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出拉动国内农村消费需求研究

2012-08-15 00:49天津财经大学王宝义
中国商论 2012年30期
关键词:合作医疗危房改造新型农村

天津财经大学 王宝义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几乎横扫整个世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也未能幸免。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速跌入个位数,自此告别两位数时代。为应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下行而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政府果断实施了4万亿投资计划,试图使中国经济软着陆。2010年是金融危机后的第二年,也是政府4万亿投资投放完成的时间。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分别为9.7%、9.5%和9.1%,2011年的整体经济增长率是9.2%。截至2012年3月份,中国经济增长率下跌至8.1%,即将步入“8”时代,有人甚至估测“7”时代也不无可能。

在出口低迷的情况下,政府只好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扩大国内投资和刺激国内消费上面。国内投资率一直以来稳中有升,尽管政府的比重要大于私人,但国内投资一直是拉动内需增长的最有力的一驾马车。受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中国居民储蓄率逐年升高,对应的消费率在逐渐下降,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始终发展不起来,成为阻碍内需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政府为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采取了诸多措施政策,比如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税负,以及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养老制度等,旨在搞活农村消费市场,提升农民的消费需求,进而拉动整个国内需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本文在对政府的政策措施的细心研究下,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政府主导下,农村消费需求增长效果不佳的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1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现状

截至2011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3亿4735万,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亿9079万,农村人口下降至6亿5656万。我国有近2亿5000万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的境况有些甚至还不如在家务农的农民,不过在统计中,他们被计入了城镇人数里,换句话说,被“城镇化了”。

如果按照当前中国的户籍制度对总人口进行划分的话,根据中国人口信息局的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户籍人口总数在9亿4000万左右,这意味着除去在农村的6亿5656万人,剩下的居民虽然被“城镇化”,却不会享受到城镇户口居民的待遇。更具体地说,由于我国实行的户籍制度的不科学性,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的比例较低等因素的影响,除去农村人口中经济条件较好者的数量,还有约8亿农民的生活存在如下问题:(1)收入增长慢且困难。我国农民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农作物产出利润,随着劳动力价值的提升以及通货膨胀的累积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的成本越来越高。尽管国家实行了各种农作物补贴政策并严格控制农作物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但市场的作用终究是巨大的,况且农作物收购价格的变化幅度本身就很小,农民不可能从政府手中获得较多额外的收益,因此,农民从事农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导致很多农民逐渐离开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结果是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2)进城务工人员实际收入在降低。首先,劳动力供给远大于企业需求,势必会造成劳动力收入的竞争性下降;其次,绝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受所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从事的是制造加工业和简单的服务业等低技术类行业,因此收入相对来讲就不会很高。(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比如公路建设缺乏,导致农民走不出大山,与外界缺乏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想增加收入已是难事,更不要妄想通过他们拉动内需。(4)医疗、养老问题凸显。随着计划生育制度的实行,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子女长大后要么到城里工作,要么出外打工,旧时期的大家庭模式逐渐瓦解,老人的医疗和赡养问题日益突出,很自然地导致储蓄率持续上升的现象出现。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实际收入越来越低,农民便越来越不敢消费,节省下来的钱都拿到银行存起来,以备未来的各种支出。

2 政府措施理论分析

2.1 政府拉动农村消费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直接涉及农村居民利益的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2.2 拉动内需措施的效果分析

2.2.1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国家目前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三类十项,第三类是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在农村实施。

对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从数据上来看,成效显著,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户居民的住房问题。例如,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在2011年间,区住建局不断完善激励政策措施,突出“农村大型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两个重点,全区农房建设完成7603户,危房改造完成2067户,分别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26.7%和103.3%,提前实现了预定目标。在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2012年,省州下达给龙山县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目标任务5000户,截至10月7日,已实现5000户全面动工、完工2750户,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春节前,5000户农村困难家庭,有望全部入住新居。

农村危房改造补贴资金来自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任何转移支付形式的发生都是一次收入再分配过程。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尽管从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来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效果显著,但是一些负面情况也不断出现。

