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芹 王伟丽 孙晓霞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头颅蛛网膜下腔血管破裂出血,致颅内压增高,出现以剧烈头痛、呕吐、明显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为临床表现。致命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一旦发生再出血,处理较困难,预后不良[1]对本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的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21例患者诱因进行分析,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减少了再出血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本组患者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37.5~71岁,平均年龄56..5岁。所有患者入院时意识清楚,均有头痛或颈肩痛,颈强直,经头颅CT或脑脊液检查确诊为SAH。再出血发生的时间,从病程分析,8例发生在病程的第10~14 d,13例发生在病程的第21~28 d;从昼夜24 h分析,2例发生在中午12~2点,11例均发生在凌晨4~7点。再出血患者经积极的止血、降颅内压、解痉等治疗,其中8例存活,13例死亡。
2.1 用力咳嗽、打喷嚏 患者用力咳嗽、喷嚏引起血压上升,导致再出血。
2.2 情绪激动 由于情绪较长时间处于激动状态,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血液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引起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再出血。本组患者3例白天有亲人来医院探视,4例患者准备次日出院,情绪过度激动导致再出血。
2.3 便秘 患者大便干燥用力排便时,使腹压增高,引起血压上升,导致再出血。
2.4 过早活动 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疾病的知识了解少,没有意识到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认为病情稳定,且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过早下床活动,在活动中再出血。其中1例发生在病程的第3周,患者认为病情稳定,自己良好,要求家属带她到病区外的休闲场所散步,在活动中发生再出血。
3.1 常规护理 尽量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绝对卧床休息4~6周[2],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及检查,床头抬高15°以利颅内静脉回流。为保证患者能绝对卧床休息,坚持喂水、喂饭、递送便器等一切生活护理 如经治疗护理1个月左右,患者症状好转,经头颅CT示血液基本吸收或经DSA检查没有发现颅内血管病变者,可遵医嘱逐渐抬高床头、床上坐位、下床站立和适当活动。
3.2 病情观察 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二便情况,及时发现脑疝的先兆。若有意识障碍,头痛激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此时,有可能再次出血或脑疝,应立刻作好抢救的准备。尤其应根据血压的昼夜节律监测血压[3]。
3.3 心理护理 讲明病情,给予精神安慰,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尽可能使患者保持安静,严格控制探视时间,要求患者关闭手机,避免患者疲劳或情绪激动,以利于治疗。待病情稳定时,要做好思想工作,给予耐心细致的开导。对反复发作的患者,要帮助其解除顾虑,消除悲观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3.4 饮食与二便护理 SAH急性期给予暂禁食1~3 d,以后逐步给予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高纤维素、低盐低脂软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晨起、睡前各饮1杯温开水,每日环形按摩腹部1~2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3 d未解大便、有便意而解不出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无刺激性的缓泻剂或油质栓,必要时给予低压灌肠。切勿用力大便,以免加重病情。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导尿。
3.5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预防压疮发生;预防尿路感染;预防口腔感染;预防肺部感染。
3.6 健康指导 ①对患者讲解绝对卧床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头痛的原因、药物的作用及坚持治疗的重要性;讲解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②对家属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讲解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意义;讲解限制探视,保持病室安静的重要性;讲解合理膳食的配备,教会家属协助患者翻身、使用便器的方法,使其积极参与护理活动。
指导患者出院后,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根据病情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尽量避免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各种因素,避免过分的喜悦、愤怒、焦虑、恐惧、悲伤等不良心理和惊吓等刺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过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戒烟酒。
[1] 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74-779.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黄丽叙,姜小鹰.脑梗死患者的时间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