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琴
(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谓人格,就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教师的人格主要是指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独特的性格、气质、能力的总和。人格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它是一个人感情、言谈举止、道德信仰的综合表现,理想的人格具有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教师一言一行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话听与不听、信与不信、服与不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自古至今,成功的教育学者,在他们的信念、操守以及道德规范之中,都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格晚,学校文化底蕴和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们也由于文化基础有限、自制力不足等原因产生了不重视学习、浮躁、功利等思想,更需要教师们拥有高尚的个人品格,提炼自身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整体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他们善于思考,思想活跃,崇尚良好社会公德,渴望良好人际关系等,但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农村家长由于缺乏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和方式方法,使不少学生表现出不善与人交流、自闭内向等特点,一些学生中出现了对自己的理想、前途、信仰、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在道德上的失衡等现象。为了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的导航者,以自己健康的人格,为学生梳理出一个明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崇高的品格、正义的行动以及为教育事业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来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多是学习一般、活动表现一般的学生,不易受老师关注,升入大学他们大多自信心不足,又缺乏锻炼,想参加活动又缺乏表现的才能,产生对班级活动冷漠、主人翁意识不强的现象。再加上大学费用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迫使不少学生入校就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出路,而学校的知名度和专业层次水平又让他们看到很多负面的就业信息,从而产生对自身就业和能力的怀疑,更加的自卑。
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全面的人格魅力,即言行一致、公正正直、谦虚谨慎、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学生、敢于直面挑战、有开拓进取精神、有无私奉献精神。与学生打成一片,友好相处,能对学生心灵深处的喜悦和烦恼、肯定与疑惑及时察觉,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从而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积极效仿。
教师高尚的人格会引导学生尊敬、信赖、模仿,这会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热情,有助于学生对自我的再塑造。恰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健全的教师人格对学生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会从学生的学业、情感、道德,几个方面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当教师的人格力量使学生仰慕并心悦诚服,就会产生一种人格效应,令学生在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中,受到教师榜样示范作用的感化。只有来自于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和感染学生。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根据“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原则,针对青年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积极的、主动的、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更要以自身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应率先垂范。教育学生要诚信,自己就应有磊落的言行;让学生避免浮躁,自己就多一些坦然和淡然。
教师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欢迎,也只有友爱、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教师的教育,感受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而这种影响教育又是任何教科书,任何说教和批评都无法达到的,它会让学生的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作为教师“身教胜于言传”,只有内在美与外在美完美地结合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学生们连老师握笔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在课上或是课下的一言一行,甚至坐、立、行的姿势都会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如果想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文明礼貌、得体大方、团结互助。如果不能改掉不良的习惯,对学生不仅没有形成正面的积极影响,反而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
伟大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塑造,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良好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
尊重是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有着更加强烈的自尊心,如果这种自尊心得不到保护,他们就会更加的自卑,对未来更没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尊重学生,真心地与学生相处,对学生宽容,把学生当平等的人来对待,使他们感受到尊严和理解,他们会更加敬重老师,用双倍的爱和努力来学习生活。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点,教师要具备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找出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不拿不足与短处来对比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受到老师的赏识,自己是独特的也是优秀的。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点到为止,尽可能地给学生一定的反思和悔过的机会。作为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陶冶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也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健康地生活。
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独立个体,是以专业知识学习为己任的能动个体。现在的大学生追求真理、渴求新知,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通常不满足于书本教学,通过电脑、互联网等途径,他们了解的东西很多。老师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广阔的课外知识,吸引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分辨良莠,引导他们在专业知识的主干道上前行,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地遨游。
其次要有不断创新的科研成果。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坐在教室的学生随便翻动手机就能“知天下事”,下载许多教材、课件、教学视频。所以老师如果只是讲书上的知识、别人的知识已经不行了。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创新,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用自己的眼光视角引领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开启心智。好的老师并不是讲得热闹、听得过瘾,而在于有他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就能让学生有体会,进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最后还要熟练运用教育技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教学的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所以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很必要的,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一个重大延伸。现代的课堂如果只是运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吸引学生,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像好莱坞大片或是王刚讲故事那样精彩的话,学生一定不会厌烦或逃课。所以,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从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跟上时代不和学生有代沟的途径。
爱是教育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目光观察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从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向上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要从爱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要严慈相济,富有爱心。这样,学生也会学会爱老师、爱同学,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中能分辨出善与恶、美与丑。大学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情感与热情,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成人、成长、成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格后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教课任务量不断加大,每天疲于上课做研究,没有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不少老师的教学只是停留在“传道”阶段,带着教案匆匆上课,下课后又匆匆赶往下一个课堂,如果遇到合班的大课,黑压压二三百人,老师更难去跟学生接触,很少和学生沟通,师生关系淡漠,又怎能让学生钦佩他的人格,感受他的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勤奋、勇敢、谦虚、自强不息的良好性格才能被学生感受到,学生才会拿来学习运用,从而提高适应环境、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师生之间的投桃报李,也会更加促进教师在精神境界和思想追求上严格要求自己,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生活,锤炼自己的人格修养。
大学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具备这些,才能实现经师和人师的完美结合,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大学教师。
[1]杨柳,杜侦.论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J].江苏高教,2006,(04).
[2]张小明,黄德健.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04).
[3]张晓云.高校教师人格力量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