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党员发展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四结合”

2012-08-15 00:48栾庆国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人才

栾庆国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江苏泰州225300)

高职优秀拔尖人才是思想品德优良、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冒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备,具有强烈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其在各个经济领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表现卓越,作出重大贡献。高职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校声誉,彰显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最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资源进行系统性地整合,以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具针对性、整体性和实效性。

1 学生党员发展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融通性

作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员发展与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融通性。

1.1 培养目标的同向性

在大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把优秀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周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党员发展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宗旨是一致的,因为这些思想正确、政治坚定、甘于奉献、争做模范的优秀青年学生在工作多年以后必将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和精英。

1.2 培养过程的重合性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合,一个优秀拔尖人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能确立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增强成为优秀拔尖人才的信心和决心,激发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斗志。而引导优秀青年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认可和接受党的宗旨和理念的同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更加成熟。通过严格的发展程序和考察培养,使他们初步养成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这些优良品质对成为优秀拔尖人才也至关重要。二是培养方式的重合,优秀拔尖人才是一种精英化教育,需要点对点地,较长过程地精细化教育培养,其培养过程中的导师制可以与党员发展中的培养联系人制有机结合,导师与培养联系人合二为一,既在专业素质上培养,又在思想素质上引领,可以发挥双重影响力,提高培养的实效。三是培养载体的重合,学生党员发展中有许多成熟的实践教育平台,如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活动、“做同学榜样”主题教育活动等,也可以成为优秀拔尖人才磨炼意志、锻造品格、提升素质的重要平台,加以整合,充分利用。

1.3 培养功效的长远性

优秀拔尖人才是以卓越的成绩和对社会的贡献度来进行衡量和评价的,其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高职优秀拔尖人才更应注重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其在校期间的培养,更多地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赋予他们积极向上、敢于争先的优良品格,能让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气馁,不放弃。同样,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也不是以发展作为工作的终点,其后续的党性教育是长期的,让每一名学生党员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党员意识、模范意识和争先意识,永葆党员先进性,因此两者可以充分结合,不断影响和激励优秀拔尖人才在人生道路上坚强前行,迈向成功之路。

2 学生党员发展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四结合”

根据学生党员发展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合度,我们可以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进行相应地设计和调整,使其更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育人资源,对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更好地支撑,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2.1 选苗与选拔的结合

一般来说,学生党员发展强调“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新生入学初期,即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各基层党组织会密切观察和发现那些思想素质高、工作表现好、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这时可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人选的选拔相结合,在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中,重点选择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素质全面并具有一定创新思维的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全方位考察,再结合一定的选拔标准和选拔手段,最终确立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人选。

2.2 考察培养与思想引领的结合

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人才发展的方向,提供人才发展的动力,优秀拔尖人才的思想引领可以通过组织考察培养来加以强化,一是通过入党启蒙教育、党校培训教育、个别谈心方式,激发他们追求政治进步的觉悟和热情;二是制定好专人培养教育,重点培养教育、多层次培养教育等措施,做到培养人、培养时间、培养措施、培养目标“四落实”;三是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类型的理论学习社团,通过社团读书会、时事热点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理性思辨能力;四是强化培养联系人的作用,跟踪了解优秀拔尖人才各方面情况,及时提出不足和努力方向,特别要做好定期谈话和思想汇报的阅核,以充分把握优秀拔尖人才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

2.3 作用发挥与全面素质提升的结合

通过引导优秀拔尖人才增强党性意识,在各方面做表率、树形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促进优秀拔尖人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是要求优秀拔尖人才在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上领先,把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作为重要标准,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课堂内外的学术活动、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组织他们参加校内外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二是要求优秀拔尖人才在服务师生和社会中率先,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工作室,组织优秀拔尖人才带头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服务和奉献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养成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作风;三是要求优秀拔尖人才在各项工作中争先,把优秀拔尖人才安排到重要工作岗位,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独立开展各类学生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4 保持先进性与长远发展的结合

通过党员发展的后期教育管理,不断增强优秀拔尖人才的先进性意识,为其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好新党员集中宣誓和上级党组织派人谈话,使优秀拔尖人才终身难忘,激发其实现人生价值的激情和决心;重视新党员的组织生活,定期召开两会一课,加强党性锻炼,增强组织意识和纪律意识,经常组织思想交流会,通过开展思想交流活动,积极做好思想引导;做好优秀拔尖人才的离校教育和组织对接,结合学生党员的离校教育,对优秀拔尖人才做好重点谈话,引导其写好总结和今后发展规划,与接收优秀拔尖人才的党组织做好对接和联系,请他们继续重点培养,使优秀拔尖人才的教育培养做到有效衔接。

3 学生党员发展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结合的注意点

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作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中的一部分,要做到充分结合,根据我院工作的实际,必须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领导

首先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树立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意识,建立和完善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具体指导,学团、教务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各院(系)党政贯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党委组织部要按照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要求,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科学制定规划,进行专门部署,经常检查督促,定期通报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各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党员发展总体规划,有效实现本单位育人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使党员发展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结合落到实处。

3.2 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整体设计

我们要根据学院《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主要精神,对现有党员发展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设计,一是要培养更具针对性,由原来侧重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转为重在素质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培养载体更具多样性,由原来相对单一的党内教育培养平台,转为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多元化复合平台;三是要教育管理更具实效性,不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考核管理力度,做到考核标准、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与优秀拔尖人才考核相对接。

3.3 高度重视学生发展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组织员等党务干部的培训,拓宽视野,改变观念,增强学生党员发展与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结合的意识,做好本单位党员发展工作的研究和整体设计;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树立强烈事业心,向专家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他们善于发现优秀人才,悉心培养优秀人才的能力;选用政治上、业务上都比较强的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学生党建工作,担任学生培养联系人,通过政治思想的引导、学习工作的辅导,生活身心的指导,以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成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者、示范者。

4 结语

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培优工作,在培养对象、培养方向、培养措施等方面与优秀拔尖人才工作有一定的融通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与优秀拔尖人才工作有效地结合,既可以丰富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对改进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本身,也具有极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拓宽思路,多建载体,做到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再上一新的台阶。

[1]涂文星.浅论高校大学生的入党教育工作[J].理论界,2007,(3):244-245.

[2]吴泰华.高职院校毕业生预备党员继续教育机制探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22-126.

[3]王岩松.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9-70,73.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员人才
我是党员向我看
人才云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