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琴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53)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趋向猎奇、新颖、超越现实的表现手法,观众的审美需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寻求刺激、超越、打破常规的表现手法越来越成为引领艺术潮流的主旋律。微观影像以其独特的视觉美感和超越人类正常的视觉体验的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微观摄影是利用特殊的镜头和拍摄技术拍摄、记录微小物体的摄影作品。现代摄影中微观摄影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微摄影,就是利用显微摄影装置,把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质的细微结构真实记录下来,展现给我们人类借助人眼无法感知的奇异的微观世界。微观摄影的另一类则是微距摄影,所谓微距摄影,一般指拍摄物体较大尺寸的图像,即图像大小与实物大小的比例为1:1。在摄影界国际公认的说法是:拍摄1:1~1:1.4左右物像比的都属于微距摄影,而物像比为1:100~1:200的则为显微摄影。无论是微距摄影还是显微摄影,都是记录微小物体的影像,现代摄影中把这种记录微观影像的摄影活动统称为微观摄影。
在人类探寻世界的过程中,对微观世界的探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明代作家魏学就在他的作品《核舟记》中生动描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微雕工艺品。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类探寻微观世界的脚步跨了一大步,同时显微摄影也应用而生,最初它只作为一种获得科学研究资料的手段而缓慢地发展着,被称为“标本摄影”、“近拍摄影”,只为科学研究服务,很少被摄影家们重视了解。
1.微观影像在纪录片中的出现
1953年美国迪士尼发行一部《沙漠奇观》的纪录片,片中有一段记录花卉盛开过程的镜头,是把照相机镜头放置在花瓣旁边,画面中细小的花蕊被放大,一点一点地绽放,这组镜头是用照相机延时拍摄,以纪录片的形式连续播放。这组展现生命过程放大了的镜头,使人们第一次认识了近拍摄影,该纪录片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仅获得当年奥斯卡纪录片金奖,而且还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长片奖。受此影响,台湾农学博士花费了八年时间自费拍摄了昆虫影片,并且获得了美国摄影协会第48届国际电影节专业组首奖,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微小物体。现在看来,无论是迪士尼的《沙漠奇观》还是李淳阳的《The Hidden Events》的影像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微观影像,只是将镜头靠近、再靠近被摄物的近拍摄影,放大倍率也不是很大,但却是很伟大的,给人类开辟了另一种全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
1979年BBC的大卫·爱登堡完成了《生命的进化》,片中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观镜头,摄影师将微距镜头对准蝗虫的头部,用小景深微距的拍摄方式将蝗虫的头部特写充满画面,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却宣布了微距摄影的到来。
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集20年心血拍摄的纪录片《微观的世界》,影片以无与伦比的技术、独具匠心的拍摄角度,将森林下、草丛中的世界无数倍地放大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草丛变成了森林,石头变成了高山,水滴形同汪洋大海。普普通通的小生命在微距镜头下竟成为壮丽奇观,富于科学的细致刻画以及富于艺术想象的生动处理,给我们展示了微观世界里若干微形动物的生命循环。雅克·贝汉把微观摄影的魅力推到了极致,人们不再把它仅仅看作是一部科普纪录片,而且是一部经典的艺术典范之作,为微观摄影开拓了全新的视野。
2.微观影像在图片摄影领域的出现
1965年瑞点籍摄影师伦纳特·尼尔逊(Lenart Nilsson)发表了一组记录胎儿在子宫中发育过程的照片,这是伦纳特·尼尔逊用内窥镜连接照相机拍摄的一组首次以非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微观摄影作品。这组以图片形式出现的微观影像获得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既满足了人们对生命的好奇,也让人们感受到微观影像的魅力,是摄影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突破。
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距摄影镜头的大量上市,微观摄影逐渐流行起来,成为摄影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微观影像的出现是科学家和艺术家探寻生命世界的结晶,它的出现是以探寻微观世界的生命奇迹为目的,以科普记录的形式展现给观众。随着现代艺术观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观影像已经不仅仅是展现微小世界和微小生命的一种方式,而且成为人类认识自己、表达自我的一种新的艺术方式。