首先,政府在危房改造任务的安排在时间上过于匆忙。政府在有些工作中扮演的是“完成指标”的角色,即政府注重的是能否按时完成上级给定的任务,至于具体细节方面,政府可能会有所遗漏。当上级政府给定的时间紧迫时,下级政府就更容易出现不够客观公正的问题。

其次,“寻租”现象容易滋生。在危房改造对象的评定过程中,政府往往是给出一定数额的指标,而不是全民补贴,符合标准的农户总数通常又总是远远多于政府的指标,供给小于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通常会升高,升高的那一部分就是“寻租”成本。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来说,政府人员从农民手里攫取了部分利益,拉大了官与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富裕的农民从更加贫穷的农民那么分了一杯羹,拉大了小范围内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再次,导致地区性收入差距拉大。市级政府向县级政府下达了任务指标,而通常县级政府又是由多个乡政府和镇政府所组成,县政府在危房改造对象的确定上通常不是放眼全县,而是分区下放指标。这样就会造成有些乡或镇本身很富裕,但还是得到指标,而自身非常贫困的乡或镇却得不到足够的指标。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么收入再分配就没有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相反加剧了收入差距过大的程度。

最后,政府自身的“寻租”现象。一些自身发展不错的县为了从上级政府那里得到补贴,尽管按照当时的标准早已脱贫,却还赫然出现在全国贫困县的目录里。政府的“寻租”将导致更大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拉大。

2.2.2 加快农村饮用水、沼气设施建设

2011年11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2011年)》,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投资590亿元,解决了全国2.15亿农村居民及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安排中央投资212亿元,支持建设了户用沼气1279万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99万处,大中型沼气3119处,乡村服务网点7.7万处,但是在建设实施工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农民是否有需求。目前,农民饮水普遍来自自家的压水井。有些地方,水质好而且水量足,农民根本就没有对自来水的需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强制给农民安装自来水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其次,在有些对自来水有需求的地方,农民也没有完全享受到饮水安全工程的成果。冬天农村并没有暖气设备,水管会被“冻死”。也就是说,气温一旦降至零度以下,整个冬天农民都可能用不上自来水。

在上述情况下,国家的转移支付就不是让农民受益,也不会起到持续增加内需的作用。收入转移到水管安装企业和维修人员那里,而且他们的收入增长是短期的,甚至是一次性的,也不会起到持续拉动内需的作用。因此,农民在饮水安全工程中可能根本就不会受益,政府希望借此拉动内需的愿望也许只是一种空想,最终政府的转移支付转化为已经腐蚀的水管和少量的其他阶层人员的短期收入,造成极大的浪费。

第二,沼气项目意义不大。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会愿意在自己家里挖一个需要精心照顾的大粪池。原因如下:

(1)沼气的发酵原料难以获得。在较发达的农村,农民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将农作物的秸秆运回家里作燃烧材料用,而是直接在田地里将其焚烧。另一种原料畜禽粪便则更加难以获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农村家庭早已呈现小家庭模式,过去的大家庭模式逐渐消失,所以单个农户家庭不可能获取足够的畜禽粪便用以沼气发酵。

(2)维护成本过高。要正常地产生沼气,必须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它能生存、繁殖。沼气池必须符合多种条件。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本身就很低,让他们做如此复杂的工作已是不易,做好更加困难。

(3)缺少可取性。目前我国农村人口6.56亿左右,进城务工人员2.5亿左右,相当于每个农村家庭平均有一个到两个人在外打工。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进了城,沼气工程对他们来说没有益处,反而是一种累赘。

因此,政府应充分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哪些地区适合沼气发展,哪些地区不适合进行,有关专家应做实地调研。否则的话,政府的转移支付就不会到达农民手里,而是在地方政府和少数个人之间进行了收入再分配。虽然短期内不会造成收入差距拉大,但长期来讲的话,政府如果没有将转移支付重新分配给农民,而是在内部蚕食鲸吞,还是会相对降低农民的收入水平,拉大收入差距,根本起不到拉大农民消费需求的作用。

