的探讨,由看山问水引出的唯水而知山等论断,沧海桑田双向变化的观点,以及西湖之游宜晴、宜雨、宜雪、宜月的结论,即使今天的地理科学工作者也为之折服。于是,王士性宦游硕果《五岳游草》、《广志游》、《广志绎》等成为我国最早的人文地理学专著;《广志绎》还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记载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学巨著。王士性因此成为一位走在国际地理学前列的人文地理学开山祖师。而徐霞客冒险的结果——《徐霞客日记》忠实记录了一位布衣职业旅行家探险历程中的大量原始资料,探索自然地理奥秘的全部心得,其中不乏类似纠正前人错误的真见,是被后人提炼并冠以“精神”两字的第一人,是被伟人毛泽东赞之为了不起,很想学的第一人,徐霞客因此成为世界自然地理学的宗师。王、徐两人的著作在明代科技史上,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同存不朽。
三、作为官吏旅行家,他是一位负才寄情,漫卷烟霞的游圣。他的宗旨是,“吾视天地间一切造化之变,人情物理、悲喜顺逆之遭,无不于吾游寄焉。当其意得,形骸可忘,吾我尽丧。吾亦不知何者为玩物,吾亦不知何者为采真”⑧王士性:《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版,第24页。。因此,他笑傲江湖,浪迹山水,车辙马迹,游历四方,收九州山水于眼下、笔下。同为宦游,前人谢灵运有比王士性更多的胆魄,兴之所至,可以扔下官事、家事,约上文友,不顾一切,快活山水,还发明了登山专用的“谢公屐”。但谢公仅是到此一游,或以山水作诗歌的原料、对象,没有如此游记,属于游侠观光型旅行家。后人袁宏道晚王士性20年,从29岁任江苏吴县县令至去世前,十余年的宦海生涯常以游山玩水相伴,且留有大量的游记,这点与王士性类似。套用袁氏《满井游记》的话“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先是王士性,后是袁宏道。但袁宏道仍属于文学型旅行家。因为他的游记以寄闲情逸致为主,极少反映政治民生和自然科学,尽管文笔优美、率真精炼,也仅是风景观光片而已。若从旅行家角度看,在王士性之前有汉代张骞出塞、司马迁巡游、晋代法显西行、北魏郦道元考察、唐代玄奘取经、鉴真东渡,元代邱处机、耶律楚材远足,明代郑和航海。只不过这些前辈或受皇命而出行,怀揣帝国的方略;或为事业需要,胸藏宏大理想。而王士性虽然身是皇家的人,用的是官府的财力,但听从的却是心的驱使,梦的召唤,与皇命无关,与职业无关,只是为圆儿时玩游的梦,满足好奇的兴趣。可以说是名臣兼职旅游,观光不忘守土。在探望心中山水之时,也在探究经济、社会、文化,而旅游之所获,当然也不亚于政绩了。若从纯旅行角度看,在晚明旅行成风、游人无数的社会环境中,王士性与后人徐霞客比较,相同的是均追求率性而行,自由洒脱,耽于山水,描山绘水,堪称是山水知音。但徐好游成痴,王乐游成癖;徐更多的是探险,王更多的是探究;徐写的多是游踪、日志,王留下许多思想、科学;徐是个人意气、杖游天下,王是亦官亦游、公差九州。若再细细分析比较,则晚了40年的徐霞客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他需要另类旅行。在科举应试失败后,就彻底放弃去挤仕宦的独木桥,从此芒鞋履地,拐杖护身,一袭布衣,“以四大付之八寰”,“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①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见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版,第1185-1186页。,不附加任何资助地闯荡大明江山。他有家,但听母言而志在四方不恋家;有妻,却胜似无妻。先是断绝了谋取功名的华山一条道,尔后是把祖上积聚的一点小钱全部掷到大山深处,大河谷底,当然最多的是献给了雇佣的向导,有时为了买书,而“囊无遗钱,亦解衣市之”②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见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版,第1190页。。他驴行、独走、善游、狠玩,手攀星岳,足蹑遐荒,生寄死归,乘化而游,几度遇险,几次逃生,惊世骇俗地玩,也终于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玩出了独特的人生。