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2-08-15 00:49:04聪1伟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实验班显著性测试

耿 聪1,张 伟2

(1.河南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南 开封 475001;2.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拓展训练(Outward Development)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6年在英国成立Outward Bound培训学校,1962年传入美国,1970年中国香港也加入Outward Bound培训机构,自此开始与学校体育教育结合起来,使原有对大学生的体能培训转化为培养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团队效能的学习与探索,时至今日,拓展训练培训应当说是全世界较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拓展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尚不普及,直到1999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也把拓展纳入课程体系之中,随后在中南大学、浙江大学也开始尝试把拓展训练作为一门指定课程内容。拓展训练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与高校体育教育结合的相关文献资料尚不多见。基于此,论文尝试把拓展训练引入到高校体育教育实践当中,并对该项目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对于丰富高校体育教育内容,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均可以称之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南大学2010级公共体育大学生91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搜集了国内外有关拓展训练的相关文献资料67篇(包括一般期刊文献、学术报告和硕士论文),并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类阅读和学习,为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效果,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部分为获取实验所需数据,对实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和SPSS18.0软件对实验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差异性检验,以验证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4.实验法

随机选取河南大学2010级公共体育大学生91人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学生45人(男生28人,女生27人),对照班学生46人(男生25人,女生21人),实验时间持续一个学期,具体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拓展训练引入到高校体育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

在心理学领域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较多,其中,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接触实际问题(其中包括个人和社会问题),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单纯的专业技术技能,并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懂得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拓展训练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教师为引导的思想,营造了一种促进学习的合作氛围和环境,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另外,在拓展训练培训中,教师引导学员体会和感受项目乐趣,并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引发学习者动机行为的改变,这与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也是一脉相承的。

2.教育学基础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突破了传统教育范式的思维模式,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探索,应当说是符合教育学研究规律的。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旨在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以个体的活动为基础,这样个体的发展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对话权,在平等交流、情感沟通中来实现学生超越个体的有限视界,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拓展训练所设计的教育环境常常把生活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困境和现实问题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新奇,充满挑战,需要在个体和团队的合作下来完成的一项有着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面前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满足大学生学习、生存、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3.社会学基础

拓展训练课程作为一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训练课程,与社会学中的社会互赖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密切相关,因为社会学理论认为个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努力,强调集体的利益凌驾于个人的利益之上。在拓展训练课程中,一些项目设置(如高空断桥)需要在团队成员的相互帮助和鼓励下才能完成,这种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无疑为大学生未来融入到社会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

(二)实验的具体设计

1.实验假设

拓展训练课程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2.实验地点

实验组:分为两个周期,第一个月根据正常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第二、三个月在郑州市拓展训练基地上课,主要完成高空和户外拓展实践课程。

对照组:在本校体育场地根据教学大纲的实际安排实施正常的教学计划,授课内容为素质课程(50米、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和篮球普修课程。

为了避免因教师因素所造成的学习效果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个教师来担任,实验后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标准一致。

3.实验的测试指标

身体素质部分: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50米、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和握力的成绩进行测试。其中50米跑的测试目的在于评价大学生的速度、灵敏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的测试目的在于评价大学生的耐力素质水平,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握力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价大学生的上肢力量,特别是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力量发展水平。

心理素质部分:根据心理学问卷的调查测试标准和要求,结合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编制了《高校大学生心理测试量表》,评价指标划分为五个维度,按照5、4、3、2、1分别给予赋分,5代表非常符合,4代表比较符合,3代表一般符合,2代表不符合,1代表完全不符合。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91份,有效问卷91分,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4.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应当说是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整个课程具有调节、控制、激励和导向作用,这也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参照。因此,在实施实验之前对整个教学目标进行了制定。

实验班:教学目标的制定包括让大学生掌握体育专业技术技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精诚的团队精神,积极的人际行为、个人行为和团队行为。

对照班:掌握体育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5.教学计划的制定

对照班根据国家大纲的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在此就不做具体的描述。

实验班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部分。其中,理论课主要介绍拓展训练的起源、概念、理论基础、作用、项目分类;技术教学主要介绍穿戴安全带、主锁、8字环连接保护绳、“布林结”和“8字结”的绳结操作、法式五步保护法;地面内容有桃花朵朵开、有轨电车、青蛙跳水、无敌烽火轮、电网;低空实践部分主要有胜利墙、背摔;中空实践部分主要有空中单杠、飞夺卢定桥、空中击球;高空实践部分主要有速降、攀岩、天梯;心智教学部分主要有电波传递、孤岛求生等等。

(三)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比较

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其中男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男生1000米的平均成绩(单位:秒,下同)为251.20±13.08,对照组的1000米跑平均成绩为249.03±12.75,从T检验结果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277>0.05);实验班男生50米测试的平均成绩为7.26±0.58,对照组50的平均成绩为7.34±0.47,从T检验结果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325>0.05);实验班男生握力测试的平均成绩(单位:kg)为43.60±7.28,对照组握力的平均成绩为45.14±5.71,从T检验结果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171>0.05)。

其中女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女生800米的平均成绩为234.61±9.53,对照组的80米跑平均成绩为233.18±8.82,从T检验结果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627>0.05);实验班女生50米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89±0.43,对照组50的平均成绩为8.75±0.51,从T检验结果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74>0.05);实验班女生握力测试的平均成绩为27.32±5.17,对照组握力的平均成绩为28.44±4.11,从T检验结果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97>0.05)。

实验前的心理素质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躯体化各项心理指标均没有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

2.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测试指标的差异性比较

在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测试,测试的方法和统计方法与实验前相同。从测试结果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男生的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除50米以外(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和握力),均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的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均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实验后的心理素质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人际关系、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躯体化各项心理指标均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强迫、抑郁、焦虑心率素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0.05>P>0.01)。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水平优于对照班。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的身心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除男生50米以外,其他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学生的人际关系、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躯体化各项心理指标均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强迫、抑郁、焦虑心率素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整体教学效果实验班优于对照班。因此,将拓展训练课程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

(二)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拓展能力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拓展教学能力,为高校开展拓展课程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其次,合理开发高校的场地资源,加大经费投资力度,为高校校内拓展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曲宗湖.体育课程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龙佩林.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唐建倦,贺仕刚,周玻.心理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学价值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实验班显著性测试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行知实验班
幽默大测试
幽默大师(2020年11期)2020-11-26 06:12:12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26
“摄问”测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