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传播策略探析

2012-08-15 00:49秦法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河南河南省文化遗产

秦法跃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河南文化传播策略探析

秦法跃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其加以开发和传播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但是河南省文化的传播现状并不乐观,通过传播学理论的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文化资源传播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河南文化;传播模式;传播媒介;传播策略

河南省地处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自殷商时代便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有四个在河南省。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殷商都城遗址、中岳嵩山的少林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更是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比如中国最古老的庙会——淮阳太昊伏羲陵庙会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盛典,少林功夫和豫剧艺术也传向了世界各国。但是,这些只是河南文化的冰山一角,如何更好地挖掘河南文化资源的价值,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是当下河南文化传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论文试图通过对传播模式探析为河南文化传播作有益尝试。

在任何一种传播模式中,传播媒介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和科学的传播策略的制定,能够大大提高传播效用,取得良好效果。结合我省的具体省情,河南省文化资源的传播可以从高校教育、旅游业和大众传播媒介等三个方面来努力。

一、挖掘高校力量,宣传河南的文化资源

在宣传和研究河南省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是一个重要阵地。高校教师是研究河南文化资源的主力军,高校学生是宣传河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群体,高校的科研条件为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充分挖掘地方高校的力量,是本省文化资源走出去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在整理河南历史文化的过程中,编撰相关的书籍是宣传和利用地方文化的基础,产生的影响也是长期性的。地方高校可组织教师根据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对象编写相应的书籍。一是出版学术性强的专著、研讨会论文集,作为开发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理论支撑。二是出版河南历史文化的教材,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其阅读对象主要是在校的大学生。师范类高校还可以联合编写一些供省内外中小学生使用的河南文化教育读本。三是出版普及类的读物,以可读性强、便于携带等为特点,其阅读对象主要是省内外的大众,尤其是前来河南参观的游客。历史类读物有很大的读者市场,如果在图书编撰和出版这方面能够做好,不仅能很好地宣传河南文化,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其次,地方高校也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链条,尤其是一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其真实性和权威性往往影响到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而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论证离不开高校的学者们。中国功夫出少林,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祖籍商丘,却让美国人拍出了动画片《功夫熊猫》和《花木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躬耕于南阳,但是由于河南高校专家缺乏有利的考察论证,南阳武侯祠远远不如襄樊的诸葛庐有名。地方高校学者也可以直接参与文化产业的设计,如今,各人文景点的开辟都离不开历史、文学等学科的配合。仅就河南来说,省内在建或建成的景点就有郑州黄河文化大观、开封清明上河园、洛阳河洛文化村、三门峡虢国文化城、新郑黄帝故里、安阳殷商文化博物馆、《周易》发源地汤阴里城等等,这些文化景点的建设,都离不开高校学者们的论证和设计。还有些风景名胜虽然开发价值很高,但由于交通闭塞、布局不合理、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游客寥寥,从而影响旅游收入。这就需要史学工作者帮助旅游部门作出合理的调整,兼顾外部景观设计和历史文化内涵开发,达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配合,让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去。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和传播更是离不开高校。高校是传授、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入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濮阳杂技艺术学校等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等等,这些都显示了高校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研讨和保护策略的制定也需要高校的参与和支持。例如,2002年10月举办的“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木版年画全国大联展”,2010年7月在信阳召开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论建设研讨会,以及当年10月在新乡市举办的首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牧野论坛”,都有专家学者参加,他们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文化产业的勃兴

现代旅游,已经成为一项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目的大众活动。河南省是一个文化大省,许多人文景观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如太昊陵、黄帝故里等帝王文化,洛阳、开封、安阳等古都文化,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等宗教文化,嵩阳书院、应天书院等书院文化,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对于这些遗产,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将静态的旅游资源“活化”,打造旅游品牌,利用旅游业的发展将河南的传统文化远播出去。在这方面,也已经有成功的范例,比如通过运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以及中国传统的曲艺、杂技,将嵩山少林的禅宗文化搬上舞台,营造了震撼力十足的舞台效果,游客们观赏过后赞不绝口,对少林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体验。占地600余亩的清明上河园真实地还原了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集中再现了原图的景观场景和宋代的民风民俗,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据统计,清明上河园日均游客四千余人,最高达到每日三万人。这些都是我省将文化元素、历史元素融入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产业传播文化理念,走文化强省之路的成功经验。

静态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文化宣传意识,在讲解和介绍旅游景观的时候向游客渗透河南的历史文化知识。比如,河南省拥有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对入藏文物的介绍性语言兼具科学性、历史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加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展示了汉字发展和传播背后的故事,并以此为依托,将地方文化融入原始的汉字文化当中,既有效宣扬了河南文化,又引起了游客们的兴趣。

