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廉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利用情感因素培养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探析
胡廉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英语成绩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情感培养与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结合之路,论文根据高职生特点和教学经验,分析了影响英语学习兴趣的三个情感因素:动机、自信心、焦虑,并从英语语言本身、教师和课堂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情感因素来培养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
情感因素;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一位成功的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乐学、善学、会学。
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和最活跃的因素,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为此,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就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培养。
人是有情感的,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特有的、高级的需要。现实中有些事物使人高兴,有些事物使人惊恐、厌恶,这些以特殊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就是情感。情感包括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心、自信、强烈动机、愉快、惊喜等;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
此外,由于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着英语基础差、学习观念不正确的问题,高职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出现整体滑坡的现象。然而,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际贸易类学生的英语水平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其四级整体通过率不亚于普通本科类的学生。透过这个现象,笔者认为,当前高职生英语学习的态度差和成绩的落后并不仅仅是基础差的问题,其不愿意学习英语的观念背后是英语学习兴趣缺乏和好感缺失。
影响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主要探讨对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维持有重要意义的三个情感因素:
1.动机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动机是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作为英语教师,了解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对指导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语学习动机强者往往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拥有渴求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具有极大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能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者,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缺少学习积极性。
2.自信心
在诸多与英语学习有关的情感因素中,尤以自信心最为重要。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高度自信心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学生学习成功率较大,他们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学习中不怕犯错误,能大胆地用英语进行交际,不为语言错误而感到难堪;而在同样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自信心弱者,由于过多地顾及面子,怕出错,错失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教育者应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其主动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3.焦虑
焦虑是指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它是由于个体受到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致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情绪状态。心理学家发现,中等程度的焦虑是最佳的焦虑水平,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过强或过弱的焦虑则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破坏学习。
1.利用英语语言内在情感因素激发英语学习动机
英语是一种优美的语言,它以柔和动听的语音、起伏有致的语调、简明易懂的语法以及简单的书写而成为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对已经接触英语多年的高职生而言,教师有必要让学生重温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英语的重要性,才能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和维持其学习的兴趣。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外,更应该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丰富、文化的唯美和交往中的实用,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它,在不断享受美、挖掘美的同时学好英语。老师应更多地向学生展示英语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多向他们介绍西方文化美的一面。例如:英国绅土的彬彬有礼,美国人的独立进取,西方人民主、不拘小节、率直热情等性格上的优点,西方国家优美的自然风景、生活环境及他们社会生活中美的方面等。让学生通过英语这道桥梁,跨越国界,了解遥远国度上的风土人情、政治文化,开阔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笔者做学生的时候,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这一深奥的课程中,教师独具慧眼地用当时BBC的优秀纪录片《野生中国》作为教材,优美的画面、纯正的解说,不偏不倚的立场和独特的角度不仅让学生深入其中,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一览无遗,教学效果甚好。在此后实际教学中,笔者曾经将热门游戏《反恐精英》 里的英语单词和知名时尚品牌里维斯牛仔的英文历史印制发给学生学习,事实证明,学生不仅聚精会神,而且颇有成就感。
这提示我们在选用教材的时候,除了要求知识点外,还应该强调内容丰富、充实,富有人性化,较贴近时代,并具有学科的交叉性,蕴含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2.利用教师的情感魅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自信心的建立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爱与鼓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首要条件,而“爱”又是教师积极情感的核心。由于高职学生长期受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他们不可避免地将汉语学习的态度嫁接到英语课堂甚至是英语教师身上。如果此时英语教师不能用积极的情感如热情、耐心、公正、公平,充满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必定会唤起学生对英语长久以来的不信任感,也必定会扼杀一部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热爱学生,热爱英语教学,要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诚,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对英语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在“爱”的基础上去相信、去尊重、去唤醒、去鼓舞学生,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对于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教师不能随意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只要不影响正常交际,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减轻学生运用语言时怕犯错误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笔者曾听闻过这样一种经历。A、B两班属于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学习同样的英语课程。但由于时间安排的原因,A班课程在上午一、二节,而B班在下午七、八节。由于上午教师和学生的情绪都比较饱满,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配合较好。而下午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比较累,教师甚至都处于应付之中,因此B班的教学状况明显比较沉闷。一学期结束后,原本基础相差不大的班级,A班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比B班好很多。
情绪具有显著的感染性,特别是在以互动交流为特点的英语教学中,老师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制约课堂活动方式的选择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走进课堂时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的听课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和饱满的情绪去听课,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其接受能力、思维活动能力和记忆能力也会比平时高出许多,这样又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共鸣的效应。
3.利用教学设计中的情感因素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焦虑是一种消极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有利于降低学生因遇到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感。因此,英语教师应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时时保持新鲜感,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该游戏时游戏,该竞赛时竞赛……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减少焦虑感,以此来促进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也应允许学生保持沉默。勉强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观点,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焦虑上升。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性格特征。教师要对他们之间的差异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如果对每个人都作统一要求,只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望而生畏,从而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
英语课堂应该既是有趣的,也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快乐的,又是踏实的。高职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兴趣和情感是相通的,凡是对于有情感的东西都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探析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于培养高职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发展其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刘学雄.培养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J].青海教育, 2005,(4).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宋静.情感因素与英语教学[J].晋中学院学报,2005,(1).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Harmer,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文兰芳.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J].湖南教育, 2002,(12).
[8]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G718.5
A
1673-0046(2012)4-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