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亚丹
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对骨折顺利愈合带来严重影响,甚至会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或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除了临床给予有效处理外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也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疼痛,提高骨折康复效果。本文观察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重症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四肢骨折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71岁,平均年龄为(42.3±5.6)岁;其中上肢骨折患者18例,下肢骨折患者12例。患肢术后肿胀程度:Ⅰ级患者9例,Ⅱ级患者18例,Ⅲ级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0岁,平均年龄为(41.8±4.9)岁;其中上肢骨折患者19例,下肢骨折患者11例。患肢术后肿胀程度:Ⅰ级患者10例,Ⅱ级患者17例,Ⅲ级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四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①术前健康宣教。术前让患者了解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同时让患者了解如果预防和消除肿胀,指导患者练习加压包扎、持续冰敷及功能锻炼等。②伤口护理。术后对患侧肢体给予适当冰敷,观察伤口处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临床医师,给予及时有效处理,避免肿胀发生。③ 疼痛护理干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轻度疼痛属于正常术后反应,且随着肢体功能锻炼后,疼痛会逐渐减轻,但是严重的肢体疼痛会影响到患侧肢体康复,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可给镇痛类药物等,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来缓解疼痛。④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小幅度肢体运动,根据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原理,对患者进行等长收缩训练,使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根据愈合情况,由被动训练转为主动训练[1,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肢术后消肿时间;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其中0代表无痛,1~3代表轻度疼痛,4~6代表中度疼痛,7~9代表重度疼痛,10代表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后消肿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患肢术后消肿时间平均为5.1±1.3 d;对照组患者患肢术后消肿时间平均为6.9±1.8 d。观察组患者患肢术后消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轻度疼痛患者16例,中度疼痛患者10例,重度疼痛患者3例,剧烈疼痛患者1例。轻度和中度疼痛患者所占比例为86.7%。对照组轻度疼痛患者10例,中度疼痛患者9例,重度疼痛患者7例,剧烈疼痛患者5例。轻度和中度疼痛患者所占比例为60.0%。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轻度和中度疼痛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是对机体的一种严重创伤。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的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肢体出现肿胀,再者,切口组织渗出,可引起肢体肿胀。四肢骨折术后多限制性固定,肢体活动减少,静脉回流减少,导致肢体肿胀。在术后,关节功能锻炼失当,亦可导致肢体肿胀。针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除了临床给予有效处理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对伤口护理,有助于减轻肿胀。对患者的功能锻炼进行正确指导,不但能够改善肢体早期的微循环障碍,同时也起到提高关节功能作用,促进患者及早康复[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骨折肢体较对照组提前消肿,观察组肢体轻中度疼痛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1] 孟令霞,吴红彦,李春燕.影响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34-35.
[2] 张立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及康复的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216-217.
[3] 陈丹琼,谭晓珍,朱肖奇,等.应用CPM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