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下的转向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新思路

2012-08-15 00:47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主体理念

(通化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吉林通化134002)

实施“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下的转向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新思路

马淑琴,张海涛

(通化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吉林通化134002)

结合某地方高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迎合新形势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才兼备”的“四有”公民,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为转向,通过明确目的性、内容的实效性、方法的多样性和管理的规范性四个角度,探求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瓶颈问题。

“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我们长期教学过程中,深化教育规律的一种体现,它强调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时刻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打破以往的“家长制”的单向强制管理,换位思维,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突出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核心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更是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的具体展现。教育是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这就决定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过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实现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挖掘学习的方法,有利于通过师生间互动的形式,达到教学相长。高校以此为契机,将这一理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展开,有利于我们探求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的新思路。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的困境

第一,认知主体目的性的缺失。人与动物区别的最大区别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人的活动,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是具有目的性的。但是,存在于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认知主体目的性的缺失。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都要成为“单向度的人”,不仅是劳动的异化,更表现出知识的异化,不是我们有目的地去理解和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将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而往往表现出被禁锢其中,难以自拔,反受其困,难以发挥其力量。例如,有的教师存在脱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应付教学,完成任务即可的思想。学生则片面追求考试的顺利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并非是一张卷子,一学期的课程就能够实现和完成的,它体现为一种思想的长时间的系统的内化和形成过程,自古方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况今朝,纷繁复杂的条件下,更要提高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由目前学生所传言的“必修课选着逃,选修课必须逃,共同课随时逃”便可知其目的性的弱化和缺失。

第二,认知内容的空泛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我们通过实践来把握和认知事物,形成理论,达到解释世界,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从而要求我们所学知识和理论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质性,不能说大话,讲空话。如此,只能造成学生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厌倦和疲惫,甚至是逆反。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是一种“假、大、空”的政治空谈,无法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有些同学就地逃跑,也不排除“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完善和提高现有的知识体系,力图更多地、及时地反映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真正使学生通过我们的理论学习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第三,认知方法的滞后性。不同主体在认知过程中选择不同方法来达到自我的目的。针对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在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滞后性。教师的教学很多还是驻足在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教育模式,片面地向学生灌输特定的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突出体现的是单向性和强制性,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甚至造成了师生间的对抗。方法的灵活性,主体认知的互动性难以体现,无法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特征,实现教学相长。学生自我的也未能在多年的学习中,构建良好的认知途径,仍旧处在旧式的“死记硬背”、“60分万岁”的思想上,难以真正地践行恩格斯曾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必须推进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第四,教学管理的松散性。教师和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在求知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保障。但是,目前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管理的严谨性难以得到体现和发挥,而造成了认知管理的松散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改善现有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合班授课的形式所来的系列影响——教学设备配给和更新不到位阻碍师生互动,影响课堂效果;学生的自律性不强,对课堂秩序的维护和驾驭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且人数较多的条件下,也难以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阻碍其改革创新。故为了更好地确保认识方法的探索研究,必须要争取改善现有的教学条件。除了客观上存在的问题之外,在主观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管理理念也有待进一步转变和更新。不仅学生无法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和管理者有时候也存在排斥的观念和态度,如此,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我们更新管理理念加大管理的力度,使我们首先在原则上要规范自我,明确自我的职责和义务,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实施“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的新思路

第一,增强主体意识,明确主体认知的目的性

树立主体意识,实现自我教育。在增强主体性意识的基础上,既要帮助学生明确认知的目的性,又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沟通来促进双方思想品德的提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不是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本身就是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培育学生主体认知理念。通过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对话,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密切体察他们的言行、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他们,理解他们,产生共鸣。师者,既要体现教育学生的作用,同时更是他们的观察者、呵护者和服务者,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搭建桥梁,做好导者的职责。如此,必须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学生主体也要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要加深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转变以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认知,而要使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在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基础上,实现大学生人数上的精英到大众的转变,而知识体系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的专业化和纵深化的发展。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人的成长过程中的指南作用,树立正确学习和思考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完善认知内容的实效性

主体对知识的需求,往往表现为因疑而知和因过而知。正如哲人所言,哲学就是世人的一种惊诧。主体通过认知活动,提高自己征服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新形势下,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理论知识与时偕行成为必然。、陈旧的理论和思想无法及时更新,老生常谈,会使学生感觉视觉和听觉的疲劳,进而引起心理上的厌倦。但是,知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搭建我们沟通历史的桥梁,同时,又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立足实际,探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知识体系,为社会未来美好的发展明确方向,提供理论指南。同时,也体现了理论自身的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教材,围绕基础理论内容,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设置专题,让学生依据已学理论知识探讨当前社会当中的实际案例,赋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我们现有教材内容,使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创新性,从而体现出对传统基础理论知识精髓的继承;同时,又要积极探索和钻研当前社会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搜集新的信息,对其创新思考挖掘其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唯有实现认知内容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培育能够高效理解和运用认知资源的载体,才能更加有利于融于社会,满足于社会,从而到达“学以致用”之目的;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三,贴近大学生实际,创新认知方法的多样性

为满足21世纪作为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的需求,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创新认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机械式的“教师——学生”的单向度的“填鸭式”、“一言堂”讲授教育方法的束缚成为必然,进而体现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贴近学生实际,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转换学生作为“留声机”和“存贮器”的传统观念,创造多样化的认知方法,增强学生主体的认知能力。为实现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需要我们结合迅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科技探究行之有效的符合学生需求的认知方法。一方面,针对传统教育方法取其精华;另一方面,借助已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和设备的辅助,变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由抽象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中国现有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等。国外现有的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可以将现有的认知方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际问题进行结合,有效加以利用。

第四,提高服务意识,规范教学管理的严谨性

“昔孟母、择邻处”,人的成长受到教育和环境的重要影响,所以,要力争为学生们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体现自觉性和互染性的特点,对于人健康成长具有主导作用。学校的教学管理,尤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责任重大。思想是先导,没有好的思想就难以有正确的方向,难以塑造“四有”公民,更好服务社会和人民。一方面,教学管理中奉行“以学生为本”,构建完善管理体系,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其中,既要有硬件的完备,又要有软件的健全。另一方面,提高师生遵守秩序的自觉性,保证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尤其是教学方法的高效运用,真正使学生们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实现为人之道。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解决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教师主体”瓶颈,转向“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充分调动大学生的道德积极性,强化道德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活力,促进学生主动寻求、主动学习,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抵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取得更好效果。除此之外,需要我们明确的是,“以学生为本”决不是对学生的一些不合理想法和行为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决不是抛弃学生尊敬师长最基本最底线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决不是在学生犯错误后的姑息迁就、视而不见。一方面要注意给予学生申诉、利用、维护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和渠道,另一方面更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供适当教育,强化管理,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重分析,注重诊断,把握学生鲜活的实实在在的个性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1]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林建辉.“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D].厦门大学,2007.

[6]蒋家琼,王辉,李娟.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2009学术年会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10(2).

[7]盛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特征及模式创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6).

G650

A

1008—7974(2012)09—0093—03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文关怀视野内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1】第488号;通化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2—06—02

马淑琴(1980-),女,吉林辉南人,通化师范学院思政教研部教师,哲学硕士。

颐心)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主体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以学生为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