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埃哈伯与独钓者圣地亚哥的异同探究

2012-08-15 00:49谢克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林鱼白鲸圣地亚哥

谢克彬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广东 高州 525200)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和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皆是美国文学名作。常耀信说,如果想了解19世纪的美国和当时美国人的思想,就得好好读读《白鲸》。因为它不仅详细叙述了捕鲸业的具体活动,而且还是一部关于历史、哲学以及宗教等的百科全书。而《老人与海》为海明威赢得了1953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和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埃哈伯和圣地亚哥的塑造对小说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两位小说主人公均已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白鲸》和《老人与海》虽创造于相隔百年的不同时期,但我们把这两位小说人物放在一起进行解读和比较时,却会发现他们的特点甚为相似:他们都是不言屈服的强者;他们都有冒险精神,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渴望。然而,从梅尔维尔到海明威的一百年间,人类对自然有了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对待自然和失败的两种态度造成了埃哈伯和圣地亚哥迥然不同的结局。

一、埃哈伯与圣地亚哥的相似之处

虽然埃哈伯是捕鲸船的船长,而圣地亚哥只是独舟上的垂钓者,但他们都是依大海而生的渔者,都是不屈不饶的强者,都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白鲸》中,其他船长和捕鲸人被白鲸打败后都对它产生了恐惧感,而埃哈伯却到处追寻,试图征服它。尽管在追猎白鲸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甚至他一条腿在一次搏斗中被白鲸撕掉了,但埃哈伯征服白鲸的决心从来都没有消退过。他对着大海深处的白鲸吼叫:“不,你把我一拳打到在地上,我又站起来啦……我的目标已定,通向目标的道路已经有铁轨铺设好了,我的灵魂将顺着轨道飞奔。”经过漫长的追逐和等待,埃哈伯终于与白鲸相遇,并随之进行了三次激烈的较量。埃哈伯在前两次较量中败下阵来,但他仍然不承认被打败。虽然在强大的白鲸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但是埃哈伯仍然进行着坚毅的搏斗。他希望通过猎杀白鲸,做一件别人做不到的大事;而对白鲸进行复仇,不仅仅是因为白鲸撕裂了他一条腿,更是因为他要接受代表着自然力量的白鲸对人类的挑战。很明显,他欲与不可征服的命运和强大的大自然进行一番较量。埃哈伯对白鲸进行复仇的强烈欲望反映了他对重振雄威和控制一切的渴望。虽然他知道一意孤行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他愿意把这种代价看作是自己个人追求的一部分。对于埃哈伯来说,这个追求使得他不得不与大自然对抗。面对这样强大的力量,他依然无所畏惧。他坚信圣地亚哥的座右铭:“人可以毁灭,但不能屈服”。

圣地亚哥已经有84天没有钓到鱼了,但他仍然不觉沮丧,仍有信心他将会有所捕获。在跟大马林鱼对抗的三天时间里,圣地亚哥饥饿、孤独,手和背部都受了伤,有几次甚至差点晕了过去,但他最终还是竭力打败了对手。在对抗中,他常常这样激励自己:“可是我要教它看看,一个男人有多大能耐,能吃多少苦”。坚强、自信的圣地亚哥让勇气和力量冲破惊涛骇浪,在勇者无惧的信念里成为英雄的化身。当鲨鱼来抢夺他的战利品马林鱼时,圣地亚哥依然是斗志昂然。他杀死了几头鲨鱼,直到手无寸铁才罢手。拖着大马林鱼的骨架,圣地亚哥回到了岸边。毫无疑问,圣地亚哥拥有伯特兰·罗素所说的“绝望的勇气”。正是这种勇气,可以使得一个人表现得像个男子汉,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埃哈伯和圣地亚哥都是英雄,虽然很多读者把他们看作悲剧英雄。他们都有着一个人重要的精神品质:自信与勇敢。他们迎难而上,虽知徒劳但仍不屈不饶。他们这份坚韧也让读者深受鼓舞。在艰难的处境中,面对着巨大的困难,在与自然力量的斗争中他们从未退缩,也从未失去人类的尊严;甚至是当他们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时,他们也仍然坚定不移。

