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怡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工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探究i+1式语言输入在高职英语分级教学中应用
郑 怡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工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特殊的群体,他们语言功底差,实际应用能力也较弱,所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了高职英语教师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在相对有限的课时计划内,高职英语教师通过课堂设计达到有效地让学生对语言产生求知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其中教师的语言输入则成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将Krashen的i+1语言输入理论科学地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语言输入;动机;兴趣;i+1
英语虽然是高职课程的必修课,但是很多学生不会学或者学不好,对英语不感兴趣。高职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一直困扰着中国英语教育界。有的高职毕业生虽然能通过英语A、B级甚至四级考试,到外资企业应聘时,面试却不知如何回答招聘者的问题。很多学生听不懂英语授课,整个课堂都用英语授课更是难上难。由此可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广大高职英语教师的重视,如何使用教学理论改革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指导英语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我国,英语学习者主要通过传统课堂教学来习得英语,即学习完全依赖老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差。目前,对语言习得的研究已经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的视角上了,同时教师的角色也随之转变。论文以i+1式语言输入为理据,探求教师如何从传统的“填鸭式”的语言输入向i+1式语言输入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启发和积极的指导意义。克拉申的理想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由此,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高职英语教师应更加重视大量的最佳语言输入(optimal input),真正体现分级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遵循语言输入的原则。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理解的(comprehensible)。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吸入语言输入的前提条件。
(1)i+1语言输入:人类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的处于i+1水平的语言输入。只有这种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习者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情感输入:情感因素主要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动机(motivation)、自信心(self confidence)和焦虑感(anxiety)三方面。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1.课前准备
(1)备心理: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调查分成两个级别:低级和高级,分别用“1级”和“2级”表示。了解分级后的1级学生和2级学生的心理。教师向学生说明自己的教学目的,以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调整1级学生心理,让其做到大胆开口说英语,在开口及纠错中学好外语。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并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对2级以上的学生要重视外语环境的营造,即为学生创造使用外语的机会(课上组织更多的活动及各种技能大赛)。在内容和形式上重视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更开阔的空间,并自由发挥语言能力。
(2)备课:对1级和2级的学生分别采取“就中间,顾两端”的原则,即教学以大多数中间成绩的学生为基准和主体,做到课堂教学与课下、日常辅导兼顾。在知识传授和课堂问题设计上,注重科学地分配中间水平、高水平及低水平上语言输入的比例。
2.授课
(1)语言输入的方式:原则上语言输入都应该是有趣的、关联的。对1级学生的语言输入,重点应放在内容的表达和信息的传递上,让学习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减少或消除焦虑情绪。教师要注意对1级学生情感的投入,所把握输入一级词汇、高于一级词汇,及汉语输入的比例。对2级学生的语言输入,应该是大量的、含有丰富结构的自然输入。随着语言的大量输入和输出、学生的语言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增强,错误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趋于消失。对2级学生的语言输入,教师要把握输入2级词汇、高于或低于2级的词汇,及输入汉语的比例。1、2级的学生分别上升为2、3级时,教师的语言输入相应提高为一个级别,依次类推。教师根据学生级别的动态变化改进自己的语言输入,并进行语言输入动态的比较。同一级别的教师也要进行语言输入的静态比较,最终找到语言输入的最佳方式。
(2)授课内容:根据1级和2级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进度,开展不同教学活动。对2级的学生精讲多练,注意知识的扩展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对1级学生,注重简要知识的归纳及复习,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2级提升为3级、4级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向纵深发展,强调语言运用精确到位,适当加入文学文化等内容。
3.评价与考试
评价形式多样化。1级和2级的考试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要求较高,另外加分。这样使两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其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采用外语技能大赛,如听说大赛、征文比赛等,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改善课堂输入内容及输入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薄弱,对语言学习不感兴趣,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采用科学的语言输入,这将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提高学习者语言的兴趣和动机起推动作用。高职英语教师先确定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i之后,并且对“1”的内涵和量进行适当拓展以适应学生的状况,并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合理地整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高职教师还要注意自身修养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塑造,以此潜移默化地以情感感染学生。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G718.5
A
1673-0046(2012)3-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