1.再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1974年尼康公司创立了名为“尼康小世界”的年度“微观摄影大赛”,专为光学显微征集最佳显微照片,大赛的宗旨就是:通过光学显微镜展现自然生命的美丽和复杂。每一届都会收到科学家、专业摄影师以及摄影爱好者借助显微技术拍摄的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再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完美的艺术观赏性。例如2010年度“微观摄影大赛”夺冠照片是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人员乔纳斯·金制作的蚊子心脏照片,是一张放大了100倍的照片,在蓝色的背景下绿色的网状线条构成了美丽的图案。再比如2009年获奖作品《发光的动物肌蛋白丝》是由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生物物理化学研究院的摄影师丹尼斯——布雷茨普莱切拍摄的,肉眼无法看到的肌肉蛋白经过放大后,发出炫目的金光,简直精妙绝伦。
2.展现微小物体的细节
微距镜头可以展示微小物体不能被人类眼睛所观察到的细节,所以常常被摄影家用来拍摄昆虫植物等微小生物。如程斌的《甲虫世界》,他用微距镜头展示给我们甲虫那美丽的复眼,还有不同甲虫有不同色彩、斑纹、凹点的鞘翅,可爱的象甲、聪明的锚阿波莹叶甲虫,以及甲虫世界的丰富生活,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生物的神秘与乐趣。德国摄影师Heidi hans-Jurgen koch微距摄影组照《动物的眼睛》获得2009年荷赛自然类一等奖,他将微距镜头对准动物的眼睛,展现了各种动物奇妙的眼睛。
3.表达自我艺术观念的一种方式
在《天元空间站·李天元肖像》系列作品中,李天元利用显微摄影和卫星照片与“现实”的视觉场景下作者的肖像组合在一起,通过宏观、微观和中观三联式的结构方式,表现一种共时性的空间关系。在李天元的《玄观》中,摄影影像本身并不重要,摄影只是一种表达形式,传达他的观念,利用宏观、中观、微观影像造成一种时空的交错印象,引发人们对生命、生存、人生的意义的重新思考和认识。李天元摄影作品不是对微观影像的运用,也不是为了突出微观摄影的奇特影像,只是借助微观影像来传递作品中的意境,但是通过他的作品中证实了微观影像可以和摄影作品结合在一起,从而为摄影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同时也为微观影像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德国摄影师Carsten Witte的作品《人体蝴蝶》也将微距镜头拍摄的蝴蝶和人体摄影作品完美地结合,女人体在不同种翅膀下衬托曲线美,性感神秘,意犹未尽。
法国摄影师Vincent Bousserez把微距镜头对准了他儿时的玩具,把一个个塑料小人模型摆放在实景当中,如垃圾堆、煤炉、枕头、人脸甚至是人体上,创造出了他自己的童话世界——小人国。在他的镜头前,长满胡须的脸腮变成草坪,瓶盖成为竞技场,化妆盒变成了舞台、蛋糕变成不可攀越的高山……微距镜头变成了他实现童年幻想的工具。
王小慧在她的作品《花非花》中用微距镜头所呈现的花卉,已经不再是花卉本身了,她用微距镜头融合虚焦、特殊的光线处理、曝光控制等摄影技巧,画面所呈现花瓣的虚实、光影、虚幻、色彩变化等都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法国摄影师菲利普·圣洛蒂的微距植物摄影也不是为了单纯地展示植物细节色彩之美,在他的作品中,微距镜头展现色彩细腻的肌理质感,大光圈虚化背景,精心设计的迷离的光影似乎游离在现实和梦幻之中,每一株花草都被他赋予了生命的灵动,仿佛一个个跳动着的小精灵。
从以上这些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他们使用微观影像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是都已经跳出了对微观影像的传统的固有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创新了微观影像的表达方式。
微观影像不仅为人类展开一个全新、震撼、梦幻般的世界,也给现代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认为,它对现代摄影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新视觉体验的注入,无论是显微摄影还是微距摄影,所呈现的都是放大了微观形象,尤其是显微摄影将人类无法用肉眼识别的微观世界以放大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形式呈现在观者的面前,这种放大了的影像往往具有超越现实的美与震撼,超越了人类的正常视觉体验,带给人类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二是拓宽了摄影创作的思路。李天元的《天元空间站·李天元肖像》、Carsten Witte《人体蝴蝶》、王小慧的《花非花》、Vincent Bousserez的《小人国》都是应用了微观影像的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为现代摄影注入了新的摄影样式,丰富了摄影创作的手段。
不断探寻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一直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现代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得艺术家的艺术诉求和观众的审美需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寻求刺激、超越、视觉多元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越来越成为引领艺术潮流的主旋律。微观影像也会以更加异彩纷呈的样式推动着现代摄影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