诚如其石友,临海陈函辉所云:“霞客不以游重,而千古游人,从此当以霞客重”③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见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版,第1190页。。而王士性,这位徐霞客的先行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走的是一条千百年来不变的人生阳关大道。先谋取功名、官职、成为达者,然后兼善天下,同时也兼善自身兴趣、理想、玩转九州,从家乡游到求学游、到仕宦游,“宦迹几遍于寰中,雅尚夙超夫物表”④宋世荦:《重刻广志绎序》,见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页。。恋家与出行,尽忠与守孝,事业与私好两两周全,双双完美,演绎了完整版的明代达人秀,成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人官,写万言记的中国思想家、科学家、旅行家的典型。所以,从玩的角度看,王士性与徐霞客都是玩转山川,广游天下,人游神游的旅行圣者;崇尚自由,酷爱自然,探索奥秘的科学家;他们对地理学的贡献是各有千秋、各有侧重、各树丰碑。而且,他们在自己想尽办法猛玩的同时,还不忘把玩的心得变成游草,变成日记,指导后来者玩。只不过王是事后整理,徐是即时记录;王多仕宦之游,侧重人文经济地理,意在学术探究,属于学术型旅行家;徐纯私人之旅,着重自然地理,意在探险纪实而已,属于纪实型旅行家。完全可以这样比拟;王士性与徐霞客类似于中国诗坛的李白与杜甫,是中国地理学的双子星座。如果再换个角度,那么,在中国疆域勘查上,王士性与前人郑和、后人徐霞客将构成地理探险三剑客。但同为剑客,待遇却不一样。郑和当时就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徐霞客也在隐身300多年后,在20世纪20年代露出真相,受到推崇。唯独王士性被雪藏了近400年后,才于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被研究、被追认。但重视程度仍远远不及前、后两位,其重要价值还处在刚刚认识阶段。例如,其以亲见亲闻,揭示了人与环境、人与天、与地、与自然、与社会的种种关系,以及处理之法的论断;其对清初大学者顾炎武地理学观点的深刻影响,以及对顾氏《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影响、渗透等还远远未及研究。
综上所述,王士性以官吏之身,治政之思,博学之才,科学之术,问奇、探奇、记奇于全国各地;身游、目览、意驰于名山大川,所留下的这些作品,既是文学游记,又是思想论述,还是科学著作。文笔简洁、生动、睿智、敏锐、真实。后人赞他:“邈然高万,数器备躬,少慧如缿槖,淹博如剡子,辨异如茂先,察音如伯翳,赋如相如,文如班固,诗如甄城、平原、李白、王维。至其抗疏,又绝类汲长儒、陆敬舆”①《康熙台州府志·王士性传》,见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38页。。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孔子之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山乐水均为王士性一人得之,可谓仁智双全了。“三生慧业,一代名流,百氏畅其咀含,五岳恣其游览,胸罗丘壑,唾落烟云,莫不卓卓垂今,骎骎入古”②宋世荦:《重刻广志绎序》,见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第1页。。美哉,王士性!壮哉,王士性③此文撰写于1985年,曾节选收录台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6年编《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一书,内部读物,题作《明代旅行家王士性》。此番整理旧稿,遂翻阅拜读了由周振鹤先生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的《五岳游草·广志绎》,从中得知南京图书馆所藏的明万历年间所刻的王士性著作五种,共十二卷,即《掖垣稿》二卷、《朗陵稿》二卷、《入蜀稿》三卷、《尺牍》三卷、《燕市稿》二卷,极有可能就是《王恒叔近稿》、或曰《吏隐堂集》。而《朗陵稿》与《燕市稿》也极有可能就是《玉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