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012-08-15 00:49王金火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心理健康心理

王金火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里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精神因素以及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活动空间等物质因素,还有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各种文体社团活动等行为活动因素和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等制度因素共同形成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以引导学生的心理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氛围导向。校园文化不仅丰富和活跃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能够满足大学生归属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具有感染、熏陶、规范、引领等多重作用,是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必不可少的文化依托。每一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这些对于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学校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行为准则等产生认同感和义务感,使他们自觉地用约定俗成的标准评判是与非、对与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氛围中,使其自主、独立意识增强,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往往能收到制度或权力本身所难以媲美的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的延伸——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健全。循序渐进、深入普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它能够使大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心理品质等方面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塑造。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作为指导工作的重要文件之一,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科学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作用,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功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健全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广泛开展学生心理测评、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内涵丰富的心理健康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测试、指导职业心理特征解析,提升大学生自信心与心理应激能力以及职业心理素质。这将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专业支撑。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体适应能力。大学生在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相应的能力,如个体适应自身的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校园文化活动能很好地协调学生自己的情绪,防止沮丧、暴躁等不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消极情绪的产生,提高个体适应自身的能力;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激发个体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心理特点和能力迁移到学习上,能够使个体积极对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也体现在学生人际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协调与合作,懂得克制和忍让,并培养起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校园文化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降低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提高个体的各种适应能力。

三、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业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他们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为了今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外,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课程,再加上英语、计算机等各种证书的考试,使他们的学习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缺乏动力。还有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再也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劲头。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常见的学业问题常常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沮丧等情绪,若不能适时解决,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每位大学生都怀揣着美好的理想来到大学校园,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大学生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因此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有些学生希望自己在某种场合、某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但学校没法给他们创造足够的条件使他们的愿望得以实现;有些学生过分追求理想目标,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事不能正确对待;有些学生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差距较大,同学之间相处困难,感到自己不像在中学时那样受到关注等等,这些都使他们感到压抑。虽然大学生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可以唤起他们的上进心,但是如果深深陷入苦闷压抑之中,长时间深受困扰,这就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3.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心理问题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从中学的校园生活进入大学校园生活,缺乏人际交往经验,有些学生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心存担忧,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则因此而无法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虽然当前校园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是和谐的,大多数学生的人际交往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经常感到寂寞和孤独,个别学生与同宿舍的人处理不好关系,难以适应新环境。再加上大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和学习生活习惯,他们不同的思想观念、处世风格、个性脾气表现在人际交住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这些不和谐因素得不到及时调节,淤积过久,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4.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阶段,青春的萌动使大学生开始涉足于另一个领域——爱情。然而,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大学生又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是每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随着大学生生理、性心理的发展,爱情需要与性意识也快速发展起来。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并希望在大学期间能有一段浪漫的或难忘的爱情,甚至希望毕业后能建立婚姻家庭。虽然不少大学生都能较好地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并采取健康、文明、高尚的恋爱方式,使之成为人格完善的契机和美好人生的华章。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由于对恋爱、爱情等了解很少,常常不能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恋爱与学习等关系,因而影响了学习、生活和健康。

5.求职与择业问题

这个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由于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问题对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弱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有些学生缺乏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在即将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非常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地给他们带来困扰和忧虑,因而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甚至对前途失去希望,更有甚者觉得生活失去意义,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

四、努力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1.树立优良校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调适大学生心理状态

高校一切教育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应树立优良校风,营造教风端正、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之间与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南开大学老校长母国光就曾说过:“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服从和服务于高等教育目标为指导思想,树立优良校风,营造和谐校园,创造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对陶冶学生性情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校园,进入实际社会环境,直接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性、体验性、公益性的学习,通过社区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校内外志愿者活动等,将大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刻苦锻炼技能,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紧密融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3.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迈向前进。在市场经济商业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给大学生价值观念带来极大冲击,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发生深刻的变化的情况下,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青年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是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任何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1]宋春蕾,徐光兴,周晓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教育与职业,2011,(20):72-73.

[2]潘燕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校园文化建设[J].校园心理,2012,(1):63-65.

[3]吴文澎.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40-42.

[4]杨楠,陈旭.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149-151.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心理小测试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