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超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中国小学生一般为7~14岁的少年儿童,正是培养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关键时期。小学校园是他们初次接触社会生活环境的主要场所,从儿童行为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中得到启示,儿童行为能力和校园空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空间影响行为发展,行为左右空间内涵,小学生的行为发展深受校园空间环境的影响。因此,小学校园的环境是小学硬件建设改造中的重要环节。论文在国家在大力提倡建设园林化单位的大背景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环境要求,试论小学校园的生态园林建设工作。
与大中学相比,小学校园特点主要是占地面积小、设施少,目前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过于呆板,植物种类少,修剪造型单调,与校园建筑不甚协调。一般来说,植被在校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防减噪音,为师生创建一个适宜休息、锻炼的场所。小学校园的园林建设,基本要求为:保证安全,优美生动,观赏性强,防尘减噪,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且能起到一定的互动和科普功能。
根据校园建筑物、构筑物的布局、朝向、风格、特点和色彩等因素,可相应地点缀花架、花坛、水池,在办公楼、教学楼周围,应考虑增强光照强度,以保护视力。绿化时应以矮树、花木为主,如四季花卉,春有迎春、桃花、玉兰等花,满树绽放,还配有金盏菊等草木花卉相衬;夏有紫薇、木槿,花红点点缀满枝头;秋天的香气袭人,再让多种菊花、一串红争相斗艳。这一季季的花香能让人心旷神怡,一片片碧绿的草坪四季如春,使校园四季有鲜花,处处有绿地。校园绿化还可以平面与立体配合,如在墙体上由爬山虎、五叶地锦自由地蔓延生长,搭建花架走廊配以紫藤等,变校园为公园,让一片片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
在总体布局与规划方案确定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设计,设计工作的重点则是植物材料的选择与植物群落的配置。关于植物材料选用问题:常用造园的春夏赏花、秋冬看叶观果的乔、灌木与地被植物有很多,从生态学的观点考虑到植物的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各树种间和草木间群落的稳定性等问题,特别是针对树木间的生化相克和对人体产生过敏或有碍健康的各种问题都应重点考虑周全。在植物群落配置上,无论是操场或绿色隔离带或片林,要乔、灌、草结合,不应设置过多的人造物,各种林木中都应留有空隙,便于铺设草地。
论文将校园划分为学校门前区、教学区、运动区、校园道路。由于各区的功能不同,绿化也应因地制宜,在不同功能区的绿化中,不只是用植物改善环境,而是利用植物创造环境,挖掘校区植物配置的新创意,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风格来美化校园。
校园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应依据科学性艺术性的原则,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科学性是指适地适树,注意其生态习性;艺术性是指运用美学原理,对树木花草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从而使校园环境既符合科学的生态学原理,又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学校正门至校园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以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要求为主,植物配植应以简洁、大方,不遮挡车辆行人视线为宜,把交通安全放在首位。
教学区是校园的主区,是师生学习工作的场所,此区的植物选配,在功能上应以幽静典雅为宜,在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的前提下,栽种适量的高大乔木,形成自然大方的景观和可以纳凉休憩的绿荫,从平视或楼层俯视的角度,也能取得最佳观赏效果。还可以栽种一些高观赏价值或稀有植物,如猬实、文冠果、品种月季、玫瑰等,不仅能丰富植物品种,还具备了一定科普功能,开拓小学生的视野。
该区的绿化功能是要创造相对隔离的环境,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和运动场地的面积要求,保留足够的活动区域,在植物群落的配置上,应本着实用、抗破坏的原则,设置绿篱进行区域分划。
校园的道路一般可分为主干道、支路和绿地小径。主干道绿化应以整齐对植的小乔木或者灌木为主,如西府海棠、丁香等,间或选配银杏、悬铃木等较为高大的乔木构成起伏的曲线,避免过于单调。支路和小径要活泼而富有变化,可采用珍珠梅、山楂、黄刺玫、水木旬子等与花灌木进行间植。此外,小径可以卵石等铺装为碎料路面,种植低矮的草本植物,如萱草、射干、鸢尾等,使之既具有不同的观赏性,又有引导和分隔的作用。
一个充满生机的园林式校园,能极大地提高广大师生的学习及工作效率,愉悦师生情感。研究校园生态环境,不仅需要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园林绿化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更重要的就是要多深入到校园中去,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对环境的诉求,进而确定校园绿化中良好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形态,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情况因地制宜。目前有关小学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的研究甚少,笔者借该文大力呼吁有更多的园林建设者将目光投入到小学园林绿化工作上来。
[1]李淑娟.行为空间互动下的小学校园设计[D].天津大学学位论文,2006.
[2]杨燕妮.运用生态学原理创建园林式大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6,(06):107-128.
[3]段拥军.校园园林化综合分析及其应用[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04).
[4]高宗翔,邹昊.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