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优秀拔尖人才职业精神的塑造

2012-08-15 00:48李建明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精神目标职业

李建明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江苏泰州225300)

钱学森先生提出的“世纪之问”引发了中国高等教育界对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高职教育需要不需要培养优秀拔尖人才、能不能培养出优秀拔尖人才尚有较大争议。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不仅需要培养拔尖人才,而且能够培养出优秀拔尖人才。

中国有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也需要各类优秀技能型人才。例如,鲁班被尊崇为木工的始祖,他发明了锯子,极大地提高了工效。祖冲之是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他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比西方早1000多年。他们同样都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里所指的高素质包含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行业企业杰出代表人物身上来挖掘和分析其真正的核心要素,从而揭示其内涵的本质特征。

1 职业精神的核心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批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王进喜,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他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成为大庆精神的代表,被誉为“铁人”。新时期杰出工人代表原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实现了“核心班轮保班全部100%”的目标,经他主持修理的项目累计为青岛港节约800多万元。江苏黑牡丹集团电气技术工人邓建军,同样毕业于一所高职院校。他在企业的技术引进中,攻克了大量的难关,先后参与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独立完成的就有150个,其中“染液组分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等发明填补了该领域的世界空白,被外国专家叹服为“中国功夫”。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一种精神,这就是崇高的职业精神。“忠诚事业、敬业奉献、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是其精神的核心价值元素。如同军人崇尚荣誉、视荣誉为生命的职业操守,其实这种崇高的职业精神就是“亮剑”精神,它是任何行业企业中最需要的宝贵财富,是行业企业的精神灵魂。

2 职业精神体现出多样性

职业精神体现出多样性,它是由职业自身多样性的特点决定的,每一个行业企业的职业精神都是与其价值观发展形成的过程、工作性质及对象,及其文化相联系,并通过杰出代表人物人格化的特征表现出来。而这种紧密结合性使得职业精神根植于沃土,充满着生机,成为引领行业企业发展的精神旗帜。

世界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明确用文字表达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企业,最初于1933年制定了五条,1937年又议定附加了两条,形成了松下七条精神:产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团结一致精神、奋斗向上精神、礼仪谦让精神、适应形势精神和感恩报德精神,松下以这七条精神塑造员工队伍,是其不断克服困难,迅速发展,获得成功的重要秘诀。

新中国护理事业奠基人之一、世界“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第四军医大学教授黎秀芳,她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护理事业。她探索和总结出的“三查七对”等护理操作基本规范沿用至今。她认为,护理不仅需要娴熟技艺,比其更重要的是爱心、责任心和细心。人们常常把人民教师比喻为“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又称之为“春蚕”:辛勤一生,诲人不倦。这种生动形象而又充满内涵和特点的职业精神,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因为它直接指向职业的价值和追求。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缺乏对这种职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塑造,就缺少了真正的内涵和精神灵魂。

3 职业精神塑造的基本途径

3.1 目标引领

这里所指的目标引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层面要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二是加强对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引领。二者相互联系,一般而言,学生不可能完全脱离教育教学环境实现自我成长,而个人成长成才又必须要有对其目标的认同,才能激发动力,这两方面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具体措施有以下方面:(1)切实将职业精神的培养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南,是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文件。职业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不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在教育教学中就不能得到基本保证。(2) 科学分析和定位职业精神本质要求。尽管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也提出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要求,但是具体到每个专业究竟培养什么样的职业精神,目标不明确、表述不清晰,常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职业精神没有具体定位,其培养实施路径就不可能明确。因此,归根到底还是一条,必须认真调查分析职业岗位的特征及其对职业素质的要求,真正弄清本专业职业精神本质是什么,没有科学分析定位作前提保证,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目标引领。(3)帮助学生确立适合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人一生的发展其实就是这两个目标的有机统一,远大理想和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无数小目标、阶段性目标来完成的。近几年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充分体现这一精神,例如,开展的“学习优秀大学生标兵”、“做同学榜样”、“结对培优”等活动,以及在每年新生入学开学典礼上,刘富文书记报告中提出的“树立三个目标、交好三个朋友”要求,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目标,在教育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许多优秀大学生、国奖励奖获得者都是从中寻找到人生的标杆,激发出自强奋进的动力,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3.2 价值引领

