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锦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渗透分析
刘 锦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语言就像风俗和习惯一样,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理解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化体验。文化则是世代相传,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从所处的环境中学习得来的。 从教学和学习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文化体验影响学习的成效。学习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学习这门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因此,背景文化教学应该是外语类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
英语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方法
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文化不仅体现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上,也体现在语言本身的特点上。因此,文化教学不能从语言教学中分隔出去,而是要贯穿到语言教学的全过程。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元素,一个国家的文化特性首先体现的词汇上。因此,词汇教学是教授学生认识英文文化的最初步骤。一个单词通常有三层含义:词义、结构和社会文化意义,其中的第三层含义是最难以把握的,因为它涉及社会经验。只有真正把握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正确地使用它。有些表面上相同的单词或术语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来挖掘不同文化的不同内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层次实现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首先,寻求起源。教学“snake”字时,教师可简单地告诉学生,在圣经故事中蛇是如何煽动亚当和夏娃尝禁果的。因此,“蛇”成为唆使他人违背上帝的愿意的人的代名词。
其次,比较内涵。英文教师可以比较意思相近的英文单词,如 “peasant” 和 “farmer” 、“statesman” 和“politician”,以及比较英汉意等价词汇的内涵,例如“ intellectual” 和“ 知识分子” 、“ peasant” 和“ 农民” 等。通过这种比较,不同词汇的内涵可以明显体现出来,学生能逐渐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内涵的单词。
再次,联想。有的词汇有丰富的联想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联想到更多的相关字词。例如:“red”,不仅是一种的颜色,而且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丰富的联想意。教学中,学生把红色和快乐、幸福、婚礼、出血、死亡以及一些可怕的事等联系在一起,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哪种联想属于中国文化,哪种属于西方文化,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red hands”和“red bottle”等这样的短语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
最后,文化旁白。这是指引与一个词汇有关的特定的文化特色来进行讨论。事实上,这是一种可以用在不同的课程上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有效方式。例如:单词“suntan”,汉语意思为“晒黑”,教师可介绍或举办讨论来说明中英文化间不同的审美标准,这样当学生读到“Oneof theimportant activitiesTinaarranged for the holiday in Spain istoget asuntan every day” 时就不会感到疑惑。所以说,词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读音、拼写和词义,更是对词汇的文化内涵更深层次的理解。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口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合作完成。传统的教学十分重视语法的正确性,而不重视学生话语的适宜性。这是我国一些学生口语流利,说出话来又常出洋相的原因之一。直到最近几年,文化不适当所造成的交际故障才慢慢被意识到。但从我们使用的英语教材来看,仍可以发现某些不适当的对话,举例如下:
What isyour name?
Mynameis…
Howoldareyou?
I am…
Wheredoyoulive?
I live…
这种对话从语法上看是正确的,但是在西方文化中,除了医院、警察局等一些特殊场合外,这些都是涉嫌侵犯他人的隐私的问题。所以在口语练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说明要何时何地才能使用这些对话,以增加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法与文化两者相较而言,口语对话中更注重文化的适宜性。在教育口语时,教师不用花过多时间纠正学生的语法,因为太频繁的修正只会造成学生缺乏开口讲英语的信心,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对话内容的适宜性上去。
学者胡文仲提出了一个更好的口语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和适应西方文化。这样的方法至少必须包含三个步骤:一是描述一个缺乏西方文化的经验的参与者,造成文化冲突或误解故事。二是要求学生找出什么是造成的文化冲突最可能的原因。三是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会做什么。例如:
Zhang travel to the United States,worried about the moneylost,soheput themoneyonthepillow,andthengo out to do the work.The waiter came to tidy up the room,found themoney under thepillow,and takeall away,The waiter tothink,themanisreallygenerous.
西方的习惯是:客人出去玩的时候把钱放在枕头下面做服务生的小费。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记住中国人和美国人不同的习俗,并讨论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处理。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感。为确保这些活动的成功,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做课前准备。
三、文学作品学习中的文化渗透
Ovandoand Collie把文化划分为正式文化和交际文化。文学作品可以同时传递这两种文化,文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多样、含蓄,是极好的学习素材。近年来,语言课上许多文学作品被引用,尤其是散文和诗歌能唤起学生情绪,抓住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注意力集中。外语学习者会接触到从传统到现代的不同类型的文章,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知识涉及许多方面,如文化内涵。也就是说,公约和习俗、非言语交际的方式,人际交往关系、价值体系等,它们几乎能在任何文学作品中找到。最近,教育界更注重文学教育。英语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文学作品(尽管有些是简化或删节),大部分高校也设置英语和美国文学课程。文学课不仅是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知识的课程,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在文学方面的兴趣,也是学习文化的有效途径。
国家的文化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文学和民间传说来传播的,这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事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都来自于本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作家创作文学作品也要密切基础的文化形态,抓住文化特质,并用有效的写作方式反映出来。 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时,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明的原因,不是因为新词或句子结构复杂,而是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例如,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海明威的小说“TheSnowof Kilimanjaro”,教师首先必须让他们知道在美国滋生的“失落的一代”的社会背景,通过分析“失落的一代”的情感状态,学生可以了解在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矛盾。
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产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历了不断的政治罢工,这些罢工后来体现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其中最好的作品是“Catch-22”,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黑色幽默”,阅读这本小说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文学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激发出的 “黑色幽默”,这种乐中有悲的情绪,可能会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们不指望向学生传授这门课程中的所有文化知识,但我们可以教给他们适当的方法来挖掘他们需要的东西。当学生据掌握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后,他们可以受益良多。
四、翻译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渗透
语言和文化是翻译中涉及到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实际上是从一种文化过渡到另一种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表达信仰和习俗的工具,这些信仰和习俗进一步发展为知识、推理模式和价值观。因此,人们使用的语言和语言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字典中的传统意思。语言使用涉及的不仅是口头上的用法,也是一种文化承载。
文化知识在翻译实践中起着显著作用。翻译意味着两方文化的交流,这个过程取决于人所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内容。判断翻译的有效性不能停留在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和比较修辞手法上,最重要的是读者能正确理解和欣赏翻译内容,“翻译后的作品,读者一样能得到和原作品的读者同样的感悟”。真正成功的翻译中,双重文化理解要比机械的语言交换更为重要,因为词在一定文化背景下有特定的意义。在国际交流中,文化因素差异远远超过了单纯的语言差异,理想的翻译是对双方的作品的源文化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翻译和口译中最严重的错误,通常不是翻译上的不足,而是错误的文化假设的结果。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考虑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决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机械地直译。例如,中国汉字“龙”是有利的内涵,标志着“权力”、“尊严”。但在英语文化中,“dragon”的对应词是指一个可怕的动物,其内涵并不好。如果译者不知道“龙”和“dragon”之间的不同内涵,他可能把“望子成龙”翻译为“tohopethat one’sson will becomeadragon”,这种翻译是很可怕的。在英语母语中,应该翻译成“Tohopethat one'ssonwill haveabright future”,方能更好地传达汉语中“望子成龙”的意思。
此外,不同的内涵、关联词、语言、思维模式、句子结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都影响句子的翻译,所以要求翻译者在母语和目标语言上都要有渊博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保证成功的翻译或口译。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翻译时要强调文化因素的影响。
[1]Widdowson, H.G..Knowle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J].Applied Linguistics,1999,(2):128-130.
[2]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
[3]史湘琳.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158.
[4]肖 君.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差异现象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5):75-76.
[5]赵秀平.浅析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社会科学论坛,2007,(5) :145-146.
G718.5
A
1673-0046( 2012)2-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