旅游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河南省来说,更是一个传播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媒介。从河南地域文化的实际出发,以供给与需求的扣合、传统与时尚的契合、稀缺和共赏的衔合、旗手与团队的组合为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四个支点,寻求适合河南地域文化资源发展的路径,将极大地推动河南地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扩大河南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三、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科技的发展使得传播途径有了极大的扩展空间。随着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兴起,人们能够了解和接受到的信息量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方便,利用好大众传播媒介,是我省在制定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时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

首先,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始自报纸的出现,它在漫长的传播史中一直是新闻传播工具的主要形态。河南省内的报纸超过百种,影响力和发行量较大的包括《大河报》、《河南日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郑州晚报》等。我们可以在这些报纸上开辟与河南本土文化相关的专栏,或邀请学者进行研究探讨,报道最新研究成果,或介绍文化知识、旅游景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来宣扬本土文化,或公布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和展览信息,也可以向社会征集文化故事,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稿,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力等等。

其次,广播和电视是继报纸之后出现的利用现代科技兴起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传播媒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现今最主要、应用最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在广播和电视节目中加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电视台可以制作与地方文化有关的专题节目,包括纪录片、故事片和宣传短片,甚至可以在广告中融入地方文化。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经常会录制多集的专题纪录片,介绍某省某地的文化,比如央视推出的十集人文纪录片《河之南》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中原河南的历史文化风貌,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华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兴衰的历史过程,演绎了一个个文化故事,为中原大地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我们地方电视台可以从中吸取营养和经验。

另一方面,影视业是当今信息时代的朝阳产业,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符合时代、符合我省省情的。经济学者花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竞争力主要由市场拓展、成本控制、整体创新、可持续发展等能力构成”,而“影视产业是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门类之一”。我省现在已经建成的有焦作影视城、登封少林寺、巩义康百万庄园为代表的热点景区。为取得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我们应学习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与典范,在文化遗产的开发过程中兼顾以创设影视基地为主的影视产业,并以影视业自身的逐渐完善促进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升级。

最后,充分利用网络,扩大影响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真正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限制,形成了跨国界、跨文化的全新时空。网络传播主体主要有政党、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传统媒体以及作为个体的网民等,研究不同主体的不同传播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使互联网服务于人。在这里,主要介绍如何发挥政府网站、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这些主体在传播河南文化过程中的作用。

政府网站也叫政府门户网站,是由政府的工作部门开设、创办或组建,并主要用以展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形象、发布政务信息、受理相关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网站。其中,政务信息和事务信息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并不密切,关键在于利用好新闻信息和生活服务信息这两大方面。我们可以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增加关于河南文化的最新动态,或者类似上面论述报纸时提到的开辟文化研讨专栏和交流思想的互动专区;在生活信息栏目中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天气、交通、餐饮等方面介绍,比如,北京是政务门户网站——首都之窗就设有“便民服务”一栏,包括北京十大景点介绍、景区乘车线路、公交观光线路介绍等等,我省的政府网站也可以学习借鉴。

媒体网站,也称传统媒体网站、传媒网站等,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创办,主要用以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提供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的设计可以和传统媒体相类似,但是又有着自己的优势。比如,媒体网站中都设有一定的频道,分放不同主题的内容,可以在网站中专门设立河南文化的相关链接,方便网民浏览。另外,网站还具备一个传统媒体没有的功能,即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功能,这是架在海量信息和受众具体需要之间的一座桥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大部分媒体网站还设有滚动新闻,有的按新闻的时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照热点程度排列,可以加大河南文化在滚动新闻中的比例。同时,也可以像传统媒体那样设立专题板块和交流区,增加宣传河南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可以更好地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商业网站是指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以营利为目的创办的,用以提高商品、信息和服务的网站,是互联网技术商业化的最直接体现。关于商业网站中增加河南文化的策略,都可以参考以上的做法。门户网站主要是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领先者。通过这个门户,可以找到这个领域内的所有信息,其内容具有丰富性、真实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垂直门户网站的设立,加大对门户网站的管理力度。比如,河南文化网和河南文化产业网都是成功的典范。

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我省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文化产业并没有实现蓬勃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因此,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能够激活河南文化的巨大潜力,扩大河南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1]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1.

[2]吴存东,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45.

[3]雷跃捷,辛欣.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F208

A

1673-0046(2012)5-0013-03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2011B356)、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1240044010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1-QN-25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河南河南省文化遗产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活态文化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