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兰
(太原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部, 山西 太原 030012)
“东西”,原指“方向、四方”,与地理方位相关,后来表示“事物”及各种物品。[1]随着语言不断发展与更新,人们对“东西”的理解越来越丰富多样,有时这个词语的意义必须结合它出现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基于这样丰富的语言资料,本文旨在阐述语境对“东西”话语意义的影响,与此同时,进一步讨论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语用功能。
词、句的意义是多层次的,既包括字面意义也包括话语意义。字面意义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畴,话语意义是语用学的研究范畴。语用学是把词、句的字面意义与词、句的使用场合联系在一起,研究具体语言环境下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交际价值,这种具有交际价值的研究就是对语境意义的研究。它能体现出讲话者的真实意图,表达出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功能。可以说,语境是一种心理建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不仅包括交际时话语的上文、即时的物质环境等具体的语境因素,也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因素,如已知的全部事实、假设、信念以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2]15-16从中可以看出,话语意义与语境之间关系密切,话语意义的正确、恰当理解以语境为依托,并且受到语境因素的制约。
“东西”一词出现在唐朝以后。但在元朝的白话作品中大量使用,流行于元代,但或许在南宋时已经出现。[3]最早该词表示“动使”,词性由原来的动词向名词“器物”逐渐过渡,后来,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东西”表示“物品”,进而取代了“动使”之意,“这一意义的使用在元代已经较普遍,尤其是在元杂剧的唱白中。”[1]
现如今“东西”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已经不仅仅是“动使”的意思,随着说话人交际意图的不同,“东西”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与意义。因此,“说话人要慎重选择话语内容和形式,考虑其交际或语用功能;听话人不能只从字面意思去解读说话人所说的话,而要根据语境信息来理解说话人的说话意图,即话语意义”[4]。也就是说,当交际双方中的说话方选择了一类话语内容和形式时,听话方需要根据语境来正确理解说话方的意图与话语意义,只有这样交际才能顺利进行;否则,交际难以正常维系,甚至会使交际双方的关系陷入僵局。以下三例中“东西”的出现遵循本意,泛指“物品”。如:
1.一位自命“中国通”的洋教授,向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等;但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所以,你和他都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http://www.haha365.com/bzzw/93139.html)
例子中的“东西”泛指“一切物品”,而不表示“人”。这位自命“中国通”的洋教授之所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学生“东西”不能指代人就是这个原因所在。
2.她因有了水村那句话,并不回家,先到美化照相馆来,找李太潮。他在这里,算是特别受优待,给了他一间小屋子住。这个时候,他正在屋子里收拾东西,听到学徒说有女客来找,连忙迎了出来。[5]147
3.刚八岁,我已经学会了去当东西。我知道,若是当不来钱,我们娘儿俩就不要吃晚饭;因为妈妈但分有点主意,也不肯叫我去。我准知道她每逢交给我个小包,锅里必是连一点粥底儿也看不见了。我们的锅有时干净得象个体面的寡妇。[6]
所以,当“东西”的使用围绕其本意出现时,语境的依赖性减弱甚至为零。以上三个例子中的“东西”均泛指“物品”。然而,当“东西”的使用背离其本意时,语境的依赖性达到最强,“东西”的语用功能则彰显出来。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出于语言的经济原则,人们在选取词语时都有求简的心理,现代汉语中缩略词的出现便是例证。‘东西’一词是随着交际需要产生的,作为一个口语词,更加需要简洁。”[1]“东西”是口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运用非常广泛的词语之一,它不仅能代表人、指代物,而且意义广且不易把握。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让听话人捉摸不透,会使交际难以继续下去。“东西”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受不同语境因素的制约,其意思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去理解,于是“东西”就在交际中产生了不同的语用功能。
1.违反礼貌原则,发泄怒气
“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但是,礼貌这一概念一旦进入到语用研究的领域,就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7]225说话人等交际主体在理解语言时会根据语境进行揣摩。当交际双方矛盾突显出来时,会用语言将这一矛盾推到顶点。言语交际能够很好地进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满足人们的面子需求,如违背这种需求,言语交际的有效进行就会受到威胁。如:
(1)万太太恼羞成怒,抓着万有光道:“不管是谁请客,我不要你在这里,你和我走。”于是扯着万有光便跑。万有光道:“好好!你这东西,我走!”于是一阵风地走了。(万太太与其丈夫万有光发生了争论)[5]373
(2)汪处厚扭住太太不放,带着喘,文绉绉地骂:“好!好!赵辛楣,你这混账东西!无耻家伙!引诱有夫之妇。你别想赖,我亲眼看见你——你抱——”汪先生气得说不下去。[8]
(3)三奶奶沉着脸,二奶奶说:“姐姐,你真是好脾气!孙柔嘉是什么东西,摆臭架子,要我们去迎接她!我才不肯呢。”[8]
以上三例中的“东西”均用来表示说话者的愤怒,大意表示“不是什么好人”。这样的言语使用属于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当说话者十分气愤时会用“东西”这样的字眼表达批评、蔑视、侮辱、反驳等意思。在交际过程中,“东西”这样的词属于禁忌话语,因为它的出现表示交际双方情感或意见上出现了分歧,这种有争议的词语一般是在交际双方矛盾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时,讲话者才会用比较激烈的言辞表达心中的怒气.
