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灵芝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浅析提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效的多维路径
唐灵芝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英语课堂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但也存在缺陷,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改善。高效的管理制度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着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的日益提高。文章从多维的视角就如何提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效提出了相应的变革措施。
分级教学;情感渗入;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方向转化,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的差距也不断拉大。英语教学若仍按照原有的以学生专业为标准将学生编在一起上课,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需求。对此,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好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既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的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实践证明,通过分级教学,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因而成为各高校相继改革的指向。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给各高校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必须解决的不足之处。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分级教学也不例外。
1.分级教学给教师心理带来了一定影响。一些高级班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很好的英语功底,不用教师教也能学好英语。而中级班和初级班学生也有“分到这一级别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应低一些”的心理,因此对教师讲课不抱希望。同时,一些分到初级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1]笔者认为以上两种情形都给承担分级教学的任课教师造成极大压力,影响着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2.升降级评价体系欠完善,影响教学效果。据调查,很多学校仅凭一次性的新生入学后的摸底考试成绩或每学期末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别编入A级班或B级班,这种做法严格说来有失科学与公允。因为一次性考试难以真正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更何况考试还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更有甚者在一些学校,还存在着期末考试任课教师划定考试范围的作法,或为了顾及自己的教学效果,有意抬高学生的平时成绩,如此等等,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背离分级教学的宗旨。
3.分级教学给英语教学注入活力的同时,带来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B班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丧失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着英语教学水平的更大提高。
1.制定科学的教师考核标准。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作到奖惩分明。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考核标准要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各级别的教学。这样不但能打消教师带慢班的疑虑,也能增强其教学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全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2]
2.科学设计教学过程。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应有一定的程序。[3]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开展,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中心主义,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教师照本宜科满堂灌,学生洗耳恭听作笔记等缺乏活力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只会变得越来越沉闷,结果导致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已有的学习动机与热情被浇灭。怎样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首先,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变化。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应不忘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潜移默化作用,采用情感性教学。情感性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会产生并表现出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和愉悦的精神体验,就有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4]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5]因此,在分级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给学生以爱的滋润。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越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越要有博大的胸怀和仁慈的爱心,要理解他们,鼓励他们,发掘“闪光点”,拨旺上进的火花,消除他们自卑、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点燃智慧之火,使他们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如果总盯着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以偏概全,就会伤害学生的感情,从而失去信心,甚至还会“恨屋及乌”,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倘如此,这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是教育的失败。[6]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归咎于教学方法的好坏,而忽视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的学生。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个人性格等心理因素影响着自己的正常学习。大凡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到学习兴趣的养成,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无法集中精力坚持,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在分级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加强学生对分班分级学习的认识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真正明确分级教学的意义。其次,重点改革B级班的教学方法。对于B级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基础较差,又被编入较差班级,因而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信心,总会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形成心理上的极大落差。甚至连教授B级班的教师也被认为是“技不如人”。因此,我们要转变这一错误观念,消除B级班学生受歧视的错误心理。实际上,分级教学中必须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必须由经验丰富,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其教学任务,除了在讲授、检测和评估方面进一步体现层次性外,要特别注意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尽量使他们学有所得,获得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要研究如何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动机,如何帮助他们采用正确的学习策略,使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7]
此外,教师的人格品质影响学生积极情感的养成。“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自身的品质和素养、才华乃学生效仿的鲜活榜样。教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自然容易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自信,迸发出学习英语的强大内在动力。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尊重学生,不信任学生,就会阻碍学生积极的英语学习情感的形成。众所周知,在人类爱的海洋中,有父爱、母爱和友爱等诸多类型,其中师爱是一种高尚的、圣洁的情感方式。俗语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受教育的学生,时时能从教师的行动中感受到那颗慈母般的心,体验到人间的真情温暖,从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不妨多赏识鼓励学生,真心替学生着想。如果你采取粗暴的教训或冷落或孤立或疏远,那么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而相反,当老师关爱、期待的眼神时刻围绕着他(她),当他每天能听到老师的一句句鼓励的、欣赏的、赞许的肺腑之言…只要你倾注了心血,是冰山也有融化的时候。只要你用真情去呵护,没有教不好的学生。[8]
3.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9]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保障分级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自主交流能力的必须前提。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课后学习方面,教师要根据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课后安排进行充分合理的设置和引导与检查,督促学生进行词汇和语法知识等基本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完成推荐英语读物的阅读并写出读后感,引导学生慢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改变英语学习现状。
[1]徐仁静.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E/B] http://study.nit.jx.cn/newsDetail.asp?id=661,2011-10-27.
[2]张葵.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132.
[3]金一鸣.教育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0.
[4]马建杰.浅析情感性教学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614.
[5]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181.
[6]杨敏利,孔繁华.独立学院教学中的四忌[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108.
[7]黄鹢飞,郑声衡,张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8,(11):83.
[8]唐灵芝.大学英语分级教学B班教学工作偶得[J].华章,2010,(12):59—60.
[9]徐竹青等.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社科纵横, 2007,(9):171.
(责任编辑:周金萍)
book=15,ebook=15
G642
A
1671-752X(2012)02-0086-02
2012-01-21
唐灵芝(1970-),女,湖南邵阳人,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凸显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编号:JXJG-10-80-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