二、埃哈伯与圣地亚哥的差异

埃哈伯和圣地亚哥都是依海而生的渔者,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别是对待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埃哈伯和圣地亚哥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埃哈伯是一个孤僻高傲、觉得自己可以战胜一切的船长。他是人群中的一个孤独者。对于船员,他又显得高高在上:“因为埃哈伯就是船上的可汗,海上的国王以及那些大海怪的伟大的主宰。”埃哈伯,正是圣经中那位崇拜异教,并激起上帝的恼怒的以色列王的名字。他总是独自一人,并且不允许其他船员靠近他。埃哈伯似乎要以此突显他的威严。圣地亚哥则只是一个孤独的独钓者。然而,他在岸上时与男孩曼诺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的孤独的航程中,他甚至愿意跟大自然中的一切交朋友并与之交流:“只要你喜欢,就呆在我家吧,小鸟,”他说,“微风渐起,很抱歉,我不能扯起布帆,带你回岸。可是我总算有了一个朋友。”

我们因此可以看出,埃哈伯傲世独立,以己为权威和中心;圣地亚哥则渴望与人为伴,甚至与动物为伴。这与他们对待象征着自然的对手——白鲸和大马林鱼截然不同的态度不无关系。

埃哈伯和圣地亚哥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自然。埃哈伯认为,代表着自然力量的白鲸是恶魔。他最后一次航行的唯一目的就是猎杀白鲸,完成自己复仇白鲸的夙愿。在埃哈伯看来,摧毁这条“恶魔”是他不可逃避的命运。白鲸代表着自然强大的力量,埃哈伯渴望征服自然,并认为他与自然是对立的。但这明显是矛盾的,因为人活在自然中并依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唯一的选择。与自然为敌,毁灭将会是最终的结局,埃哈伯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因此毁灭也就成了埃哈伯不可避免的宿命。一个世纪之后,另一位渔者——圣地亚哥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熟知大海且热爱大海,因为他垂钓于大海,大海是他赖以生存的物质的来源。圣地亚哥称大海为“她”。大海有时变得很狂暴,但圣地亚哥可以原谅“她”。尽管圣地亚哥有时不得不与自然较量一番,但他热爱自然而且尊重自然。在与大马林鱼对抗期间,他既表达了战胜它的决心,也不时对它表示同情与尊敬。“鱼呀”,他说,“我对你十分爱惜,尊敬。可是天黑以前,我就要把你宰掉。”经过三天的僵持,圣地亚哥战胜的大马林鱼。他又觉得杀死大鱼是一种罪过:“我想,就算我杀它是为了求生,为了养活众人,这仍是一种罪过。”但在最后,马林鱼被群鲨夺走,圣地亚哥失去了他的战利品。

像埃哈伯一样,圣地亚哥也有与自然较量的意愿。但所不同的是,当失败来临时,圣地亚哥可以坦然地面对,尽管他一直认为“人可以毁灭,但不能屈服”。毫无疑问,这种承认失败的勇气与去面对强大力量的勇气一样可贵。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他最后能够安然地返航回家,然后为下一次航行做准备。

在与自然中的强大力量的对抗中,埃哈伯和圣地亚哥都被击败。然而,由于他们对自然和失败不同的态度,埃哈伯以毁灭告终;圣地亚哥虽然也被打败,但最终仍得以返航。埃哈伯和圣地亚哥对待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三、结语

埃哈伯和圣地亚哥都有着令人敬畏的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然而,《白鲸》中的埃哈伯,正好与圣经中的那位崇拜异教,并激起上帝的恼怒的以色列王埃哈伯同名,他似乎也与恶魔达成了交易。有时,他就是那位高傲无比的天使路西法,因为反叛上帝而被逐出天堂。埃哈伯将不会有追随者,其他船长都早已宣称他们不会再尝试捕猎白鲸,以实玛利——船上唯一的幸存者,也不会去步埃哈伯的后尘。

圣地亚哥已是一位垂垂老者,但故事的作者却使读者们相信,男孩曼诺林将会成为下一位圣地亚哥。曼诺林就像一个门徒一样等待这位老者给他传授出海垂钓的技艺,即使是他的师傅去世之后,他仍会好好利用他所学的一切。在故事的最后,曼诺林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要追随圣地亚哥出海捕鱼。由此可见,圣地亚哥的精神和生命都将延续下去。在故事的结尾,作者把圣地亚哥比喻为基督:像基督一样,圣地亚哥肉体上的痛苦为他赢得了更重要的精神上的胜利。

人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与自然的斗争就一直未曾停息。征服自然之心虽可贵,但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像圣地亚哥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梅尔维尔·白鲸[M].成时,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3]Mellissa McFarlan Pennell.Masterpieces of Amercican Romantic Literature[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余光中,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林鱼白鲸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白鲸
我的白鲸朋友
海豚VS白鲸,谁更聪明
大马林鱼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直面失败,迎接成功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空中“大白鲸”
过气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