2.2.3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2012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300元,主要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补助和农民个人自愿缴纳三部分构成,中央及地方财政补助24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32元,省财政补助73.8元,县级财政补助34.2元),农民个人参合缴费标准仍按筹资标准20%的比例缴纳,即60元/年/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至今,主要反映出两种情况:一是并非所有农民都积极参保,有很大一部分农民拒绝参保;二是参保的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较低,认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进行分析。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基本分为两类人:一类是相对较富裕的人,另一类是收入最低的人。介于这两类人之间的农民参保的意愿最低,数量也最少。由于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小病仍然是用农民个人医疗账户来支出,这就造成农民中的富人得到最大的实惠。富人不再乎需要缴纳的金额,对他们来说那只是很小的一笔数目,但带给他们的未来利益可能是巨大的。一旦富人得了大病,首先他们自身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看病,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补贴他们很大一部分费用,极大地减轻他们的负担,因此富人是最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体。对于收入最低的农民来说,他们也倾向于积极参保。因为他们了解自身的情况,因为收入较低,生活水平跟不上,平时患小病的可能性就会较大,一年下来也会形成一笔不小的支出,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恰好可以满足他们对于小病补贴的需求,所以也会乐于参保。而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农民积极性之所以不高,是因为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自己的生活水平还不错,平时小病的概率较小,参保费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浪费。而如果生了大病,他们也知道无能力住院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就帮不到他们,那么参保更没有必要。因此,从这两个角度来讲,他们都是农村中参保积极性最低的群体。

一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上述农民参保结构,就会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参保农民的缴纳份额脱离了以收入进行划分的农民群体中的中间阶层,在较富裕的农民和收入最低的农民之间进行了再分配。进而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收入差距在农民之间拉大,二是出现收入较低群体的老龄化现象。这两种结果的出现都不会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反而使农村消费市场更加低效。

2.2.4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三项并非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是通过减轻农民的成本负担从而间接给予农民利益;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则是政府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补贴政策。

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看,政府对农民的上述四种补贴是一种夹杂着经济目的的转移支付,但它确实增加了农民的利益,直接和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政府若放任市场决定粮食价格,农民由于会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不仅会遭遇“谷贱伤农”,通货膨胀更是严重降低农民收入。通胀的效应之一便是财富的再分配,富人往往会在通胀中获益,而穷人的收入会被转移,从而收入差距会被很大程度地拉大。即便政府的最低收购政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实际中是否能促进农民消费增加还是未知数。因为单一农产品价格本身变化幅度并不会很大,对农民来说,只要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在政府最低收购价格制度的参与下,农民收入也就没有太大的增长变化,政府制度在通常情况下,更多地是起到一种稳民心的作用。因此,政府想通过最低收购价格制度拉动农民消费需求的愿望能否实现,还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而往往也只能通过年末统计局的数据做事后的分析。

3 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政府工作应做以下方面的完善:

第一,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中,各级政府要客观公正,杜绝“寻租”现象的发生。

第二,在开展农村饮用水、沼气工程之前,政府部门应做认真详细地实地调查,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本。

第三,在新农村合作医疗工程中,主要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需要适当增加转移支付比例。

第四,政府对于农民的农业补贴措施实际上更大的作用在于稳定宏观经济基础,要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技术水平,使之不被局限于农业,从更多的渠道获得收入才是根本。

[1]佟玉峰.外向型经济与扩大内需的关系研究[J].河北金融,2009(5).

[2]韩继云.我国扩大内需时期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研究[J].我国房地产金融,2000(1).

[3]李彬彬,王安国.当前拉动内需的路径选择[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6).

[4]杨锦川.论金融危机下“三驾马车说”与拉动内需[J].现代商贸工业, 2010(02).

[5]陈淑芬.拉动内需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前提[J].黑龙江史志,2010(12).

[6]尹华.政府利用居民消费拉动内需的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06).

[7]张国锋,吕战岭.金融危机下我国启动拉动内需政策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0(02).

猜你喜欢
合作医疗危房改造新型农村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山西农村危房改造让300余万贫困群众“住有所居”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点与对策——以潍坊市为例
旧房危房改造中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方案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中央财政今年已下达266.9亿元支持农村危房改造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问答
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法律规制