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诗伯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江苏泰州225300)
2011年暑期泰职院校选派六名同学前往南京志愿者培训中心接受培训,其中两名来自艺术系的同学,一位将要前往四川绵竹,到当地的建设局支援地方建设,另一位将要奔赴苏北支教。这两名同学在校期间专业突出,获得不少专业奖项,实习期间所在单位的反映也很好。是什么让他们毅然辞去工作,投身志愿者行列,在学院的送别会上,其中一名同学说到08年系里组织同学们参加张江杯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的时候,正是因为得到了指导老师、师兄师姐的无私帮助,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才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最终在规定日期内上交了作品。这个过程让他感触很深,为他走上志愿者道路,服务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些学生的所作所为体现了我们泰职院大爱育人的成果——将自身价值奉献于社会。但他们身上这种精神是怎样产生的,又该如何传承,值得我们探讨。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营造大爱育人校园文化环境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三帮”、“学优”等活动来展现。这些的活动对同学们影响很大,感触也颇深,在宏观上营造了学院大爱育人的良好环境。但是在当前就业竞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果在贯彻大爱育人精神的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技能,则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我们通过近几年组织学生学术竞赛发现,在学术竞赛活动中是可以培育出学生大爱品质的。以张江杯设计大赛和江苏省室内设计大赛为例,当学生开始投入比赛时就会发现周围“高山重重”,面对的困难较多,竞争对手往往是本科院校或者设计单位。在这样的困境中,如果没有外界的指引和帮助,单凭学生的个人努力,往往很多人会打退堂鼓。但如果把学生组建成一个个团队,则效果迥然有别,毕竟一个团队中学生们能互相鼓舞,打气。但若仅限于此往往又还是不够的,一方面要让学生获得满意的比赛成绩还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他们也很难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帮助以及大爱氛围。这时候,如果有专业老师不计付出、高年级同学不计得失地无私帮助,则可以让这些同学最终获得成功。退一步讲,即使在比赛中没有成功,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技能,看清自身的能力强弱,周围“高山”的深浅,为下次的攀越做足准备。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一段竞赛过程中,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周围的大爱氛围,留下一段宝贵的精神记忆,为他们将来也去帮助同学、奉献社会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不仅如此,对于帮助过他们的老师、同学来讲,也能从中感受到大爱育人的氛围,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良性循环。
大爱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质,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专业技术能力和大爱品质两方面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师大爱育人是让每位学生学有所成,作为学生工作者大爱育人是让学生获得真诚和自信。但很多校园活动只能体现其中一点,学术竞赛类的活动则可以同时涵盖两个方面,既可以锻炼学生技能,又可以在此过程中贯彻大爱理念。
(1)化被动为主动。学生不是勉强的被宣传,或者施助,而是有针对性的接受帮助,并在帮助的过程中感受大爱,获得自信,提高能力,最终赢得荣誉,这比单方面的接受形式上的宣传要更加有效[2]。
(2)受惠的学生面扩大,摆脱了只是三帮学生受惠的狭隘局面。一般来说,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对外界的时候,普遍存在不自信的现象。在学院的大爱育人活动中,不仅是三帮对象,占大多数的普通学生,甚至是平日我们看来的好学生也需要大爱关怀。因为学历的缘故,学生在就业时往往和学历高的竞争者比拼会出现不自信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只有手上有了真功夫,学生在面对学历高的竞争对手时才会心中有数,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学院的大爱精神,只有教会他们拥有了成功的自信和过硬的能力,那才是对学生最有益的关爱。
(3)意义深刻,影响长远。宣传说教的感动和动力往往只是一时的,而一个过程的感受则可以维持很久。前面所提的那位去往苏北支教的志愿者,在面试时不畏自身学历的劣势,对自身的能力充满自信,最终淘汰了一位泰州学院本科师范生,这和他多次参加院系比赛时所树立的良好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分不开的,这也为他最终获得志愿者的名额起到了相当大的决定性作用
优秀的学校都有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传统和氛围培育了一届届学生,在学院大爱育人已初见成效的情况下,如何传承大爱精神也是一个重点。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尝试:
(1)通过参与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学术竞赛活动来传承。这种活动很多,诸如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今年已经是第12届了,由于有前几届的同学参与,有了一些积累和基础,往往学生的积极性相对都很高。在参赛动员会上拿出前几届同学参赛后获得的奖项以示鼓励,告诉学生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让他们更具有自信。此外组织专业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去帮助低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会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愿意帮助更低年级的同学,这样一届届良性循环后,会让大爱的精神得以不断延续。
(2)建立优秀学生的事迹陈列室或主题橱窗。张道一教授就曾说过,“好的品质是熏出来的”,只有在学生周边的环境中营造大爱氛围,让他时时刻刻耳濡目染,才能慢慢熏陶出大爱的品质[3]。
(3)老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学生无私的关怀。学生如同一群渡海的探险者,没有了老师这个领航员的帮助与辅导,最终不会登上成功的彼岸。当然要做好一名称职的领航员,不仅要有博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大爱的品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并将大爱精神不断传承。
[1]秦书生,韩雪冰.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探析[J].党史文苑,2010,(6):14-15.
[2]林岚.我国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软实力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18-19.
[3]肖化移,熊蕾.论工作本位学习中职业能力的习得[J].职教通讯,2007,(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