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其实质是价值观的影响。当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一致时,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自为状态,换句话说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我们经常讲学校人才培养要实现与行业企业需要无缝对接,这不仅是指在技能培养上的对接,恐怕更重要的是与行业企业在核心价值观念上的对接。缺少对行业企业精神文化及价值观念的认同,培养的人只能是“形”似,有形而无神。没有对行业企业优秀精神文化的认同,学生对专业学习甚至可能是盲目的。因此,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毕业生耐不住基层一线锻炼,而不断跳槽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国家人才培养的极大浪费,事实上,这种忽视价值观的教育根本无法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价值引领实现的途径有:(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追求。西南石油大学把“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作为其人文积淀中最宝贵的精神品质,并以此教育一代代莘莘学子献身祖国石油事业,其实这就是职业理想和精神的教育。(2)学习行业企业杰出代表人物和优秀校友的优秀事迹。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力量来引领学生成长,更具有感召力。因为他们闪耀的人生经历以及成长的心路历程,会让学生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深受行业企业欢迎的人。这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重要阶段的大学生们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3) 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三观”教育。充分发挥思政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推进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实践教育,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把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品质得到提升。(4) 加强体现职业精神内涵的环境文化建设[1]。要通过环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使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无处不在,润物无声。

3.3 课程引领

课程引领是学生能够得到系统培养、提升职业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通过课程加强职业精神的教育,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点:(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开设职业精神及优秀行业企业人文课程。例如,泰职院医学分院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了《护士人文修养》等课程,在导论中就首先介绍了护士的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和“克罗米亚天使”的故事,介绍了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秀英、黎秀芳等前辈的优秀事迹。同时,在第一学期就安排了一周时间的专业认识实习,加强学生对职业精神及其文化的领悟。(2) 强化在专业教学中开展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这几年来,泰职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后继续在加强显性和隐性课程建设、强化课程标准制定与考核、提高渗透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机结合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好专业课教学中的育人功能[2]。(3) 加强校企合作,有效落实“八个共同”。特别是在推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建设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习就业基地等方面加强合作,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4) 切实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将职业生涯课程教育合理贯穿于学生学业全过程,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教育,拓宽学生视野,明确人生和职业发展方向,激发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

3.4 行动引领

行动引领是解决学生“知行统一”的关键要素。教育要注重内化于心,强调外化于行。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锤炼自己的职业精神和品格。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方面:(1) 将职业精神转化为专业实践的行为标准。良好职业精神需要培养,需要千锤百炼。这也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例如,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要求学生穿军裙,裙边必须在膝上2厘米,因为这样才“美”,而对“美”的感受可以让病人减轻痛苦。泰职院建筑工程系将安全生产规范、学生行为要求编入实习指导手册,加强学生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促进他们自觉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范。这种通过将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行为化,制定出学生必须要遵守规定和准则的措施,加深了学生对岗位“职责”和“责任”的理解。(2) 从点滴开始塑造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良好职业行为。例如,泰职院机电分院要求学生进入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就必须严格按照工厂的要求,要穿统一的工作服、戴工作帽。医学分院要求进入实训中心的师生必须严格遵守临床工作要求,这都是从点滴开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3)作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重要的考核内容。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真正踏入社会的第一课堂和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和学会把握行业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深刻内涵。要切实加强顶岗实习前指导,明确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爱岗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作风、团队合作能力等道德品质要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要强化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规范实践指导内容,认真做好实习鉴定。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巡视,召开实习单位和学生座谈会、督促学生认真填写日志周志等方式,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精神和品格的培养和磨练,早日实现由学生向优秀职业人的转化[3]。

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不仅对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整个高职人才培养工作都具有重要性。

[1]戴跃侬.和谐校园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富文.高职渗透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刘富文.大爱育人: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之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精神目标职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