2.体现亲密关系,表达喜恶
“东西”指人时,有褒义也有贬义。“东西”表示“家伙、玩意儿”时既可表达厌恶之情,也可表达喜爱之情。如:
(1)这个小东西是金丝熊,学名仓鼠,属于中小型啮齿类动物。
(2)等我们家小东西长大了,也让她当个什么家,多好啊。
(3)把那老东西给我赶出去。
前两个例子中的“小东西”是褒义,表达讲话者对描述对象的喜爱之情;第三个例子中的“老东西”是贬义,表达讲话者的厌恶之情。
3.表达隐晦含意,揣摩意思
“东西”会出现在某种特定场合,在这种场合下交际一方不愿提及某些敏感词语,或者某些词语是交际双方心照不宣的,再或者是为了交际省略的考虑,将某些词语省略掉以达到最佳交际状态。例如:
(1)“李总”的头比赵正洪还难剃。赵正洪才熬了50分钟就全部开口了,但赵正洪所知极其有限,连他的几个团伙成员的真名实姓都没搞清,更不用说具体住址了。李泽军整整熬了5个小时才被拖“下山”。真应了“难啃的骨头最甜”这句话,“李总”下山后吐出的东西比赵正洪多多了,也详细多了。……也是,反正都到了这个份上了,再瞒什么东西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李泽军虽然读书不多,但这点道理他还懂。(审讯过程)[9]56
(2)这钱赚起来比当医生强多了,很容易上瘾,所以张君问他能否弄到杀伤力更强的高射机枪和榴弹炮时,“高老板”还真动过心,因为张君许诺那种东西的价格可以在霰弹猎枪的价格基础上再翻几个跟斗。[9]71
例(1)中,第一个“东西”表示“李总”在警局交代的“口供”或吐露出的“真话”,第二个“东西”则表示他在犯罪道路上的“罪恶行径”。例(2)中,“东西”表示很容易让人上瘾的“毒品”,因为这样的敏感词语不需要说得很清楚就能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这一系列隐晦含意的出现,都需要交际双方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使用,同时再揣摩“东西”的意思。如果脱离了语境的影响,“东西”理解起来将晦涩难懂。
本文通过对“东西”语用功能的分析能够让人们从更多的视角来看待这一词语,同时能够让交际双方借助具体的语境信息来进一步解读它字面意义背后的话语意义。不过,我们对于“东西”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进行下去,更多地发掘出它的语用功能与意义。●
[1] 曾石飞.“东西”的词义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探索[J].现代语文,2010(2).
[2] Sperber,D &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
[3] 吴朝阳.“东西”词源蠡测[N].文汇报,2011-12-16.
[4] 周秀敏.禁忌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4).
[5] 张恨水.满江红[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6] 老舍.月牙儿(四)[EB/OL].http://www.white-collar.net/wx-hsz/xiandai/xd-06.htm.
[7]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钱钟书.围城[EB/OL].http://www.white-collar.net/wx-hsz/xiandai/xd-wc00.htm.
[9] 刘志瑜,金振林.中国第一恶帮张君集团覆灭纪实[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