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2012-08-15 00:42李思衡
关键词:评点教案预设

李思衡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山东青岛 266000)

高中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李思衡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山东青岛 266000)

高中语文教学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粗糙的、散漫的,也是低效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呆板的、了无生气的、没有智慧的,也是无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对于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研究有助于教师课前做好弹性预设,课堂教学中善于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并能适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方案、对预设的教案进行动态修正,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存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语文教学;预设;课堂生成

一、问题的提出

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力求克服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性所带来的弊端,摒弃了以往那种固定不变的“教案剧”的上演,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并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课堂生成主张“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边、双向及更多向的沟通”,反对把课堂变成“教师表演的场所”、“一味管理学生的场所”,更反对把课堂变成“单一的知识传授的场所”、“模式化地执行教案的场所”。在这种理念的观照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正确认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怎样才能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统一,教师需要构建怎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对这些疑惑和困难,我们基于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试图重新审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赋予它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新的认识,力求实现新的突破,并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二、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首先从学生角度说,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身上具有活生生的力量,充满着生命活力,正是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研究改变了教师课堂上搬演教案的弊端,避免了教师一味用预先设定的目标、教学环节和答案僵硬地规定学生、限定学生,学生能够勇于阐发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充分表述自己对文本富有个性的解读。学生在课堂上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能自由、主动地生成和发展。其次从教师的角度说,研究并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和组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实践意义。教师在研究并正确把握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的过程中,通过构建驾驭预设与生成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教师掌握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的教学艺术,提升驾驭课堂的教学智慧;同时探索构建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这样既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又能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即时生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构建一个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

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索

(一)理论层面的探索

1.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

研究中,我们结合文献研究,综合分析了散见于期刊中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预设”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预先设制的弹性教学方案。“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程序实施过程中引发出来的有关问题。“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是指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因为课堂教学中预设的任务要完成,生成的问题要解决,二者形成了矛盾),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在这里,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粗糙的、散漫的,也是低效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将是呆板的、了无生气的、没有智慧的,也是无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处理好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必须进行弹性预设,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又能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并能适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方案、机智地对预设的教案进行动态修正,让预设和生成这一对矛盾统一体,和谐共存于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到预设而不死板,既严谨有法度,又具有包容性和自由度,让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绽放;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时时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活力,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而富有活力的课堂。[1]

2.教师和学生基于课堂生成所应培养的意识

首先是教师应培养的意识:

第一,课堂生成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生成意识,不要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能让课堂成为教案的“搬演”,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中随时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在课堂学会及时捕捉并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要根据课堂的变化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我引导学生分析刘兰芝的性格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观点:“刘兰芝有点冲动。”这是我在备课时未曾想到的,原本即将进入下一个环节,引领学生探讨“刘兰芝的婆婆为什么非要休了她”,学生这个问题的提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随即调整授课思路,让学生展开讨论:“刘兰芝有点冲动”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文本中有无依据?经过学生积极的讨论,不仅全面而又辩证地认识刘兰芝其人,而且水到渠成地进入到了原本预设的下一环节的探讨,教学环节的衔接比预设的更加无痕;同时,对刘兰芝的被休产生了新的认识,即刘兰芝自身也有性格缺陷,即缺少隐忍的一面。

第二,学生意识。教师在课堂上不要仅盯着教案不放,只着眼于预设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预设的教学环节能否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在课堂上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时刻关注学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只有教师具有了学生意识,教师才能及时地捕捉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动态的资源,才能形成生成性语文课堂。

第三,民主意识。这里的民主意识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搞“一言堂”,不能将教师自己预设的答案定为标准答案、唯一答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回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对同学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只有具备了民主意识的课堂,才能生成丰富多样的观点,才能在课堂上出现热烈的争辩场面,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争辩中得到提升。

其次是学生应培养的意识:

第一,主体意识。主体意识要求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不是被动的学习者,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者,而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知识、能力建构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大胆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在课堂上要认真地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要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质疑,热烈争辩,做课堂的主人。

第二,质疑意识。质疑意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勇于思考,不唯书,不唯师,不唯同学,要有“吾爱吾师、吾友,吾更爱真理”的精神,要敢于质疑文本,质疑老师和同学的观点和见解,能够在倾听同学或老师的语言表达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在与同学、老师的碰撞、争辩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3.基于课堂生成的语文教师能力的建构

研究中我们探索了语文教师应当构建的六种能力:一是弹性教案的设计能力,即要求教师具有能助于推进课堂生成的弹性化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这包括弹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弹性教学过程的设计。二是学情预设能力,这包括预设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文本的解读水平以及可能生成的疑问,并据此设计研究好应对策略;预设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感态度的可能状况和预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或产生的问题。三是开放性问题的预设能力,即需要教师预设问题时,既要把握设问方式的开放性和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四是识别并评价生成信息的能力,即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或提出的问题等生成信息,能迅速地判断出其生成的有效性与否及价值的有无;同时要具有即时性评价和延时性评价能力。五是即时捕捉利用动态资源的能力,主要包括即时捕捉利用学生的分歧点、即时捕捉利用学生的错误点和即时捕捉利用学生生成的问题。六是即时调控应变能力,即教师要根据学生随机生成的内容对预设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甚至课堂答案等方面及时进行调整进而因学施教的一种能力。[2]

