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2012-08-15 00:51钟桂安
天中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组织

钟桂安

(广东海洋大学 党委组织部,广东 湛江 524088)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钟桂安

(广东海洋大学 党委组织部,广东 湛江 524088)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遇到了很大挑战。要不断扩大党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号召力,必须着力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一要创新培养教育模式,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二要优化党支部结构设置,塑造特色党支部群体;三要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四要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增强党组织活力。

网络;思想多元化;高校学生党组织;创新

高校学生党组织是党联系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面对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益复杂的新形势,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积极开展研究,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与管理。

一、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支部规模过于庞大,组织活力不足

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生党支部规模过于庞大,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党员人数在毕业前甚至达到百人,这导致党支部活动时间难统一,活动场地难安排,组织活动难开展。同时,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深度和创新性,效果不佳,严重削弱了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此外,学生党组织与团组织、社团组织之间存在条块分割现象。学生共青团和各种社团组织活动较多,活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相比之下,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活力不足,对党员的教育作用不够明显。

(二)党员后续培养教育不够,综合素质不高

高校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方面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已形成较完善的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发展对象培训、学生党员吸收等制度。但相对而言,高校对大学生入党后的培养教育重视不够,主要反映在:教育内容时效性不强,学习活动仍停留在读报纸和传达文件精神层面上,远离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实际需要,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教育方式落后,学习培训活动多采用大班方式,课堂上缺少互动,教育效果甚微。大学生入党后普遍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加上部分党支部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党员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党员主体意识薄弱,模范作用不突出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部分教师认为大学生的工作经验不够,不敢放手让学生党员组织策划各种活动,容易弱化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养成被动接受教育管理的习惯。部分学生党员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轻视思想道德修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表现为政治意识弱化、政治观念淡化、政治素质退化,对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不能坚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甚至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党建工作方法欠创新,工作成效不明显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没有充分应用网络技术拓宽党组织活动领域,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公寓、社团等工作新载体中,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大学生党支部往往以系或专业为单位设置,受传统工作方式方法的影响,无法将党组织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需求结合起来,党支部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堡垒作用不明显,难以带动学生共同进步。

二、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新形势下,西方敌对势力抓紧对我国思想领域进行渗透,大学生面临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容易受到西方思潮、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价值取向偏差和理想信念动摇。另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正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就业竞争压力激发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部分大学生党员是为了以后更好就业才积极入党,他们缺少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的胸怀。社会大环境导致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化,从而造成部分学生党员形式上入了党而思想和行为上却远离党的不良后果,加大了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难度。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借助其信息量大、虚拟性强、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势正在快速发展。虽然网络的发展为现代大学生获取先进知识和丰富信息带来了便利,但如果不加强网络规范管理和信息过滤,网络上传播的一些腐朽落后思想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高校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

高校党建是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政治保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高校各项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但部分高校对党建工作的战略意义和核心价值缺乏认识:在政策上,对学生党组织建设缺乏有力的扶持和帮助,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在党员教育上,未能应用网络技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忽视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培养,影响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在管理上,对学生党组织现状缺少调查了解,对学生党建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欠缺有效应对措施,不善于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拓宽党组织活动领域;在资源分配上,高校将资源和精力主要集中在博士点、硕士点和重点学科建设上,缺乏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战略性目标,使学生党建工作趋于边缘化。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不足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各种人生问题迎面而来,使他们同时面临许多复杂而矛盾的问题。他们的自我意识虽有所增强但还不能完全独立,自身社会活动能力和经验等相对不足,自我评价还不准确,行为方式具有易冲动的特点。该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迫切希望革除管理体制中的弊端,但由于涉世未深,缺少社会经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学业、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成功与否都将有可能引起他们思想的迅速变化[1]。因此党组织在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时,必须考虑学生党员自身具有易感性、激进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在全面了解学生党员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后,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与管理。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根据新形势下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原因,结合广东海洋大学的成功做法,笔者提出四点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创新培养教育模式,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第一,建立党员三级教育机制。一级是党支部加强教育,在保证“三会一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意义深刻的主题党日活动,确保对党员做到因材施教,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级是基层党委(党总支)加强教育,结合科技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确保党员能“持续充电”。在这方面,广东海洋大学的成功做法是抓住面向南海的优势,借助南海舰队军营阵地的资源,开展军学共建活动,每学年都组织学生党员到南海陆战队参观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我国南海形势的发展状况,培养他们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意识,增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的紧迫感。三级是党校加强党的知识的全面教育,激发学生党员爱党爱国的热情,坚定其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党课中将专业相同且年龄相近的党员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为每个学习小组配备学生党员干部,让他们负责组织学习小组成员开展学习和讨论。同时,组织不同专业党支部党员进行联谊活动,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与思维方式上做到优势互补。这样,在党员教育机制上逐渐形成“层次分明、层层保证、优势互补”的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加强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后续教育。

第二,实行党建辅导员制度。聘请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学生党建辅导员,参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发挥优秀党员干部党性强、党建经验丰富的优势。例如,广东海洋大学从学校关工委和南沙守备部队聘请老党员和部队优秀官兵担任学生党建辅导员,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开拓学生党员的政治视野,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让学生党员养成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积极推进学风、校风向民主和谐、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方向发展。

第三,建立学生党员联系班级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度。推行学生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即安排高年级学生党员从生活、学习等方面指导低年级学生,带动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实行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即党员以宿舍为单位,每个月就带头学习和开展活动情况向所在党支部汇报,让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履行职责和义务,使他们的表率作用充分展示出来,并将其置于大众监督下,在密切党群关系的同时让广大同学充分感受到学生党员的影响和带动作用[2]。

(二)优化党支部结构设置,塑造特色党支部群体

根据学科方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健全党支部设置形式,科学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为了避免学生党支部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脱节,高年级本科生党员以班为单位组建学生班党支部,研究生党员以年级或学科专业相近为基础组建研究生党支部。同时在专业对口的基础上,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采用高低年级挂钩扶持方式,由高年级学生党员负责指导低年级党小组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包括入党前积极分子发展培养和入党后再教育,加强低年级党员的发展培养工作,增强高年级党员参与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3]。

(三)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堡垒作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业、就业上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使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调动党团支部、班级和社团的积极性,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不断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增强党组织活力

为了防止大学生党建、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必须坚持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抓党建,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和载体。针对部分基层组织生活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党员活动时间难以统一等问题,应鼓励学生党支部在活动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并结合党建最新动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观摩教育基地、开展知识竞赛、访问资深党员等各种活动形式,增强党日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党组织活力。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尽快实现党建网络信息化,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型载体,创建专题党建网站,设置网上党支部会议室、在线交流QQ群、党建微博动态关注群等,并定期开展党建知识竞赛、党日活动视频制作大赛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来克服时空限制,创新党员组织生活载体,开辟网上组织生活的新领域,切实提高党员组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另外,应发挥学生公寓社区这个平台的作用,通过创建学生公寓党组织,实行区域管理。可按照就近一致原则,将同专业同班级的党员归入各个学生公寓党支部。在学生公寓社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将党建工作进一步融入学生党员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建设和谐稳定校园[4]。

[1] 顾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8.

[2] 拓宏伟,刘艳.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8,30(1).

[3] 傅江浩,史小艳.新时期高校学生党组织民主建设问题研究[J].高校党建,2011(10).

[4] 金丹.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有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7).

〔责任编辑 赵贺〕

D267.6

A

1006−5261(2012)05−0009−03

2012-03-17

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10CY007);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项目(新时期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钟桂安(1977―),男,广东化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