(二)实践层面的探索

1.基于课堂生成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在传统的“圈点、勾画、批注”的评点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了有助于课堂生成的高中语文评点法教学模式,主要以“细读评点——交流探讨——反思完善——总结升华”为主要环节,四环节组成的主要课堂流程是预设的,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居多,可以说是一种基于课堂生成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四环节的展开方式是:

第一,细读评点。这一环节主要是先让学生个体进行独立的细读评点,旨在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或之前的理解观照文本,充分展开多元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自己对话;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解读文本,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学生在细读的同时,对文章进行局部或整体的评点,用文字将阅读的感受记录在文本的空白处,这既可以让学生读写结合,又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二,交流探讨。这一环节是主要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与老师对话;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主张,交流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及时倾听、把握课堂中学生的即时生成,有针对性地点拨启发,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探讨辩解中收获真知。第三,反思完善。让学生对交流探讨环节的内容进行反思、沉淀,根据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点拨启发,反思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评点,使之更加深刻、全面。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对评点方法作些补充说明,引导学生掌握评点过程中的一些技巧。第四,总结升华。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评点交流的内容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梳理出规律性、系统性的知识和方法,掌握程序性知识,提升自己的认识,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评点法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恰当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我们采取的相关策略是:

首先是课前预设策略,主要包括:其一,预设除障材料。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必须提前预设学生自我细读评点过程中可能需要的背景材料,尤其是扫除文本中可能阻碍学生理解的材料,或需要补充的新知识等,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各种材料的预设准备工作。其二,预设学情。教师在课前必须细读文本,要尽可能作多角度的详细评点,对文本的优劣做全面的掌握,充分预设学生细读评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各种观点,要预设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或可能产生分歧的地方或误读的情况。其三,预设交流方式。教师要根据文本的不同,课前对交流形式和辅助手段(资料、多媒体等)的选择与设计做好充分的预设,如交流时是让学生口头交流,还是让学生写在统一规格的纸上,以便于投影展示;对学生评点的文本的欣赏之处,评点之后是否进行朗读或表演等;对于文本的部分内容是否采用改写的方式便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其精妙所在。

其次是即时评价策略。在评点阅读或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或表现作出及时的评价,以让学生或得到及时的鼓励,或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

2.基于课堂生成的教案设计策略

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生成的理念来观照以往的教案的设计,就会发现存在教案预设过度、没有给学生留足生成的机会或空间。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使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目前教案中所设计的问题,往往只是教师提出的,学生的任务是分析、解答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淡薄,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就会弱化。因此,我们认为生成理念观照下的教案设计应当是为促进学生生成而设,要重在引导学生自我生成问题。授课自不必说,教案设计时,一定要设置质疑环节,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提问的良好习惯。复习课也是可以设计质疑环节,以促使学生生成问题,如我们可以在高三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这一专题时,复习小说的形象这一考点,我们做2008年江苏高考试题《侯银匠》,设计教案时,将高考所涉及的试题删掉,只给学生呈现文本本身,让学生自己命题:如果你是高考命题人,你围绕本文的形象将会拟出哪些题目?这样学生在尝试拟题的过程中,考虑:小说中的形象包括哪些?本文中的形象又有哪些?要从哪些角度考查这些形象?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生成问题,又在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小说形象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思路,由此而掌握的相关知识就会更加牢固更加扎实。

目前,我们在研究高中语文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中探究了教师应当构建的能力,摸索出了一些科学预设和有效把握生成的方法,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方面还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我们相信只要课堂上呈现出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变,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的研究永远不会结束,课堂教学便会呈现出生成的多样性。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李思衡.基于课堂生成的语文教师能力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10(4).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upposition and Gener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LI Siheng

(Chengyang No.3 High School,Qingdao Shandong 266000,China)

Presupposi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basis of generation,while generation is the improvement of presuppostion,and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The classroom teaching without presuppostion is rough,undisciplined,and inefficient,and classroom teaching without generation is dull,lifeless,without wisdom,which is also unable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Study o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 between presupposition and generation can help teachers make elastic design before class,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response in classroom teaching,catch gene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adjust or change presupposed scheme timely,correct the presupposed design curriculum dynamically to make presupposition and generation coexist harmoniously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elp teachers and students create wonderful and dynamic classroom.

language teaching;presupposition;classroom generation

2011-12-12

李思衡,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子课题(SD0213)。

[责任编辑:崔一心]

猜你喜欢
评点教案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半张纸》教案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